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正文
引言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然而,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器材不足、实验环境不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营造科学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营造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营造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接纳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同时,愉悦地探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科素量[1]。
针对小学生学习“水的变化”这一科学知识,老师可以选择通过搭建蒸馏水实验来进行教学。在实验前,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听故事、观察现象等形式引入,让学生了解到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变化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老师为学生们分发实验用具,由学生们亲自组装装置并准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精准地观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何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变化规律。在实验结束后,老师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变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寓教于乐、亲身体验的实验,学生可以“水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学到操作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逻辑方法。
二、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悬念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在实验中设置一些未知的因素或现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疑惑和猜测,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观察和分析,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针对小学生学习“周围的空气”这一科学知识,老师可以选择通过饱和盐水实验来进行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实验前,老师可以通过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如果我们在一个密闭的地方,空气是否存在?”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会存在,有的学生认为不会存在。接着,老师为学生们分发实验用具,让学生们自己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关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获得对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空气存在的原理。实验结束后,老师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存在这一概念。通过问题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探究空气存在的原理,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提升实验分组的科学性,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升实验分组的科学性可以实现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合理的组织实验分组,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帮助、共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以及不同的任务分配,来确定小组的规模和组成。在实验前,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学习资料,包括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分工、相互合作。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负责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和数据收集,有的学生可以负责帮忙安装实验器材,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清洗和整理实验器具。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则要组织学生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总结,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实验分组,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实验中相互协作、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四、丰富科学实验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丰富科学实验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形式,如游戏化实验、模拟实验、虚拟实验等,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此外,丰富的实验教学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3]。
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个知识点时,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时间很长,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模拟实验教学形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模拟实验开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种子的萌发规则和相关知识。学生带着对这些知识的好奇心进入模拟实验中,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实验中,教师通过改变影响种子萌发的所需条件可以使实验呈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更加立体地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湿度等条件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游戏化实验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加强团队意识,学习如何协作与创造,并且获得新的科学知识。
五、构建多元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构建多元科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同时多元科学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天文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小组展示、探究报告、观测日志、学习笔记等。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评价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单单评价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应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天文观测日志来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评价学生的探究报告和小组展示来评价学生的沟通、合作、创新和表现能力。通过建立这样的多元科学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发展和全面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以及多元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实践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和素质。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建波, 王长江. 空间感知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5): 107-109.
[2] 孙洋, 杨林.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策略刍议[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6(4): 21-27.
[3] 燕娟.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J]. 科技风, 2019(8): 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