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效率;策略
正文
引言
在新课程教育目标改革中,强调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首要的。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阶段,除了课程计划的设定目标之外,使学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并对学生未来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有持续稳定的影响。然而,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如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教学内容僵化等诸多问题。所以,有关的教育者应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对其进行改进,努力提高德育中的教学效率和课后效果,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一、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人们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情境,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与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案例相结合,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关于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法。例如:生活情景创设、故事情景创设、游戏情景创设以及角色扮演情景创设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扮演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情景再现。这样不但可以将课堂上的积极、活跃的气氛以及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议题的相关知识内容。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过去的传统小学思想道德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只会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讲解,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和被动的接受状态。时间长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抵触,甚至是排斥。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之下,不但难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将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个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时,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何选取合适的课程内容,对一堂思想品德课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教师要对课文有足够的了解。在课前,首先要对这一节的课本内容和课后的扩展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要与本节课的内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相结合,来选择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其次,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群体及个体特征,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并适当扩大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内容上进行创新,变“教案”为“学案”,使其更灵活,更全面。在课堂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尽量把间接体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转换成直接体验,使其更好的接受。最后,因为思想道德课对学生的个性有较强的塑造性,所以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把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思想作为自己的准则,以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设置一些引导性的课堂提问,并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既能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又能让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以传统文化和前辈的光荣事迹和精神为载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学习到良好思想,崇高精神,成为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更方便地收集到相关知识和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然而,尽管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仍无法替代教师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在多媒体教学中,最好的应用方式就是对教师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补充性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助演示。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决定哪些地方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哪些地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五、教师与家长沟通教学
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们最初与之接触的环境,也是他们个性和思想发展的摇篮。家庭是一个人教育的第一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老师应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联系,并积极地指导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组织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家长会,让孩子们的信息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老师可以组建一个家长群,随时交流同学们的状况,或者组织一些“尊老爱幼”的家长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成长。透过此项活动,不但可以加强同学们对长辈的尊重,更可使父母认识到“品德”的重要。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来说,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背下来,而是要体味到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和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自己健全的人格修养。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他自己一定要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要明白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最终目标,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基于此,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选取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来推进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教学,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沙永清.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 好日子, 2019, 000(021):P.1-1.
[2] 李登文.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7):P.1-1.
[3] 丛波.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J]. 考试周刊, 2019(46).
[4]谢志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法制教育[J].考试与评价,2020(05):102-103.
[5]郑桂娟.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制教育融合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73.
[6]白莉莉,尚静.法治视阈下农村小学法制教育的困境及路径——以两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为例[J].法制博览,2020(34):14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