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生活自理能力 提升策略
正文
前言:在幼儿时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要想让孩子们拥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小学生活,学习。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制定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进行巩固、对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进行培养,让他们实现家园同心,齐心协力。
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包括正常穿衣、扣扣子、穿衣服,以及正常刷牙、洗手、上厕所等,以及正常的个人卫生清洁能力;此外,它还有一个收纳幼儿物品的功能,可以收纳自己的小玩具,也可以折衣服等。所以,幼儿园时期也是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要抓住这一时期,根据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训练。目前,许多幼儿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而又生长在包办式的家庭中,导致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也不能很好地吃饭、读书,例如,有些幼儿不能自己吃饭,有些幼儿在穿鞋时左右脚都不分,有些幼儿更是不能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此外,有些家长为了让幼儿好过上幼儿园,都是直接为幼儿穿戴好衣物、洗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综合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幼小衔接”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方法
在早期阶段,其教学方法与在小学阶段是有区别的。小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由于对小学教育活动、小学教育的认识不足,使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小学教育模式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小学教育模式产生抗拒。但是,有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非常简单,只有一条,那就是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不要求幼儿去学文化课,让他们自由散漫的天性得到发展,缺少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他们缺少了自我约束,对学习没有兴趣。
幼儿自我照顾能力是他们上小学之前最基本的准备,对他们的自我照顾能力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个性,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差别。此外,在新学校的环境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别,如果他们没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和交往的压力,从而产生对学校、教师和学习的抗拒心理。
(二)幼儿教育理念缺失
幼儿教育的教学对象年龄比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许多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幼儿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够快乐,在快乐的生活中,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不会去刻意地去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定式,使得我们的幼儿教育观念缺乏,上至老师下至家长,对幼儿时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在幼儿教学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培养,或是培养效果不显著。
三、幼小衔接背景下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策略
(一)创新自理能力培养方式
对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也会积极地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也是锻炼他们自理能力的最好途径。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本性,在无形中树立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幼儿安全教育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充分地考虑进去,把活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持续地充实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够引发幼儿积极参与的活动,并尽量让活动和游戏发挥出一定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掌握了提高自理能力知识的活动中,体会到与此相对应的成就感,这对提升学生自理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建立生活自理意识
幼儿在童年的时候,很容易得到父母的全面保护,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是百分百的关心,只要是跟孩子有关的事情,他们都会自己来处理,生怕出现什么问题,这就造成了孩子们对自己的一切都需要老师和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的错觉。孩子在早期对自己的生活自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这方面的水平进行培训和培养。比如,在一开始,大班的孩子会向新来的孩子展示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比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然后,老师会教他们几天,最后,老师会组织一场“看谁的速度更快,更好”的比赛,对表现好的孩子,会有一些小的奖励,让孩子们更加“渴望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爱玩的就是游戏,所以,教师在游戏中,会设计一些生活技巧的训练,比如:“比赛速度”“穿衣游戏”“刷牙小能手”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技巧。例如,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里,让孩子们通过模仿大班孩子的行为,来更好地掌握必需的生活技巧;通过“找找看”,让孩子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硬纸板鞋,并把它们配成一对,辨别左边和右边的位置;通过“夹豆子”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三).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长环境,它的先导性和持续性,在幼儿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树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态度,让他们在与子女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在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多给孩子进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要想让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还必须要有父母的合作,要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让他们建立起为自己做事的意识,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自理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海霞.幼儿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幸福家庭,2021(24):99-100.
[2]鲁敏捷.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依我之见[J ]. 赤子,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