融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丁长文 李东梅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

思维导图是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的结合,具有一定策略性,同时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在教学中能够担当起重要作用。本文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在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后,可以高效的对课程包含的内部元素的梳理,将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具体形象化的内容,能将思维导图和标志设计课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紧密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了标志设计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改善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个人艺术核心修养得到充分的提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标志设计 教学策略

正文


俗话说得好“一图胜千言”。标志作为一种信息表现最为直的形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超越了时、跨越了空间能让观看者达到一定的共识。标志设计数字媒体专业的必修课,与生活和社会联系密切,能让学感受到创意和内涵,能让设计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志设计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自主思维活动,将抽象的想法进行具体化,并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绘制。

一. 兴趣激发,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中职阶段,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学习不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标志设计课程的学习首先需要成功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借助独特的结构设计和多层次分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因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在授课前通过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表达对知识点的理解,让文字转变为图形,无形中降低了学习的枯燥性。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教条式的你讲我听,学生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加课程中的互动。教师让每位学生参与绘制思维导图,每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转变,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

二. 理顺条理,提升归纳思维能力

笔者发现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条理性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好思维导图的各级分支理顺学生的思维。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专题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小专题教学是提升学生归纳思维的有效手段。借助思维导图可以融合专业课程之间的独立性,教师树立整体教学理念,对整个数媒专业的课程进行归纳,而不单单局限于标志设计课程,形成小专题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明白不同的专业课中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可以以知识点为目标进行归纳,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进行再构。其次,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比较学习。不同行业使用不同的标志,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汇总类似的行业,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性,让学生对于标志设计不再是孤立的进行理解,对于行业的共性进行梳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归纳思维,让知识的建构更加全面。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视化,教师通过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进行适度地调整。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起到知识的传递作用。

三. 加深理解,发展分析思维能力

学习标志设计需要理解其传达的内涵和目的,利用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设计的场景,更加准确地感悟标志中蕴含的内在,从而对标志有了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起分析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对于设计好的标志的理解。标志设计中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标志设计的含义。例如:中华慈善总会标志,以红色为基调,体现了温暖热情的公益色彩,四个不同方向的爱心代表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周围白色的爱心和中间的红心组合成立一个张开怀抱的小孩的形象,代表着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呵护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标志的关键词。不同标志的学习中,通过由关键词组成的分支能够指引学生的理解方向,并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不断的向外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同一类别的标志分析和鉴赏的共性思维。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通过多形式的分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在一个中心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相关的元素,从而增加了创造性的联想,实现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四. 辅助记忆,激励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标志设计,关键在于要深入理解和思考设计色彩搭配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种内在逻辑关系梳理并清晰地表示出来。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会将教科书上知识点当成一些之间没有联系的碎片,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将新旧知识进行通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建立起知识结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关联,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链条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单纯地进行记忆知识,而不能理解透彻,这不利于学生进行长期地记忆。学生明确了整个章节的中心或者重点后就能形成思维导图的中心,从而绘制出中心图。然后,可以进行提炼出关键词,形成一级分支。运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进行联想,帮助了学生进行记忆的串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通过绘制中心图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色彩搭配章节的中心主题,在借助各分支脉络的关键词帮助学生产生联想画面带动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融入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图形的联想、文字的创意;让学生进行更为直观的清晰的体现了标志设计的元素和流程,丰富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思维的发散远离了创作的主题,有效摆脱了固定思维的局限性,提高了标志设计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融入在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从而实现高效、有活力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宗.标志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3.

[2]李云.标志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