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习作教学;调整思路;阅读活动
正文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增设了习作单元,可以改变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系松散,读写训练分裂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培养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设置的优势,不再以传统的练习写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提升写作能力上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统编教材的习作教学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实践,提出如下一些教学策略。
一、根据习作单元要求,调整教学思路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是对以往教材编写的创新,具体体现为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读写为主的教学侧重点,将写作内容的比例放大,着重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在教学形式上也增加了搜集写作素材、写人写事、再到想象力的拓展等多个模块。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特点,调整教学思路。我们知道,习作单元中也有精读课文,这里的精读课文与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相比,肯定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为此,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写作方法的角度设置教学目的。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对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生词、生字品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写作艺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小学语文《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一只乌鸦很口渴,发现有一个水瓶里有水,但是水瓶太小而且瓶口很窄,乌鸦的嘴够不到水,最后通过不断实验,往瓶子里扔石子最后喝到水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学生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具备大胆尝试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放弃,在坚持不懈之后总会获得成功。在这篇习作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故事的生动描绘上,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写作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思考习题启发学生对文中乌鸦的经历产生深刻思考,结合文章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故事,让学生发表对文章的看法,以及从乌鸦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心得体会,教导学生遇到问题不要放弃,要积极寻求方法解决的精神。在文章学习后,教师还应该上升文章到写作方法的总结,向学生传达故事的写作方法,文章写作的基本架构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根据学生差异,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都存在着差异,不同学生的写作方式也各有千秋。为此,如果教师机械地按照习作单元的主题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将背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目的和初衷,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会难以获得提升。习作单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教授写作理论,而不辅以充分的习作实践,那么学生就不会将写作与生活相互结合,不符合新课标改革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按照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
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选择适合不同理解力学生的文章进行品读,可以让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接受,并从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积极性,和对于习作的兴趣。同时,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历带入到习作之中,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能够写作出好文章的学生也具备相应的对于生活的丰富体会。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一些阅读速度还没有跟上进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继续阅读教材课文资料,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如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阅读刘慈欣的《三体》和《流浪地球》等经典科幻著作。学生阅读后不仅可以脑洞大开,而且想象力异常丰富,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成立不同阅读小组进行交流分享阅读经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因此,教师在举行阅读活动时可以进行积极采用。
四、结语
小学语文统编版习作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过程中,读是基础,学是升华。统编教材更是将习作教学单独设置成为习作单元教学。为此,教师要根据习作单元特点,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提升写作素养的同时获得写作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