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珍珍

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511340

摘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质书籍和各类文学名著是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围绕书籍以及各类文本片段开展的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涵养情操、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围绕教材文本阅读,但是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深入指导有所欠缺,学生在各类“快餐文化”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冲击下,阅读量令人堪忧、阅读范围十分狭窄。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强化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引领学生在课上课下开展层次多样、规范有序、内涵丰富的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高阅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范畴,同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领会新课标精神,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资源,不断拓展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一、拓宽教学视野:树立“课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

新课标按照课程内容的整合程度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将整本书阅读置于拓展型任务群。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衔接三个任务群,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技能、阅读态度、阅读策略的融合,使其在阅读中提高语言积累与运用以及文学表达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应树立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的理念,需要认识到单篇课文教学要为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为培养成熟的阅读者提供有力支持。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宏大的视野,不能按部就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深度挖掘教材编排的结构特点,将教学设计从零散的单篇教学上升到大单元整合教学,促进整本书阅读。一是充分利用部编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创设真实情境,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创造性整合阅读内容,由篇课文引出同一主题的多篇文本,展开群文阅读,使学生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是以整本书简介导入选文阅读教学,再以整本书阅读结束。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名著的选文教学,所教课文只起承上启下、以点带面的过渡作用,教师可将著作精彩情节引人课堂,把主要人物形象置于更加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品析,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鼓励学生深度探究学习整部著作,阅读活动由书到篇再到书水到渠成。

二、转移阅读教学重心:落实阅读策略

部分学生阅读量不足,对阅读存在畏难心理。因缺乏阅读策略导致阅读中途停滞不前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当前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与以往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单篇内容分析而忽略阅读策略指导的做法有很大关系。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教学要有意识贯彻新课标要求,落实基本阅读策略。首先,利用好部编教材的文本资源,实现学文与读书之间的有效贯通。推动大单元群文整合,在教学中把主题相关、笔法相同的文本进行创造性重组,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习得群文阅读、串联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其次,重视通用型阅读策略指导,将语文学习重心转移到方法策略上,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阅读策略。如通过了解主要内容来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信息,关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等。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师要依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使用相应阅读策略的学习任务。《搭石》用“提取中心句”、《将相和》用“画故事情节图谱”、《冀中的地道战》用“带着主要问题阅读”的策略练习速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阅读实践,将所学阅读策略运用在日常阅读中,从而为整本书阅读更好地服务。

三、转变阅读教学路径:将课堂阅读与生活情境有效衔接

1.营造生活化的阅读氛围,保护阅读兴趣。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存在“重集体叙事,轻个性差异”的现象,教师阅读规划过细,学生缺乏自由选择空间。如何解决此问题?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允许学生初读课文时跟着兴趣走,可依据学情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跳读、浏览、精读等都可尝试。或小组合作分角色展示,或独立完成主动分享,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参与度不高、阅读效率低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其次,要和学生共同设计阅读教学。无论是单篇文本赏析还是整本书阅读,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逐渐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笔者听取学生建议,以辩论赛形式进行阅读分享,正反两方有理有据地唇枪舌剑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学生也被世界名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所折服,深入品味名著的兴趣油然而生。

2.搭建生活化的分享平台,拓展交流深度。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建立共同体,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要求教师把整本书阅读指导以长线化的方式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完成整个阅读体验过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推动长线化的深度交流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建立班级阅读实时交流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微信等交流平台,为学生拓展学习交流空间。(2)充分利用家校共育资源,开展跨学科交流,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

3.重视创意阅读与表达。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整合听、说、读、写,鼓励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种形式呈现作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阅读教学旨在把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灵活地“用”起来,而不是简单停留在语言积累理解“读”的层面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自如并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比如指导学生续写故事、改编故事、复述课文,带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所学文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及其独特的情感内涵,这样,学生在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盘活语言,激发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

统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作用,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专项教学和课程规划纳入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常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2(02):47-49.

[2]王寒寒.做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1):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