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与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科技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不二选择。真正做到音乐教学中把学生的音乐学习放在教学的正中央,让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变化。这样的教学,站在发展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发展的立场,是音乐教育课堂的优化。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将信息科技与音乐教学巧妙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 运用信息科技,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出现寻求知识,研究事物的倾向。一旦产生兴趣,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科技的融合为学生创设真实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当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会被调动起来,激发出强烈的欣赏欲望,使欣赏效率提高,学习兴趣增强。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用学生对动画片有极大兴趣的特点,教师可截取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段为学生播放,使学生提前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因此,要把信息科技运用起来,创设出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音乐美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不能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听从老师的一味讲解,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作品、感受音乐。虽然有解说词,但小学生单纯听很难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教师可利用信息科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声像音画,学生感官受到刺激,更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欣赏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教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视频放给学生观看:大屏幕上出现一片美丽的大森林,一会又出现了骄傲自大的小兔子和勤恳塌实的乌龟的形象,一会又出现了它们比赛的情景,在音乐和解说词的衬托下,学生被这栩栩如声的画面吸引了,感受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树林之中,和小动物们一起观看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这么生动的比赛场面通过音乐、语言及动画结合在一起,视听同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完全曲,同时也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与感知。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2、运用信息科技,强化音乐欣赏能力
信息科技在音乐教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对学生感受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科技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提供方便,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欣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欣赏《国旗颂》这首乐曲时,可利用课件快速切换的功能,为学生呈现完整的歌唱画面,让学生欣赏壮丽画面的同时,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响效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油然生出一种佩服的情感,深深地爱上音乐作品欣赏课。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在学生对乌龟和兔子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基本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利用信息科技出示大管和单簧管的图片,点击大管就奏出大管的音乐,点击单簧管就奏出单簧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后,学生能从中听辨出两者音色的差异性,然后请学生根据音色特点为这两个角色选配乐器,并想象一下,乌龟和兔子的音乐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大胆地说出了各自的看法:大管演奏出来的音乐平稳缓慢,很适合爬的很慢的乌龟的音乐形象。单簧管演奏出来的音乐活泼跳跃,很适合蹦蹦跳跳小兔子的音乐形象。此时,学生头脑中已打下了这两种节奏的印记,对两个音乐形象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运用信息科技扩展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科技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使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信息量的扩大;知识的充实;授课节奏的加快,充分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般课堂的教学局限性是非常大的,教材上的内容难以全部完成,更谈不上拓展课程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关于音乐的更多知识,组织让学生利用信息科技技术,进行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便是一条便捷有力的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新课程的部分内容,让他们运用信息科技技术以及自己的知识来了解应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京剧这一演唱形式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可以提前布置一些搜集京剧的任务,让学生们自主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京剧的行当知识,更有利于后面的知识学习。上课时,再让学生展示自己上网学习的成果。在对京剧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制作的微课,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吸收京剧知识。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可以倾听京剧各种行当的美妙唱腔,了解京剧不同的行当知识;脸谱知识;以及表演形式,更能直观地欣赏京剧不同行当的脸谱造型和多种多样的京剧服饰,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乐趣与新鲜感。信息科技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积极参与走圆场步、亮相等表演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戏曲的巨大魅力,加深了对京剧的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把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利用起来。课堂上没能顺利完成或是可以拓展学生视野的扩充内容,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了解更多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工具、让网络成为资源海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音乐相关知识内容,拓展更多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审美上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4、运用信息科技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
比起知识,想象力是更为关键的,学生只有拥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创造力更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乃至于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所以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容或缺的。而信息科技的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还可以创造出逼真的各种立体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最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我先不告诉大家这首乐曲的名字,利用信息科技先让学生先听乐曲,然后让学生给乐曲起一个名字,有的说:“黑暗”,有的说:“起舞”,有的说:“太阳落山”等,这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在问他们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时,他们说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因为每个学生听完乐曲后,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起得名字就各式各样了。因此,要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创造精神。不要让学生被标准答案束缚。其实学生在创造的同时,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了,所以说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各方面才能。
教师要把信息科技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这样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热爱音乐,陶特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创造出合适的音乐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创造力。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科技会更加普及,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到到音乐教学中,让音乐课堂更加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