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浅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游杰哲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民族中心小学 341400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各种现代教育策略,如: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好上课时数与教学节奏;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正文

前言:传统的学校教育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在实训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都拥有着一种质朴的求知欲。因此,老师们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特点,并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展开积极的改革,让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思想、新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涌现。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小学阶段就着手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作风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持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经过了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养成了一种很好的数学思维,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初学的人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兴趣能否被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大部分都是和生活有关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死板的讲授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改革。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即在评价中引入新的评价指标,并在评价中引入新的评价指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要想进行长期的教育,就必须改变观念,调整教学的方向,让学生多一些经历,让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案要继续改进,特别是在日常的教育交流上,要对小学生的习惯、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小学生进行全新的指导,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平台要不断创新,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降低思维的局限,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科学地弥补学习的短板。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系统的创新。

三、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墨守成规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上,教师往往墨守成规,死板地按教材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心理发展规律等。有的时候,他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而不会去考虑学生的感受。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有可能是老师没有料到学生所提的问题,老师为保全自己的颜面,强行插话;也有可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需要讲的知识,老师觉得讲了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在《倍数和因数》课上,老师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在学习因数和乘数的时候,通常不会将0包含在里面。一位同学问道:「讲因数、乘数的时候,为何不把0包含在内?」老师露出不耐烦的神色,说道:这些都是书本上的规矩,你只要背下来就好,不要多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并没有正确地应对这种情况,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认为这种问题与教学活动脱节,不说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匮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长时间以来都缺少甚至缺少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和实际地联系起来。丰富的活动可以让数学更加有趣,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只限于书本、教室的条框。教师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拓宽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组织更多适合于课堂互动和参与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机会。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却缺少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许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个问题,觉得数学教学不能与过多的繁复的活动挂钩,把数学放在高不可攀的殿堂上,这样不但会让数学教学变得暗淡无光,而且还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造成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教师也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厌学的心理,因为缺少好的教学评估与指导,他们会慢慢地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建设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在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课堂的引入进行优化,使其可以通过引入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在课堂引入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呈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导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用游戏的方式来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深入地思考教学内容,这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在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到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测量工具,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不同位置的角,并在测量过程中感觉到,角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所绘制的一条边的长度。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巧妙引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在一次玩耍的过程中,两个角争吵起来,各自说自己比对方大利用这段短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提出了问题:请大家注意,哪一个是对的?用这个问题来进行课堂的引入,在原来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问题的引导下,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去学习相关内容。

进行差异化教学,拓宽学生的进步空间

尊重学生的差异,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就也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差异,理性应对差异,始终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贯彻到教学中。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贯彻到数学教学中,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组。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如果是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那么老师要引领他们把基础打牢,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使学生了解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明晰各量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要指导他们进行多轮的计算,并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稳定中进步。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老师在提问和布置作业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分级的方式,让成绩不好的同学有提升的机会,让成绩不好的同学有提升的机会,让成绩好的同学有拓展和延伸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提升。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估。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制定出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展开纵向对比,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激励,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教学的价值。

立足数学本质,科学处理教材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以,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的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度学习,从宏观上来说,就是要掌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微观上来说,则是要做好教材的处理工作,对教材中的每个小知识点所涉及的符号、图形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揭示出数学的本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出发点,展开深度学习的设计,可对教材进行二次挖掘,并对其进行深度的加工,从而发现数学的本质,将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认知结构,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学习,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的目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度的解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在教材的处理上,老师可以尽可能地进行开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性

当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立足于有关的理论基础,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列草稿、列提纲的方式,对数学问题展开综合分析,使他们逐渐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数学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习题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或者是重点词,并将其记录在草稿纸上,或者是在表格内。之后,通过构建过程能够画出直观图,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利用图画的方式,将信息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在后期的反馈交流过程中,学生才会掌握多种解题方式。

重视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指的是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进行评价。良好的教学评价策略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实效性,给予学生较全面的评价,但又不能过度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考虑到这个时期的学生较为看重教师的期望。此外,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有目的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采用多种的评价方法,以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正面的评价,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他们很关注老师的评价,老师一个不小心的、不太好的评价,就会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学习,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结语: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及时地对其进行发掘,并对其进行根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向学生传递积极的生活思考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对数学问题展开多元化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兴趣,用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思维,真正、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英.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89):98-99.

[2]杜小永.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小学时代,201930):30-31.

[3]刘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解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91634):157.

[4]谢鹄.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文渊(小学版),201905):2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