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实践
正文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手段,更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娱乐活动和电子产品,小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少,阅读兴趣也逐渐下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一道紧迫且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探究方向,这强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开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一、融入游戏元素,激活阅读潜力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化元素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具体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故事串联、小组竞赛等,来让学生感受互动和合作的乐趣,领略阅读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和提高。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节日的氛围,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化阅读,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组织角色扮演、故事串联和小组竞赛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活起来,也让阅读课堂的氛围活起来。首先,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在扮演的时候,学生要传达出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并且要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解读春节在北京的文化内涵。其次,在故事串联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和其他有关春节的故事进行串联,例如《年》、《吃饺子》等。在串联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此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也能够让阅读教学大放异彩,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逐渐爱上阅读。
二、实现学科融合,拓展思维空间
跨学科教学是指基于主题或问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达到更综合、更深入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常涉及的其他科目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将跨学科的主题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跨越学科边界,对于同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发现和创新的能力。跨学科教学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各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相互作用,深化对本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重视跨学科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和体验。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涉及美术、社会等多个学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开展有趣、生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之上,基于自我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通过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将圆明园的建筑、雕塑、园林等细节进行模拟、描绘和复制。学生则可以结合历史的背景,运用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发挥豁然新生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独特视角下的圆明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社会学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内容,衔接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影响圆明园被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社会、政治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不可忽视的是,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圆明园毁灭这一课文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挖掘出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历史意义,提高了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使教学更加多元化、生动化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掌握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组织多元化、有趣的阅读活动,以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拓展思维、体验文学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教师具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一,阅读分享活动。阅读分享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来自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组织阅读分享活动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思维能力,让思维之花和智慧之光在阅读活动中绚丽绽放。其二,阅读剧场活动。阅读剧场活动则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环节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体验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阅读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系统、持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多元、有趣的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真正做到将阅读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纯丽.阅读·“跃”读——小学一年级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学苑教育,2023(14):42-43+46.
[2]牛文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J].学周刊,2023(13):142-144.
[3]王玉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2023:539-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