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杜雪艳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400

摘要

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应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教学工作者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小学教育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进行了探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希望可以使同学们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下,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正文

引言: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在小学,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也很强,但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所以他们分辨对错的能力很有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明辨是非,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立足于学生的生命体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可以在教室里向孩子们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领悟,并在生活中自觉地去实践。同时,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哲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孔融让梨”,让学生懂得了尊敬老人,学会了谦让,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懂得了如何去处理;“愚公移山”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做事必须要有毅力,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们会想起愚公的精神,你会继续努力,你会变得更强。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充满了感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既是活跃的,又是感性的,在带有感性色彩的课堂中,更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理课”中,将中华优秀文化引入到“情理课”中,可以使学生逐渐敞开“话匣子”,使他们愿意在课上去探索,去表达,去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学生们的兴趣一被激发起来,他们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更有了自主性,这样,他们的语言学习效率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威严的,是一种很严肃很难亲近的人,这样的印象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利。将中华优秀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极大地缩短和学生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从而培养出一种与老师之间的“革命友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感一旦建立起来,他们就会爱上语文课堂,在课堂上他们才会与老师进行更好的互动,当他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他们才会敢于向老师请教,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更轻松、更愉悦,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材资源形成共享与互补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国家最熟悉的一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把我们国家丰富的节日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中国传统节日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们可以利用节日的礼仪性,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个节日里,老师们可以想办法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中,使同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更亲密的关系,并体味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在这个时候组织同学们的各种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一些快乐,而且,由于传统节日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更喜欢把这个机会作为一个机会,向同学们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两者的共享和互补,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就拿元宵节和中秋节来说,这两天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节日。在元宵节期间,老师们还可以利用下课时间,举办一些“朗读比赛”、“飞花令”、“猜灯谜”等等。组织同学们一起“赏花灯”、“猜字谜”,让同学们在元宵节那天,既可以体验到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又可以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深化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复习已学过的东西,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喜欢上语言学习,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秋节这一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赏月品诗”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朗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并要求学生讲述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或故事,并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做一份中秋节的礼品,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热爱生活的情感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互通有无、互补性强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在传统节日中的参与性,使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等国画经典故事,既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极高的教育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记,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综合的语文训练。老师也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把课本中的国学故事讲一讲,讲完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就国学故事中的哲学问题展开自己的讨论。在分享国粹故事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听力和听力,又可以为同学们的写作积累素材。国学故事里有许多道理,在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国学故事的时候,同学们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归纳、归纳,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提高课文质量的目的。是小学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扩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教《静夜思》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读一些有关李白的诗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读到这些诗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句老话叫“背熟唐诗三百首,背不会写也能背”。学习语言是一种累积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扩展语文课本,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又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材料,使他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通过对屈原《离骚》中“长途跋涉,我自当竭尽所能”的深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不断地追求崇高的理想,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是不会死的,只会留下丹照和汗水”,使学生认识到了如何爱国。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名著,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比如,在教四大名著《红楼梦》时,老师就可以对《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并将清代盛衰史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

(三)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录像和录像设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小学的语言教学中。同时,老师还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感悟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老师可以在校内网站上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栏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录像放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栏目,并定时更新,让同学们自己看录像,然后在网上发表意见,发表自己的感想,在看录像的时候,同学们还可以复习一下和录像相关的课本,在评论的时候,同学们还会因为好奇而“刨根究底”,这样对同学们的语言学习是很有好处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中华优良传统展示给学生。

比如,在《登鹳雀楼》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关于这位诗人的故事、生活,使他们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用图画的方式加深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迅速地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们也可以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并指导家长们在课余时间里,带着孩子们“走出去”,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到名山大川、名胜名胜等地方去看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与中华优秀文化产生更多的交流,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更好地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体会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总之,把中华优秀文化纳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没有中华优秀文化,没有中华优秀文化,就没有中华优秀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陶敬轩,俞爱宗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 [J]. 现代教育科学,2022(4):151—156。

[2] 李星珍 . 中职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2.

[3] 徐瑛,叶青 . 从纸质书本到数字资源库的跨越之思——以软陶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为例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5):74—77。

[4] 王瑜 .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J]. 教学研究,2022(3):93—94。

[5] 汪英 . 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校本数字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 [J]. 新智慧,2021(35):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