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且明确了我国各个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因此加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滞后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实际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理念的滞后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阻碍。比如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度重视语文知识的灌输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而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人文情怀有所忽略,这样就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十分“功利”。
(二)教学方式单调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依然十分单调,这样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说,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进行背诵,这样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师生互动性差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保证阅读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其师生互动性比较差。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命令式的方式和语气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单一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反映,遑论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1]。
二、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语文是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基础学科,因为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所以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就限制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建就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针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就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2]。
(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可是受限于课本内容,部分小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建就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生也可以主动通过拓展阅读开阔视野,这样就可以有效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
小学生天性爱玩,而且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够成熟,所以很难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这就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意识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课程错误的学习观念。通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可以帮助小学生认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构建正确的学习意识。
(四)夯实小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夯实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过由于小学生对学习基础并不了解,部分教师也很难通过可行性策略对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培养,所以就会影响一部分小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课堂内容,最终导致学习基础不够稳固的情况。以核心素养为重心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
(五)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想要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不容易,贸然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很容易会给小学生的阅读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就能够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将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此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实现快乐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项主要能力,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文章,而且也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他们在课外生活中的娱乐方式主要是以动画片为主,他们喜欢卡通形象,在学习过程中也对教材中的图片格外亲切,因此当他们面对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文章时,就会丧失兴趣[3]。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不是绘本,不可能融入太多的图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运用充满智慧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趣味性的题目,或者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具有一定的神话和科幻色彩的故事。慢慢地由这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本,向充满语文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向的文本转变,进而引导学生乐于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教师的智慧,能紧抓学生心理。首先通过带图的文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友好程度,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看到满是文字的文章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二)开展深度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缺乏理解能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在阅读问题的时候理解较为片面,这种情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深度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展开语文阅读教学,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4]。
深度阅读是一种学习状态,处于这种学习状态的提升可以深层次对文章进行分析,详细掌握文章的主线与内容,这种学习状态非常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小学生在深度阅读当中就可以学习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而从学习的过程掌握这篇文章。与此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提升。
(三)利用故事引导,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
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部分小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这部分小学生虽然在课堂中积极学习,可是在课下阶段并不会主动阅读语文课本,这就限制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利用故事引导,培养小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小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5]。
故事引导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小学生虽然对阅读课文缺乏主动性,但是只要将知识点与故事进行结合,那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阅读故事的习惯,激发小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重新改编,整理成一则小故事,在编辑小故事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故事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样在小学生主动阅读小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将故事内容与文言文课文进行对比,进而掌握课文。故事性的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在故事编辑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也可以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直接限制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就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教学手段,小学生通过互相督促就可以主动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共同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展开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指定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学习,这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定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阅读《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并对这篇课文进行探讨,这样就可以加深小学生对《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掌握。在阅读完毕之后,小组长还可以重新分配阅读任务,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帮助小组成员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6]。
(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让学生终身受益[7]。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主动进行阅读,自主探究,学有所得。好的阅读习惯很多:阅读时,做到手脑并用,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批注,记录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主动与他人分享;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心得和感悟;创意续编故事……阅读教学不是封闭、单一地在教室内读课文,也不是单纯认识几个词句。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汉语文化的精髓,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因此,阅读应该在阅览室或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桥梁,引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科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使其拓宽阅读范围,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六)微课拆解,高效解读文章分析内容
快速解读文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中,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可是由于部分小学生阅读思维不够完善,所以在解读文章的时候效率低下,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阻碍。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教学拆解文章,帮助学生高效解读文章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解读文章的技巧[8]。
微课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短视频的教学方式,在利用微课展开教学时,学生只需要观看微课就可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这对提高小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有着巨大帮助。例如,在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三首古诗的讲解制作成微课短视频,然后引导小学生观看短视频。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五分钟左右,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小学生可以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完成微课观看之后就可以快速掌握这三首古诗。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还可以对阅读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小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加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小学语文素养的培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感情培养增强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同时注重素养的培育提倡生活阅读,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自由发展,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闻音.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6):164.
[2] 高莹莹.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6):4.
[3] 陈丽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新教师, 2022(4):69-70.
[4] 谢恒.2022年版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最小说,2022(9):50-53.
[5] 苗苗.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7):58.
[6] 王璐婷.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有效途径分析[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0):157-159.
[7] 班秀青.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周刊,2022(26):103-105.
[8] 魏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