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早晚上高台 摘取江南一枝梅——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转型的策略优化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考制度的变革反映出了国家在教学思维培养上的转变,老高考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轻能力培养,思维含量不高;新高考在夯实根基的基础上,重能力培养,思维含量高。北齐刘昼《新论.贵言》中曾言:“人目短於自见,故借镜以观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将新高考思维有效融入当前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转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借鉴。关于新高考教学策略优化的思考如下,与诸君共论之。
一、“博学之,审问之”,优化学科体系
1、大单元教学专题化,以问题导引式为主体,将新课程教学情境化、任务化、清单化、结构化、专题化。
我们仔细审视当下的试题体系,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理性,注重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考查,但文科性质的学科是否需要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呢。答案是肯定的,文科性质学科不但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形象的感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双重培养。我们需要有温度的课堂,我们更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预设。教学任务清单化、结构化、专题化能够让我们学会反思整理,思路明晰;而教学情境的着重挖掘,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走进文本,体查情境,准确答出应有的答案要义。
2、每单元第一课整理规划相关知识点,之后针对性讲授新课。
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定好专题,整理规划相关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也可以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如此,能够让我们的教学纲举目张,聚焦重点难点,全力贴近新课程命题角度,为精准备考打下扎实基础。
3、试卷命制上采用引导型试卷、过渡型试卷、阶梯型试卷。
引导型试卷即提前告诉学生一部分题再去考试,过渡型试卷即在一年级的时候一道题型一道题型地呈现于试卷中,慢慢考,不能急于求成;阶梯型试卷即分梯度、分层考。这三类试卷的考查形式,效果比较好,要在不同年级不同程度地进,在考试实践中逐步扎实落实。
二、“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优化教学策略管理
1、做高考真题,少做模拟题
模拟题是高中老师命制的,而高考题是大学教授命制的,所以角度有所不同。对于新颖的模拟题可以适当选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做高考真题一定要坚持到底,从做高考真题中摸索命题专家的命题规律,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一些命题角度在课堂中的准确嵌入。
在我们平时的周考中,如果能有专门的团队选题,会让我们的教学精准性大
大提高。全校每个学科可以成立命题专家组,在授课之余,精专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提高命题精准性和专业性。
2、学习高校课程必备的知识和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参考当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从中辨别命题方向
第1条中曾经讲到高考题是大学老师命制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适
机加入高校课程必备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知识。同时我们当老师的要熟悉当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心中对命题方向和知识点了然于胸,必然可以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使用“曲水流觞式课堂”,调动学生内驱力
在老师针对性批改后,在第一轮次中老师把清北之星和一本临界学生做错的高频题分包给每个清北之星,并提前辅导好。上课时每个清北之星找到一块黑板,给其他同学讲题。其他同学可以去听自己不会或者不理解的题,听完这一道可以去听另一道。第二轮次中清北之星或一本临界生给某些同学讲完之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来复述当下一个“小老师”,清北之星或一本临界生站在旁边指导,有问题及时纠正。第三个轮次由第二个小老师制定其中听他讲解的学生中某一人再来讲解,第二个小老师站在旁边指导,第一个轮次中的清北之星或一本临界生可以去其他领域听别人讲解,也可以自行回到座位纠错或者做变式。三个轮次进行过后,同学们便将自己不会的听会了或者讲会了,自己会的也不必听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此便做到了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提升了学生的内驱力。
4、重视概念教学,适机考查。
在教学中,概念教学很重要,要弄清楚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因为参考答案基本上是相关概念的罗列。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忽视的或者是没有重视起来的,在新高考的教学中要适当强化。
5、培训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提速提质
新高考各学科试卷的阅读文字量在大幅度增加,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将在读题和审题上耗费大量时间。我们正常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500字,我们要针对性训练,争取让我们的学生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0-800字,这样能够极大地缩短阅读时间和审题时间,答题时间也就宽裕很多。太快也不合适,因为阅读速度过快,学生的心不容易静下来,一味求快,会错失一些思考角度上的关键文字和审题上的关键文字,得不偿失。
8、精简教材内容,提前做好规划
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科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学内容,如政治从原来的4本书变成了现在的7本书,如语文必修中增加了文言文篇目并增加了选择性必修等。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有超前意识,提前做好规划,加强团队合作和集体教研,弄清楚哪一类可以是精讲篇目,哪一类可以是体验感篇目。前者精讲,挖井出水,提高思维深度;后者略讲,增强体验感,拓宽思想广度。
9、开卷闭卷,分层考试
对于周考考试,个人觉得我们学校可以分层处理,基础差一些的班级可以先开卷再闭卷,让学生通过开卷先把题弄懂,再闭卷考一遍,达到把题都做对的目的;基础好一些的班级先闭卷再开卷,达到先启发思维和夯实基础的目的。之后在拔尖考试和学科考练中可以把周考卷中的重点题型改变条件和问法再变式考一下,这样便可以达到熟能生巧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10、先“有模”,再“无模”
对于新高考,有些专家提出了反对学科答题模板化的问题,认为这样会让学生思维僵化,思维阻滞。我个人反对这个观点,模板即“有模”,从我们呱呱坠地之时,爬、走、跑;吃饭、说话、行事,无一不“模板”。我们可以照着“模板’’走,先“有模”,加上各种角度的变式训练,达到“无模”的目的。
11、双边互动,体态教学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老师可以拓展训练体态教学;我们可以眼神灵动眉飞色舞;我们也可以激情飞扬活色生香……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浑身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满心的斗志。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欢?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关于新高考在课堂教学中的“顺利转型”和“平稳落地”,我的思考良多。正如《礼记》中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新高考背景下,我们需要将我们一些有效的经验进行反思整理,内化提高,开阔学生视野,为教学质量的大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论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优化教学管理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23YB1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