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伊巴代提•吉力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第十三中学(依提木孔镇中学) 844900

摘要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大环境下,中学化学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吸收,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中学化学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加大师生互动的力度,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之中,这样才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初中阶段是一个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年龄,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措施;

正文

前言将化学的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的化学课堂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能量守恒变化的原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结合,综合实验与探讨,绿色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等。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从当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只讲授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应用,而在平时的训练中则采取“题海战术”,这就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逐渐成为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到厌倦和厌恶。所以,初中化学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创新课堂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有效地为引导学生求知化学提供强大的动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初中化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走不上正轨的感觉,他们对化学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概念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下去,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对初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用创新的、有趣的课堂引入方式,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化学学科的学习乐趣。比如,在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意思的化学实验演示,比如“碘钟实验”,在介绍29%的过氧化氢溶液、碘酸钾、硫酸锰以及可溶性淀粉、丙二酸和1 moL/L的硫酸等试剂的时候,老师们就可以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进行,这样就可以在钟表反应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出了初中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初中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力。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虽然与其它学科有共性,但也有对应的区别。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例如,比较,类比,分析,推理,归纳,整理等通常使用的方法。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师来说,要想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就要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他们良好的化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学习此部分知识。首先,老师要准备两个试管,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和钙(OH)2溶液,然后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其次,老师要拿出烧杯,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然后倒入适量的硫酸铜。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这两种溶液中,究竟是哪些离子在发生了反应?什么离子没有参与到化学反应中?并让学生在书写情境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对所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观察碱和盐反应的性质,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分析碱和盐反应的本质,更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从化学语言的角度增强对碱和盐两种反应本质特征的掌握。从而可以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的同时,实现其对“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这一知识点的获得。

)利用小组合作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中学化学课堂上,老师们不能仅仅以“分数”来“教”,而要以“学”为本。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叛逆时期,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特征为依据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将学生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初中化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制取氧气》这门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验录像,让他们去看,然后把他们分为若干组,让他们去做一些实验,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跟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实验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要领。通过设置任务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化学思维能力。

)重视发展化学实验能力

高质量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此时,教师就应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在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后,通过传授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其对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和完整实验流程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深入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实践技能的形成,从而在其化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中,推动高效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建设。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索“NaOH与CO2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首先,老师要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一定量的石灰,然后放入二氧化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看到,试管中的石灰水,正在慢慢的变得浑浊,这意味着它可以进行反应。但由于含有 NaOH的试管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也就无法判断它能否发生反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向试管中放入适量的固体Na2CO3,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以增强学生对溶液变化情况的观察。经过观察,学生能够知道,由于Na2CO3在水里溶解,所以在第一种实验中,“NaOH和CO2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Na2CO3。”不过,由于这种物质已经溶解在了水里面,所以看不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二者之间进行Na2CO3的生成测试了。在第一个试验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其能否产生气泡。通过观察,可以在试管中发现气体,这表明Na2CO3能够与 HCI反应,从而产生CO2。由此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之间,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把握化学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在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烧杯中的液体变得通红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何烧杯中的溶液会变得通红,一些同学认为这是因为蒸馏水将酚酞溶液变得通红;有些学生认为是什么东西粘附在烧杯壁上,使酚酞溶液变红;剩下的学生则以为是烧杯里的其它东西在蒸发后,进入了烧杯里,导致了酚酞溶液的颜色变红。虽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可能性。当然,也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不过,老师们可以根据这种现象,把这三种推论的支持者们分成三个小组,之后每个小组都会进行一个实验,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推论的正确性。(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操作步骤,确保他们的安全。)通过这个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也改变了学生们对实验轻视的看法。许多学生觉得,实验想象起来很有意思,实验操作让人着迷,甚至爱上了它。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实验恰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即学生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和一个知情者的作用。

)形成学生化学价值观念

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科学态度、绿色化学思想等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这些内容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学生素质品质的形成。从初中化学教材以及相关的课标要求来看,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形成绿色化学思想。针对这一情况,在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就可以在树立其环保意识的同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

例如,老师在讲课时,可以用氢氧化钠与不同浓度的硫酸铜进行反应。在教材中,已经解释了这种反应最终可以生成蓝色的 Cu (OH)2沉淀,但如果CuSO4溶液浓度不高,则溶液中的沉淀不是蓝色,而是绿色。没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显然不能正确地分析此种现象,也就不能深入地掌握此部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然也要通过各种实际实验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在增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形成化学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使学生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这是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更有效地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展开积极正面的引导,比如,结合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养成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的重要性。老师应该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养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效率,创造出优质的化学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质。比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节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展开小组实验,让他们意识到,实验是化学课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式,从而让学生拥有了初步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还拥有了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进行自主实验探究的空间。考虑到燃烧的实验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进行实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要点。这种直观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丰富,从而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融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观察能力

现实生活是检验化学知识最重要的地方,因此,老师们要把化学知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加熟悉化学课程的内容,并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沿着化学知识和化学理论的轨迹前进,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水的净化”这一知识要点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水源污染现象来使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老师会对水的净化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化学知识,从自己做起,去保护水资源,化身为“水资源保护天使”,将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实践和探索中,加强他们的探索意识,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总结总之,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化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型人才。初中时期是联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蕊.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8.

[2]许生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22.

[3]刘平祥,马嘉敏.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16-318.

[4]侯丽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摭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