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念下大班美工区绘本资源投放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班美工区;绘本资源;投放策略
正文
绘本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阅读材料,它生动有趣的内容中,也蕴含着许多美术资源,例如:颜色、线条、造型、创意想象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丛书》中指出:“教师在进行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要整合观念。充分挖掘其他领域活动中美的成分,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教育资源。”不同类型的绘本其蕴含的美术资源也是不同的,这些美术资源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中提到:“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绘本的教育价值不仅限于语言领域,也可以与美术领域相结合。绘本资源在美工区的有效投放能够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艺术,激发幼儿地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促进幼儿地艺术表现个性化发展。
一、大班美工区绘本资源投放现状
(一)绘本投放静态化,缺少过程性和连续性
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大班美工区绘本投放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投放一些绘本,隔一段时间再更换一些绘本。绘本更新间隔时间较长,每次刚投放的那几天,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逐渐对绘本失去了兴趣,绘本中对美术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和运用。在更换绘本的过程中,绘本前后缺少连续性,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发展不能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提升的作用。
(二)绘本投放盲目化,缺少标志性和年龄段适宜性
目前班级对于投放在美工区的绘本是随意的或选择性不强的。每一本绘本都有其独特的标志性元素,如:色彩、构图、线描、创意造型……缺乏标志性的绘本其中的美术资源感知更为困难,幼儿的兴趣和关注度也会降低,不利于绘本资源融入班级美工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对绘本的标注性元素缺少理解,不利于绘本美术资源的挖掘和对幼儿美术活动对引导。
在绘本投放的过程中,不具选择性的投放无法保证绘本对大班幼儿的适宜性。大班幼儿的阅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好奇心、求知欲,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新事物,能解读出绘本中的符号、颜色、形状、规律等内容。内容过于简单的绘本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所以在绘本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投放适宜的绘本。
(三)绘本投放单一化,缺少对比性和层次性
在教师有选择的绘本投放中,同类型绘本较多,如:《勇敢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你》系列绘本中蕴含线描元素,幼儿通过绘本认识到多种线条及点线组合方式,但绘本风格相似,缺少对比性。同时绘本投放缺少层次性,如:《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关于格子色彩的绘本,幼儿能将格子色彩装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美术活动中,但是色彩运用缺少层次性,如: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等。
(四)绘本投放教师主观化,忽视幼儿主体性
目前美工区绘本的选择投放大都以教师主观意志为中心,忽视了幼儿的视角与兴趣。绘本的选择显露出的是教师的意志和认识,幼儿的喜好、需求没有得到体现。但其实在幼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班级活动的每一个主题变化中,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如果不能敏感捕捉幼儿的关注点变化,及时更新绘本材料,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错过幼儿运用绘本资源开展美工活动的敏感期。
(五)绘本投放独立化,忽视材料互动性
绘本中的美术资源挖掘离不开美工材料的支持,这是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绘本投放的独立化忽视了美工区相关材料的层次性投放,虽然吸引了幼儿的无意注意,但是较难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游戏,无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导致美术活动中绘本资源体现的不可观察性,不具变化性。
二、大班美工区绘本资源投放策略
(一)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动态性投放绘本
绘本投放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长久不更新的。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思想中也强调了“儿童兴趣”、“课程各科混合或互相关联”的重要意义。在绘本投放在美工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幼儿的兴趣有时是即兴的、短暂的,容易受到外在条件变化影响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绘本投放时首先要以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班级教育主题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来及时调整所投放的绘本,保证绘本的“活”性,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保持,在潜移默化中探索、感知绘本中蕴含的多种美术资源。
(二)以大班幼儿年龄段特征为依据,提取绘本标志性元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大班幼儿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感知能力,结合幼儿的阅读发展水平及阅读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本能够促进幼儿更深入的理解绘本内容。
绘本的种类丰富多样,主题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在美工区绘本投放前,我们要先分析绘本,了解绘本中蕴含的标志性元素。这并不要求我们要挖掘出一本绘本中所有的美术资源,但是要掌握其重点。以绘本《一条神奇的线》为例,绘本中有一条千变万化的线,线条可以变成一艘船、一条路、一个杯子……幼儿可以通过绘本感受到线条的秘密。以绘本《森林里100棵异想天开的树》为例,每一棵树都由不同的自然材料组成,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每个孩子喜好的树也不尽相同,通过绘本幼儿可以感知不同自然材料的特征及树的造型多变性。了解绘本的标志性元素,有选择性的投放在美工区,有助于幼儿更深入理解绘本中的美术教育资源。
(三)以幼儿个体差异为依据,有层次的投放绘本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的个体发展有其自身的方式和速度,达到《指南》中所呈现的阶梯,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的发展水平。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成长环境、经验基础、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绘本中美术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的能力掌握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大班美工区投放绘本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灵活变动,有层次性地投放绘本。以《花格子大象艾玛》为例,格子色彩的元素很多幼儿能够较快运用到美术创作中,那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色彩运用水平,我们可以进一步提供关于“冷色调”、“暖色调”等类型的绘本,引导幼儿在格子色彩中融入色调组合,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以“线条”为主题,可以提供《一条神奇的线》、《勇敢做自己》不同层次的绘本,引导幼儿感知一条线的变化及多种线条的组合变化,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不断发展。
(四)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主观意志的选择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的原则。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探讨、去发现的。他所求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幼儿与绘本的相互作用中,会产生新奇、大胆的构思,形成生动有趣的创作形式。鼓励幼儿多阅读、多思考、多创想,挖掘绘本中的美术资源,将自己感兴趣的绘本与同伴分享,并投放在美工区,使幼儿的活动更具有自发性,
同时《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幼儿主观意志,感受幼儿“活”思想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学习体验。
(五)以幼儿创作实践为导向,促进绘本与美工材料的互动性
大班美工区绘本的投放是以促进幼儿美工活动的丰富与发展为目标,必须依据绘本标志性元素,丰富美工区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支持。美工区材料与绘本资源是相互关联的,材料的提供也是层次性的。以《西兰花先生的理发店》为例,幼儿可以用粘贴、绘画等多种方式为各种各有的蔬菜设计发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通过剪纸、卷造型的方式创作,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可以运用老师准备好的纸条进行创作。充足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升绘本与材料的互动性,促进幼儿美术能力更好发展。
《幼儿园综合课程》中也指出“符号体系”和“发展目标”的渗透,例如:结构、色彩、美感等。绘本也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了丰富的美术资源,给予幼儿直观又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为幼儿带来来无数想象的空间。在美工区有策略的绘本投放,使幼儿可以更好的感受绘本中的表现力,让幼儿的创想逐渐内化为创造力,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美术创作的发展,打开美术创作新形式的大门。让我们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共同成为儿童的好伙伴,成为一名细心的观察者、支持者,与幼儿共同带着对绘本、对美术的热爱,一起收获吧!
参考文献:
[1]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唐淑,孔起英.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唐淑,孔起英.国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庄虹,陈瑶.新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顾智琪.绘本与美工区活动双向融合的实践研究[J].2022.
[8]张霁.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分析[J].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