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宝华

上饶市第一中学 334000

摘要

我国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考试内容与形式,招生与录取制度,招生与管理制度,高考综合性改革等。高中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同样需要进行改革.教师要积极投身于历史教学改革,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满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让学生逐步掌握与身情况相适应的学习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成为对时代发展有用的人。要实现素质教育,要将新高考的有关要求付诸实施,教师们必须认识到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展开全面的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构建出有效的课堂。

一、新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通常以考试为主,一般都是老师把重点内容汇总到学生身上,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记住。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短期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从新的高考政策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新的高考注重的是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靠记忆,而更多的是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新高考历史教育应充分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师生”的角色,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保证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解题”能力。

2、以培养历史思维与素养为方向

近几年,历史考试的试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跳脱出脱离了特定的科目,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和精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以往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高考改革。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而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跳出特定的课程和单元的局限,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借助合作式、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资料查阅、史料验证、信息整合和共享,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素养,帮助学生轻松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

二、新高考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

1、新高考3+3考试模式突出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根据以往的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和老师对理科的关注要比文科要大得多。所以许多父母都被这个思想所左右,他们的子女在高中里都会选择理科在传统的高考方式下,理科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文科。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同时也取消了文科和理科的分科。所以,新高考“3+3”之后,那些选择了历史的高中生,自然会更加注重历史的学习,想方设法地设法地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数,争取在高考中的名次。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这就造成了许多对历史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教学效率低下

2、发挥出了历史学科育人的作用和价值

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是以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科学的价值观为最终目的。在新一轮高考政策实施之后,学校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原本的三维目标,变成了历史的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的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间观念、国家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历史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历史课上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提升课堂活力

新高考、新课标的实施,使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高考形势下,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变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对新高考、新课标的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深入剖析,重新梳理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路,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分解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要积极组织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讨论,根据新高考、新课标等有关规定,深入剖析新高考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方向,结合自身教育工作,进行教学创新活动,重新调整教学模式,把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方法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师生的角色,由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向历史课堂的指导者和辅助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占比;最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转变传统的、僵硬的印象,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学习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合理评价教学效果,让学生有足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研究的机会,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

2、巧妙设置疑问,提高思维活跃度

新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强的要求,但是高中历史课内容多、内容广,且单元间关系紧密,学生很容易对课堂感到厌烦,老师讲的东西,他们只能被动地听,不会自己去想。因此,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灵活地布置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针对学生的平均水平,要严格把握问题的深浅和内涵,在恰当的时间灵活而巧妙地设问,以达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一章时,老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归纳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可以从早期的农业问题出发,提出“在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地迁移到稳定的,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的具体表现和根源是什么?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从而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3、树立明确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高中历史课开始前,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课本所涵盖的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清晰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新课标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并与之相适应。同时,还要根据历年历史试题的特点,制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加强学生对重点历史知识的掌握,保证考生在以后的高考中能够有条不紊地回答各种历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历史应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规律知识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应试要求,更好地发挥高中历史教育的作用。在制定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就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讨论,确定各个历史知识的归属和讨论目标,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另外,新的高考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以往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新的高考、新课标,使教学效果不佳,给考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恐惧,从而影响了考生的心理素质。在新的高考时代,高中历史教育要适时地进行教学定位,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要跳出课程、单元的局限,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教科书,明确理解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创新的学习方法,将历史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事件线、时间线和专题线的总结,利用思维导图等创新的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的效率,借助专题式、小组合作式、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就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历史思维与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4、结合各项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其有效性,以适应高考历史课程的需求。历史教育是中学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提高考生的考试能力,又可以确保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拓宽学生的视角,体现高中历史教育的内涵。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质量,必须在高中历史课上创造一系列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情境包括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影视影像情境等。在提问情景方面,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种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在课堂里提问,例如: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鸦片战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然后还要保证学生能在回答各种历史问题的前提下,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在角色扮演的情景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说的内容去扮演自己的角色,给他们一个真正的历史场景,从而持续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拓展其历史知识水平。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高中的历史教育氛围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所涵盖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课程中,老师可以选择四个成员,让他们分别以达·伽马,哥布伦,迪亚士,麦哲伦等四个知名航海家身份,给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航行路线和经历。这样既可以强化全班同学对相关历史的认识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学生对“新航线”中的各种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历年高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和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各种历史知识的灵活性,然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

5、加强合作探究,敢于质疑

合作探究是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教学新形式,它具有互动性、探索性、参与性等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恢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历史课程的本质和特征,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讨论问题、表达达观,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世界历史并不是很敏感,所以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这种方式,让他们和其余同学一起讨论,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历史,加深他们的印象。而且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共同探讨“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扩张比较”,“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了新航线”,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成员的结论提出异议,然后由老师们进行总结。这样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提高。

6、开展教学实践,促进成果转化

高中历史课的学习,单凭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学习历史不仅要看书,还要开阔视野,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转化学习成果,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进而自发地进行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知识。所以,在新的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利用历史知识竞赛、辩论大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研究热情,利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广泛而主动地开展历史研究和学习,以走近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历史遗迹等方式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通过亲身感受加深对历史学科的深入认识,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增强学习意愿,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要求,在新高考、新课标的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树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然后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从而以更为充分的准备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秦晓雯.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2):54-55.

[2]张艳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52.

[3]曾峰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21):64.

[4]陈梦玲.高中历史教材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