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渠清

衡阳市衡东县高湖镇完全小学421453

摘要

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路径非常广,学生的生活涉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环境,这些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无法进行,只有真正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锻炼、辨别,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空间的拓展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有积极意义,其作用于学生身上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快速和灵活提升。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融合应用

正文

数学是学生从学习初期就必须涉猎的课程,这门课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小学阶段则是学生初步了解、打好基础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夯实数学基础可以让学生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转移教学侧重点,从知识教学转移到方法和能力教学,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一切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为主,也就是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进行融合,以便于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所学知识“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文化、能力素质与意识情操的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教材,优化知识关联案例

尽管小学生在校学习所使用的教材会定期进行更新与完善,但是部分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案例仍然存在。教学案例的作用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对专业的语言表述进行具体描述,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过度列举与小学生实际生活关联度低的案例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新课标政策的引导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其擅长的方面进行课程创新,但是大多数老师的创新仅仅是在教学方法层面,对于课本上的案例很少做出调整。因此,要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并找到数学学习兴趣的所在,需要老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对小学生实际生活关联度低的案例进行替换,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实际意义。例如,在方程题目练习中配套零件生产的问题最为常见,但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对零件生产没有明确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老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配套零件生产的流程进行讲解,这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如果在不改变题目主体内容的前提下将配套零件生产替换为水果礼盒配置,学生则会更容易产生与案例的共鸣,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做出正确的回答,课程整体的趣味性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进而学生可以快速产生学习兴趣并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绩的提升也会更为明显。

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种类

小学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以基础数学理念的讲解为主,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反复背诵形成记忆。因此,老师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也大多遵循讲解、练习、检查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程进度,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枯燥程序化,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整体学习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确保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需要老师开展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趣味性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一课内容讲解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发现数学学科的乐趣所在,老师可以在完成课本内容讲解后进行“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活动。老师在课前准备大小不同的纸张代表不同面额的纸币,选取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任意数量和种类的商品,之后售货员和顾客分别计算费用,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监督与纠正。通过课程相关生活游戏的开展,学生能够对人民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基础运算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老师所开展的课堂活动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还需要确保活动涉及的各项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这样开展的课堂活动才有实际意义,学生的课程收获也会更加丰富。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虽然数学学科通常给人以抽象、难以理解的印象,但是其与生活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在课程引入环节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明显提升,对数学的畏惧抵触心理也会随着生活情境的打造逐步消退。例如,在进行《左右位置关系》一课内容讲解时,在课程引入环节老师可以左右手为出发点,让学生感知左右的定义与位置关系。之后,提问学生身体上还有哪些器官是可以用左右进行描述的,以此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利用生活相关经验更好地理解左右的定义并能够做出正确的位置区分。在进入正式知识讲解之后,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现有的教具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情境,如,在讲台上将课本、板擦、粉笔、直尺等物品依次直线排列,让学生用左右来描述各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创设生活关联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自然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情景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思考探寻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会有明显的帮助。

鼓励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符合年龄段需求的知识技能,还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最佳落实方法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分数认识》一课内容讲解时,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圆形和长方形纸片,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与探索将图形分成8等份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之后,老师可以列举分蛋糕的生活案例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给学生创造个人想法展示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与交流,学生对分数有了基础的认知,为后续分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生活情景的小组讨论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不同观点的融合交互也使得学生的知识收获超出老师预期。在相互交流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协作与配合,这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也会有明显的帮助。对于老师来说,在课程进行中开展小组探究需要明确目标与要求,同时做好全程纪律管控,当学生进行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探讨时及时提醒学生回归课堂,避免耽误教学进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探寻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生活情境、生活问题、生活教具、生活主题等灵活应用和渗透到教学的不同环节,从而实现对每个教学环节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5):114-116.

[2]高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20(04):56-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