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融合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材料。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平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语言工具,只有通过使用汉语,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个人素质。同时,阅读是汉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才能了解汉语实践的各种形式,通过有效的输出传递,有效提高汉语技能水平。
1.2促进理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校时间很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行为训练是有益的,而改善这些特质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1]
二、论述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单纯地讲授法,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和动画相结合,将乌鸦的场景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文中展现了什么样的乌鸦形象?”通过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内容时,老师首先使用多媒体的录像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让同学们在看完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视频展现的是什么情节?视频中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提问之后,同学们都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并给出个人的答案。也有一些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简短的视频很难看出人物的特征。接着,老师可以顺势说:视频片段的确可能看不出人物的完整特征,所以要通读全文或者是看完整个视频才能得到答案。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正确地认知,让他们深入阅读文章。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录像,为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教学环境,学生被这些直观性的内容深深地迷住,并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与文本相联系,从而产生了明显的思维冲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对学习环境也有了特别的感觉,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2]
2.2关注导入,解析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听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过程,联系好课本和插画,使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观看到的画面所吸引,使他们能够将画面与文本联系起来,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或是根据插图、视频推测出老师所讲的内容。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先观察课本插图,接着教师播放了纪录片,然后找机会提问:“图片和视频各中展现了什么内容?看到插画和视频的第一瞬间,你有什么感觉?”通过提问,让同学们能够更细致地去观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从阅读中找到正确的解答。以插画、视频为出发点设置探究问题,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让他们可以根据问题在插画和视频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完整的阅读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从插画和视频中感觉到历史的痕迹,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能进行探索学习。
2.3结合课件,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来的文章内容和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都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并不能接触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将相关资料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文件,通过这些资料和音频文件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和认知,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4构建情境,把握读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文章《北京的春节》通过描写老北京的春节风俗,展示了春节期间盛大的欢庆氛围,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风俗蕴含的温暖和美丽,并将新旧时代的春节相对照,凸显新时代的新风尚,展现了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对新中国和新世纪的赞美。整篇文章饱含着北京气息的质朴文字,简练、不加修饰,却具有深厚的表达能力和魅力,这是文本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北京春节氛围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帮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板块展开“家乡的风俗”主题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写一篇给大家介绍我国区域风俗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介绍地区风俗的图像和视频,以此创造生活情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图像和视频的分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分析过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调查,完成主题写作,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在班级中朗读自己小组的作品,从而查漏补缺。[3]
2.5引导自读,提高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文资料和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不断扩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2.6介绍书目,引发兴趣
很多小学生尽管有很强烈的读书愿望,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自己的阅读水平的评估都很低,所以在挑选读书目录时往往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不但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更要引导他们合理地挑选适合自己的图书。比如,当学生们学习了《猴王出世》后,就会对《西游记》产生很大的兴趣,然而《西游记》的原著却是一部经典作品,它的阅读难度很高,并不适合每个小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情特征,结合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合理分析,并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耐力去读那些长的作品。另外,老师还会结合课件向学生们展示《西游记》原文,让他们去读一读,看能否读得懂。根据以上分析,老师提出三个选项:能力较弱的同学,为他们准备电子版的《西游记》主题绘本、连环画;中等水平的同学为他们提供电子版的儿童《西游记》;另外,有些同学在文言文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又有较强的挑战欲望,对长篇文学作品有强烈的兴趣,老师建议他们阅读原文。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作出合理选择,以便为以后的思辨阅读奠定基础,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能力,并在自己的选择中做出理性的抉择。通过选择适当的读物,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和适合的读物种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尽量向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图书。
2.7提高质量,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全民阅读的同时,应注重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内涵式的重构,使其从感性的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局限于发现知识,更要注重作者这样写作的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人论世”的学习,把作者的生平、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综合起来,进行“内含”的重构,促使学生进行归纳、比较、评价等思辨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完《景阳冈》之后,老师就会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通过“内含”的形式重新组合,以促进读者的阅读。例如,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现反映时代背景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民的生存状况,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有这么多的人民起义?”“为什么能发展到水泊梁山这样的地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从当时的赋税、民众的经济负担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民众造反了。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作家的人生境遇有所了解,进而剖析作家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如此具有英雄气概的作品。在整合材料之后,同学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通过内因重组,同学们意识到不同材料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若能将其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读作品,了解作家为何这样写,并进一步发掘其创作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读书的阅历,也可以促进思辨能力发展。[4]
2.8提供资源,推进成长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学习效率,也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扩展性学习任务群中,对整本书阅读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中高段学生要阅读展现革命内涵的书籍,还要翻阅文学、科学、科幻等主题的杰出著作。就拿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来说,首先推荐学生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田螺姑娘》这些展现民间故事的作品,结合信息技术让孩子们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自主阅读,大多数的同学都对这些民间传说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也获得了阅读的快乐体验,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华尔丹.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8(30):71.
[2]乔文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科普童话,2023(10):90-92.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10.032.
[3]胡慧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2(31):51-52.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2.31.022.
[4]郭自安.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4):82-84. DOI:10.3969/j.issn.1671-7384.2022.04.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