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作业的统筹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作业管理
正文
一、重视课前作业的创新设计
现阶段小学生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发展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有课后总巩固作业,同时也要有课前预习作业,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1]。小学三年级科学科目的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在灵活性这一特征上,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强调作业的引导作用。课前作业通常以预习作业为主,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或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的知识并汇总学习疑惑,课堂上等待教师的专业讲解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教师在设计课前作业时,也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鼓励学生独立发现科学问题。例如,在教授认识天气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了解天气预报,知道什么是天气,不同的天气气象标识有什么意义?学生还需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天气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趣味生动的课堂作业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避免出现数量多,质量低,功能异化的作业现象[2]。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标,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角度入手,让学生改变对作业传统的错误看法,通过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充满较高的期待。课堂讲授时间有限,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时间利用率,就应当及时借助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以增强学生记忆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判断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形式,让学生练习课堂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完简单电路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点亮电灯,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接着,根据分层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电灯管的串联或并联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利用简易的电线让小汽车奔跑,让灯光照亮,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课后作业精心安排
随着学生年级在不断升高,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小学科学亦是如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同时也要为学生适当进行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从小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涵盖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并且也要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例如当遇到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如何保护自己?在火灾中逃生时,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再如,学习完降落伞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两张一模一样的纸,一张纸揉成一团,一张纸摊开,一起落下,猜一猜谁先落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有着开放性的优势,学生也会在想一想,做一做中感受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作业要屏弃封闭性,体现开放性
封闭性的作业是指学生按照封闭式的学习思路完成题目解答,并不能体现自主探究意识。很明显,这样的作业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科学来讲,如果学生只能按照封闭式思路理解科学知识,无法完成知识的发散。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开放性和探究性,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搭建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作业空间。例如,在学习完观察土壤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三个作业。第一,垃圾掩埋。让学生自己掩埋垃圾,数周之后观察腐烂情况。第二,对自己家乡的土壤进行调查,了解什么样的土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第三,采集土壤,了解垃圾对土壤的危害。这样的作业,学生要想高质量完成,必然要经过调查资料,分析资料,汇总数据等各个阶段,整个过程可有效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五、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
对于小学生来讲,作业的完成并不再是由教师硬性规定,而是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教师也会设计一些少而精且趣味生动的作业,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后,在课余时间也要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借助良好的课余时间安排能力完成一定的科学作业。科学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学生需要借助不同的观察活动,实践活动,思考活动,感受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并不知不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让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作业中自主选择,既有基础类作业,同时也要有拓展类作业,学生也要本着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不断突破自我,持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让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不断完善作业评价
作业的高质量完成既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积极配合,同时也要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不同的作业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学生也可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后期学习方向,流程化的作业虽然能够方便教师的批改,但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利于个性化能力的提升[3]。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应当凸显出学生的不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关于开放性的作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思路发展,搜集资料的过程,数据的整理等多个角度展开评价,积极表学生的出彩之处,让学生不断提高作业完成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不断提高科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到来让小学各科学科的作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学作业也开始凸显趣味性,体验性,核心素养等相关理念。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积极解读国家颁发的各类先进的教育政策,并将其应用到作业设计中,让学生真正借助作业这一平台,从知识学习向能力提升转变。
参考文献:
[1]宗若灿.优化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22(13):64-67.
[2]王俊卿."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实施[J].辽宁教育,2022(19):63-65.
[3]滕俊玲.小学科学"四维三层"作业设计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8):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