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策略
正文
前言: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评价既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征,又要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相一致,教师评价要以授课过程为中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以考试结果为标准,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与写作能力的评价,并对他们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采用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方式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被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实施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因此,进行教学评价,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不一样的教育意义,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牵扯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一种科学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学习质量。第二,使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无法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及时、准确地把握,从而影响到后续的教学工作的质量。而教学评价可以将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反映出来,让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的作用
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一种在整个课堂中起到“润滑”作用的“润滑剂”和“连接”作用的纽带作用。怎样才能将评价的功能发挥出来,真正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应该具备一种激励的功能,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达不到老师想要的结果的时候,评价应该是一种期待,一种唤醒。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为导向,以高效教学为目的,与学校及个人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好初中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评价研究,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评价中,身心愉悦地开展语文学习,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的人文性不强
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是从回答问题的错与对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简单而直接,这种简单化、直截了当的评价方法,只是基于对学生答案的评判,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鼓励,不能把欣赏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削弱了教学评价的人文价值。
(二)评价表述的模糊性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使学生在扬长避短中不断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做到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使用的评价语文往往比较含糊,比如“你真棒”“很好”“错了”等等。这样,学生就不能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流于形式。同时,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没有针对性,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采取了这样一套笼统模糊的、略显死板的评价表述方式,这样,就不能使初中生得到有效的教育指导。
(三).教师课堂评价的语文单调、空洞、笼统
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方面功能,适当使用多方面的评价方法。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答案,大部分老师都是用“很好”“不错”之类的客套词来进行评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没有反映出学生的答案好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种评价是平庸的,随意性的,对学生起不到任何激励的效果,无法从老师的评价反馈中优化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的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师课堂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与自己预设的答案相一致,对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则给予鼓励和表扬,而对于超出教师预设范围的答案,教师要么一笔带过,要么予以否定。这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课堂评价方式,对部分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创新性观点进行了压制,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没有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课堂评价将丧失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老师要能看到学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广泛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尽量吸收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和肯定之后,也会自然地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热爱和兴趣,从而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主动思想意识,无论是在课前预习阶段,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抑或是在教学结束后,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可以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努力提高自己的优势,做到取长补短。
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上,我们希望学生能用自己的情感去阅读,去体味其中的妙语,去体味汉字的神韵,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接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师要先给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让学生可以通过对老师的了解和认识,去体会文章的感情,从而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反馈,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用这堂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们相互提问、相互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展开自我评价。学生们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学习的状况,从而让学生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对其进行纠正,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帮助。
(二)提升教评语文活泼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老师们喜欢使用的是一种简单的口头语文,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敷衍”的感觉,不利于笑死在教评中进行反思,也不利于学生最后的评价功能与价值的发挥。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善于与语文形式的改变相结合,尽量提高语文的活泼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将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动学生,使学生进入自己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评的时候,要善于与学生的性格特征象结合,针对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运用与之相匹配的评价语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并认真考虑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最后,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到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比如,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还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三)全面评价,有机互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并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积极地表达自我。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有老师一个人去评价学生,老师可以照顾到的面很窄,而且所评价的学生数量也很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将学生之间的互动参与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激励,这样就能让课堂上的氛围变得更和谐,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所以,针对所要学的内容,老师要注意重点点拨和指导,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和互动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相互借鉴,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评价,既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评价。在评教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课堂上的评价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除了进行口头性的语文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在前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结果性评价,而没有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而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依据,来对学生具体的学习努力程度进行判断。这种考核方法太过仓促,不可能让学生养成长期学习的好习惯。尽管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但身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过程性表现,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归因,要尽量将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加强,降低学生的思维定势。教师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举办班会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逐步产生自信心。老师们也应该对他们的小进步,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以激励他们继续往前走。
比如,在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老师要先让学生了解作家史铁生的生活,然后用史铁生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来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奋发图强,攀登更高的高峰。教师还可以对文章内容展开扩展和补充,将各种史铁生的文学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比阅读,通过这种全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主旨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他们在学习中的坚持和努力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指出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确保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变得更加顺畅。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提高。他们重视的是努力,而不是结果,要摆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并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动态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调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评合一,就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在评价的主体方面,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自我评价和小组间的互评。其次,教师要将各种因素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局限,为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教学盲区,也就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未理解透彻的内容。因此,强化课堂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加强课堂评价工作,运用灵活的教学评价手段来促进课堂评价,从而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缺陷,查缺补漏,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永娟.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的运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39):41-42.
[2]火永业.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J].新课程(中),2019(09):228.
[3]杜红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文运用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65.
[4]边梅荣.实施教学评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16):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