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布威则热古丽·纳曼

新疆喀什地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中心小学84420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学生的亲身实践过程中,他们能够对数学概念、公式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学习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进而提高了小学生的总体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初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因此,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善,这就造成了他们难以用成熟的思维能力去理解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尽量采用能引起学生好奇、兴趣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动手操作相关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可以明显地提高数学知识的记忆粘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作用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存在自我控制力较差的问题,在课堂中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对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有效地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认真、严谨、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出在实习活动中获得真知的意识,并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概念的判断和推理,对思维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重视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并积极地鼓励学生强化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自主观察、亲自操作,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分析,之后,以自己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进行了各种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之后,学生们会积累起丰富的学习经验,进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会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抽象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个人表现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操作意识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就应该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自己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具有不同周长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在学习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将手上的物体从中间切开一半,两个物体的周长应该是多少?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课堂的节奏中,从而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加深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明确动手操作的目标

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其活动操作的要求和目标,这其中包含了教师所设计的预期教学目标,其中还涉及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等诸多方面。要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积极地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并且要有多种方法来呈现目标,无论是在操作前还是操作中,都可以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呈现,让学生能够以目标为中心,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对“角”的存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有关的知识,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在进行学生的实践活动时,老师会提供相关的实物和材料,初步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画图、搭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用自己有创意的利用材料,创造出一个角,并从中培养和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丰富动手操作的实践

在操作活动的目的已经明确,在合适的时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并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要以教学条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将学生的眼、口、手等器官的功能进行充分利用。把课内和课外的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趣味性操作、探究性操作、合作性操作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思维和探究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激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更形象、更具体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爱动、思维活跃的角度入手,重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了关于角度的认知实践性活动的设计。首先,他们组织了一些活动,比如观察角,比划角,来对角进行初步感知。之后再组织一次画角活动,加强对角点的掌握;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己创造的角,经历角的生成过程;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寻找一个角,感受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四)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很难,自己学不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没有什么用处。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数学,每个数学概念最初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所讲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快速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烧水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们模仿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有一位朋友来访,要为他泡一杯茶,教师会列出要做的事情和要花费的时间,并要求同学们利用周围的资源来完成,随后,教师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所有人都会看到,到底是哪一位同学用了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步。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充分地考虑进去,给他们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多运用启发和指导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和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并分析问题,在积极地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出他们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玉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138-141.

[2]杨会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80.

[3]林忠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3):14-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