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韩有景

新乡市第十三中学453000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也越来越快,初中历史教育者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反思,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育者要与历史课程的特征紧密地联系起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逐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表现出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而社会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历史的教育中,学生对历史的关注不够,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掌握。然而,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懂得历史,要具备历史思维能力。

一、当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教学观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认识和掌握这些知识,将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必须要对与历史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有所把握,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所理解,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教学手段之中,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仍然将教育工作的重心集中在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期望学生能够利用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或者历史事件的背诵完成学习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时空观念、价值观的培养,这对开展历史核心素养教育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与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教科书上知识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从而达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目标

(二)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在进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工作中,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加到对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根据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着学习意识不强、过分依赖教师、想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地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学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只有师生双方都积极地投入到其中,才能确保学习的结果,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实的回报。由于受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在课堂上,大部分都是由教师进行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这导致了学生在对教科书知识的学习中,丧失了积极的学习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在初中教育中初中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种类型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理解、分析和掌握历史的发展与朝代的变迁,就是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升学生对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现在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学生应该格外珍惜现在的宁静生活,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水平、帮助学生身心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程上,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分辨能力,又能拓宽学生今后的历史研究领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历史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育,其主要思想是: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好的把握,提高历史判别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认识,进而在学习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拓宽历史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拓宽历史知识的范围。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策略分析

(一)清晰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达到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既是指导又是保障。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学目标的设置又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教师在制定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必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具体目标的联系。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更不能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比如在讲唐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唐朝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创造性的思想,把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找出最佳的教学方式,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思考怎样提问、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

(二)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建设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掌握好教材和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教育,树立起正确历史理念,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表层来看,历史核心素养指学生对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历史、人文背景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对社会整体的发展历程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考察和了解,并对历史的相关内容有自己的认识。

(三)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历史课堂上,要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各种不同的历史元素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历史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全面地分析历史与文化,了解、归纳与总结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的学习,由机械的记忆转变为探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各种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在教学中引进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历史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初中学生来说,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因此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共鸣,不能对教科书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真正的理解。将历史故事与教科书知识相结合,可以减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陌生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新的情感体验与感受,这对学生的历史观念与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历史故事,或是一些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以此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对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把九一八的事情讲清楚,把原本繁复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起来,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深入地去探究教材里的知识,从而养成一种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精神气质。在教学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你们知道“九一八”事件吗?(有人点头,有人摇头)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民族自由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关键。1931918日晚上,抗战打响,全国范围内对日抗战的全面展开。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的时间,100万平方公里的东三省全部沦陷,日本的入侵震了中国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都爆发出了抗日救亡运动。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事件有清楚的了解,了解到侵略者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五)创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方法来创造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对教科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利用教学情景,可以将原本很难理解的教科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影素材,把红军在远征路上的艰难困苦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仔细地观看视频,去体会那些革命英雄的生活,通过视频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利用视频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探索意识,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在当今的历史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课本的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应该定期进行对教师的培训,让有经验有才能的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与其他教师共同成长,并将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去。在现代历史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习、探索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新的教育观念,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并制订出科学的教育计划,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华.初中历史教学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13).

[2]沈建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3).

[3]吴发群.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J].考试周刊,2017(52):169.(52):169.

[4]陈淑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13):114-116.

[5]占喻.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部编版七年级“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5):154-156.

[6]倪利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以“洋务运动”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2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