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工作
摘要
关键词
高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正文
一、对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进行培养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审美教育水平
在美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已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将美育融入到学校的各个阶段,将美育融入到学校的各个阶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范。舞蹈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手段,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可以在多个层面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它的作用是:一方面,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在真善美的体验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同时,儿童舞蹈的创编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他们可以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全面地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在学生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之后,面向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活动,可以在传递美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舞蹈素养。
2、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就舞蹈本身而言,幼儿舞蹈创作是一种在学会了舞蹈之后,对舞蹈进行自我运用的一种方式,它使孩子们不再是简单地跟着教师去模仿和练习,而是要自己去思考怎样去设计出一种新的舞种,这样既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舞蹈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孩子们对舞蹈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龄前儿童舞蹈创作主要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团体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要经过讨论、分工、探索、合作、展示等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目的。最后,站在专业的立场上,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以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这就需要他们遵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幼儿舞蹈、幼儿音乐、幼儿教学方法、幼儿管理等有关知识,在幼儿园早操、幼儿园文艺汇演、幼儿园日常活动等各个领域中,进行多样化的舞蹈教学。
二、高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1、巧用网络资源
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网络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为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中,如果老师希望让学生对某种舞蹈的风格和姿势有一个更为形象的认识,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平台来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对老师所要传达的舞蹈风格和姿势有一个正确的、直观的、准确的、直观的感觉,从而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例如,对于《爱我你就抱抱我》、《一群鱼儿水中游》、《姥姥门前看大戏》等儿童舞蹈的编创,老师们可以从网上收集一些与之有关的舞蹈教学讲解视频,让学生们自己去看、去学习,去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讨论,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去创造出更多的舞蹈动作,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在学习完之后,老师会进行示范教学,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舞蹈本身的重点难点,对其进行特殊的突破,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个例子,可以用《一群鱼儿水中游》来做一个特别的解释。《一群鱼儿水中游》的主题曲是展示小鱼儿游泳时的尾部动作,嘴巴的动作,觅食的动作,游动的速度等等,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来向学生们展示,同时让学生们在看视频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他们是创作者的话,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肢体,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他们想要表现的内容。在看完了视频之后,老师会组织学生们互相交流并展示。最后,老师经过一轮的总结与演示之后,再启发学生们去创造出更多的花样。
2、丰富感官体验
感知、学习、思考合一是推动教学过程生成化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学过程是生成的,不可预设。需要注意的是,身体感知是生活素材、身体经验积累下的产物,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唤起学生对以往经验与教学现场交融的内心感受,不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与闪光点,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后形成感悟,再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来。
(1)暗示倾向的感官体验。运用丰富的生活体验暗示,包括声音、气味、触觉、视觉等引起感官体验。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语言暗示,教师用描述性语言暗示舞蹈主题,营造创作氛围,声音跟随舞蹈情绪上下浮动,走入学生中间,营造语言氛围。二是动作暗示。教师运用身体动作,包括手势、点头、跟随情绪的蹲起等,引发学生视觉感受,产生情绪体验。三是数字化暗示,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构体验,在智慧教室与多媒体的帮助下,促进师生间与生生间的交流,构建交互式创作体验。
(2)具身体验的感官参与。感官参与可激发学生具身体验,并率先进入身体环境、技术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层层拓展。以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唤起学生身体参与、感官参与和肌肉记忆,并引导学生敢于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形成具身表达,回馈给在场的观众。感官参与是师生共同体验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教学观察,产生评价数据。
3、加大训练力度
在幼儿舞蹈创作中,舞蹈创作技术是幼儿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幼儿舞蹈而言,幼师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有自己的特色,确保舞蹈创作具有可表演性,并尽可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同时,幼师学徒在创作舞蹈时,也要考虑到幼师儿童的舞蹈能力与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培养幼儿舞蹈创作能力的时候,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幼儿舞蹈创作的技巧和实用的方法,尽量避免幼儿舞蹈具有成人舞蹈或专业舞蹈的特征。
例如,在平时的舞蹈创编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科学地制定创编技巧训练方案,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多样化的舞蹈创编技法在提升舞蹈表演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实际的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结合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优化设计和改进舞蹈创编方案,确保能够通过有效的训练,锻炼学生对各种舞蹈创编技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例如,可以为舞蹈创作中的“律动创编”等几种常见的舞蹈创作技巧和方法制作视频课件,再将律动创编等几种舞蹈创作技巧和方法制作成专用的视频课件,通过专用的教学课件资源,更有效地把主要的舞蹈创作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多种钢琴创作实践,使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可将教学重点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创编能力培养的重视,并将其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舞蹈创编、舞蹈创作创新,以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其今后进入幼师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其一,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入幼儿园,到幼儿园内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让学生在实地学习观察中切实感受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舞蹈创编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还可以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避免舞蹈教学建立在纯理论基础之上,这对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二,教师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在舞蹈室表演展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公开表演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表演、展示中获得舞蹈创编的信心、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舞蹈创编思维、提升其舞蹈表现力。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作与合作的机会。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民族舞中选取任意一段舞蹈作为基础进行创编,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展示点评中逐渐获得更多创编的灵感,从而不断地对创编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优化,获得更为理想的创编效果。在完成创编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创编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则做好欣赏、观察与点评工作,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小组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观察、点评其他小组的舞蹈创编结果中获得更多灵感、积累更多幼儿舞蹈素材与资源,进而为其舞蹈创编思维、创编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此外,每学期还可组织兄弟班开展舞蹈编排大赛。通过班级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积极“迎战”中主动学习更多的舞蹈创编技能,从而大大提升其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对幼儿身体素质提升有着良好作用,也对幼儿性格品质成长有着积极作用。舞蹈创编能力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幼儿提高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的同时,对幼儿思维发展、树立勇于展现自己的自信心也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舞蹈教学中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利华,彭卉.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8):409.
[2] 穆瑾.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研究[J]. 艺术评鉴,2020(19):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