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京梅

东昌府区大张中学252032

摘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刻苦的意志品质,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本论文试图从初中英语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将初中英语和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期对初中英语和劳动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劳动教学 发展实践 融合策略

正文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以德为本”的教育思想,期望着能把“以德促美”的初中生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的初中生。教育部也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领悟到课程的真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劳动教育的实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劳动教育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为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堂上,大多数的老师都习惯于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人,而学生们则比较被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基本都是老师说了算。但是,当把劳动教育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时,就会对学生提出全面的要求,因此,老师们也要改变自己传统的、陈旧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发展需求,如果老师们还坚持我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使他们很难把劳动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把劳动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老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越好,所有的教学工作就会越顺利进行,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老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师生之间的距离很大,一般情况下,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在英语课中引入劳动教育之后,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通过劳动来展示他们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并且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交流与交流,增加了他们与老师的交流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需要,而学生们也可以理解老师们的难处,这将更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兴趣,再好的教学也没有任何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增加他们的满足感、成就感,使他们觉得学习英语知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传统的英语课中,英语知识主要集中在理论性的学习上,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技巧和能力的锻炼,而在英语课中引入劳动教育之后,学生们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去展现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长期来看,他们的英语运用技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适当融合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通过词汇、句型、文本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而英语并不只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较为全面和实用的课程,这种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

事实上,英语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但也是一种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当我们对英语课程进行劳动教育时,会对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英语的核心能力,我们的英语课本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的作者对劳动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的劳动行为的一种表现。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从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劳动教育进行灵活的渗透,在两者的渗透与结合中,采取“英语课程为主,劳动教育为辅”的策略,如此的结合,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初中英语课程得到优化,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三、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陈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和观念将会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教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的一生为目标,培养人的终身学习思想与习惯,是新课改的根本要求。新课程改革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也在其中反映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内容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初中英语的教学理念却相对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停留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另一方面,初中英语老师在英语素质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整体的认识,只注重素质教育和英语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本质,教学理念落后、模糊不清,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这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提高其教学质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内容应试化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同样存在着考试的倾向。在初中英语的实践中,老师们更多地关注着初中生对英语的教育与学习的基础地位,他们相信,只有在初中生对英语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到了初中生就可以紧跟老师的步伐,为高考打好基础所以,初中英语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的基础知识上,特别是在高考中,他们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比如需要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型,句型,句型,句型等等,这些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只注意到了英语的作用,让学生们认为,英语的作用就是高考,而不是高考,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考试中被淘汰。与此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英语老师都是以分数为中心,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评估,这就造成了很多哑巴型英语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构建英语学科劳动教学情境

英语课程是推动课程中“劳动价值”与“含义”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与学过程中,除了对师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更重视对师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初中英语老师提出了更多的“劳动”课程的内涵,使学生对“劳动”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初中英语教学还肩负着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任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优良的素质来影响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精神风貌,要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要有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要有正确的“劳动”“人生”价值观。为此,在实践中,要创设“劳动”的情境,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树立“劳动”的价值观。

比如,在Don t eat in class”这一课中,老师就可以围绕着班级守则、学校守则进行教学,通过学习祈使句来表达自己的行为,从而加深对“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认识,比如,如果不能得到回报,那就把它写成“Can't get something for nothing”;如果不能放弃义务劳动,那就写成“Can't escape voluntary labor”;为打好社会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积极参加社会义务捡垃圾,遵守法律,爱护社会公共设施,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劳动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捍卫社会规范的卫士。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提高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得到检验,同样以制作南瓜灯为例,通过前期的资料积累和交流学习,学生们对制作南瓜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就是实践环节了。一如前面提到的,老师会提前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老师就会把相应的作业资料,分派给每一组。根据已有的条件,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参加到自己的小组中来。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生产结束后,每个团队都要汇报自己的工作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制作的流程,跟着制作的步骤走,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自己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借由各小组的分工及共同参与,同学不但能熟练地完成南瓜灯的制作,更能提高自己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摆脱了有劳无教”“有教无劳的尴尬局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把它落实到工作中去。就拿打扫教室来说吧,老师再三叮嘱同学们要做好清洁工作,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这可能都比不上老师以身作则,拿起扫帚,将老师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才能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在把劳动教育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老师们并不一定要严格地按照课堂上的方式来进行,而应该把劳动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特性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导向,进行多种形式的英语实践。

.组织课堂延伸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初中英语教学而言,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劳动教育”渗透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地拓展教学渠道,让学生走出教室,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提高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比如,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那些需要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场所、做义工或参加一些社会福利等,为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老师们要把社会实践和英语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同学们进行英语的有效教育,使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并在课余的实践中加深同学们对劳动实践与英语的相互融合的理解,这样才能显著地提升同学们的理解力和劳动素质。

在后续的评价总结中提升劳动意识

评价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反思,在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后,老师们要善于利用评价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首先,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对每一组的表现进行打分,从中挑选出最有创造力的一组。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的感想和心得分享出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在劳动中所获得的喜悦进行归纳,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内涵。

结语:初中阶段的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而英语教学则可以给学生的英语教学带来很好的教学内容,也可以给他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初中英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把劳动教育融入到英语课程中,用英语的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劳动,使他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课程,使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他们也要牢固地树立起一个相对正确的劳动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浩,《浅谈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J],中初中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19;

[2]宋志勇,《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融合》[J],中国教学学刊,2020S2.

     [3]朱雅.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J].基础教育研究。2019,(6).9-10,13.

        [4]李才生.创新初中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J].学周刊.2019,(33).153.

[5]陈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11-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