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实践类作业
正文
引言:教师设置实践类作业就是让学生将课上的所学运用在课后多样化的情境中,在内化认知的同时促进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设置个人采访、社会调查、主题探讨等活动。在这些实践类活动中,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开放性作业,增强学生独立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设计开放性课程作业,以启发学生的多维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任务的意识,并借此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遵循层次性原则,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认知能力和个性化成长特征,能够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复习需求,并借此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程作业为例,教师为了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其传承与保护我国民间艺术的意识,可以创建开放性独立探究作业。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渠道找寻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这些艺术的特点、作用、现状和发展情况,并结合生活阅历提出有价值的保护建议。如有的学生在图书馆找到了与皮影戏有关的信息,根据文字介绍和已知现状提出了“皮影戏体验活动进校园”的建议;有的学生在互联网中找到了与掐丝珐琅技艺有关的视频,看到了传承者举办展览会的信息,并提出了“参观博物馆、参与文化传承活动”的建议。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创新思维,还能借此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二、设计评述类作业,培养正确观念意识
教师若想利用道德与法治作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还可以设计时政评述类课程作业。结合身边的时政要闻、热点话题、社会事件设计作业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现实情况对上述信息进行客观评述,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讨论话题的本质内涵,感悟出背后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遵循实践性原则,可以设计社会活动参与类作业、真实生活情境分析类作业等多样化的沉浸式知识运用和技能操作类作业。利用此类作业锻炼学生知识运用和技能运用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使作业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白色垃圾污染”“垃圾分类”“尾气排放”“温室效应”“废旧物品处理”等社会特点话题设计评述类课程作业,让学生从环境污染危害、环境保护方法、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角度出发进行评述,使其在评述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借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其环境保护的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评述“垃圾分类”时,先概述了各类垃圾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然后讲述了垃圾分类的优势和作用,借此阐明了自身的观点,表明了保护环境的态度,最后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再一次强调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设计评述类课程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又能借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其知识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设置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实践类作业
教师在设置实践类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内容要丰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往往以智育为主,其他方面涉及得很少。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秉持学科融合的理念,将德智体美劳融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师需要设置能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获得锻炼的作业,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协商解决班级事务”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设置新学期的卫生值日方案,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让每个人的班级管理的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样的实践类作业是一次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的作业。就德育而言,学生要树立起集体荣誉感,要以班级的集体利益为重,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班级的环境。就智育而言,学生要能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给他们最适切的任务,要让人人有事做,又要让事事有人做。一个好的卫生值日方案能看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等。就美育而言,学生设计出来的方案在表面上要美观。学生在给自己安排任务时,要多给自己一些任务,以体现自己的担当。就劳动教育而言,设计值日方案本身就是一次劳动,落实具体的方案更是一次环境的改造,一次全方位的大扫除,学生在确立好方案后,需要铲除卫生包干区的杂草,需要清洗教室的水桶,需要将每一张桌椅擦干净。作为教师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设置“创设值日方案”的作业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将眼睛、双手、头脑、嘴巴、空间、时间等运用起来,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结论:教师设置指向育人功能的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作业不仅能复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开发潜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发挥作业的这些功能,教师需要多设置实践类作业,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核心素养,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吴坪.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 天津教育,2022,(30):31-33.
[2]张征然.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家长,2022,(26):43-45.
[3]李铭萱.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作业”设计[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2,(09):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