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学生阅读指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小学是学生阅读的快速发展阶段,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围绕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等。因此,如何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在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中,解读新课程标准,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们感知语言表达技巧,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语言水平。
一、分析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平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语言工具,只有通过使用汉语,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个人素质。同时,阅读是汉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才能了解汉语实践的各种形式,通过有效的输出传递,有效提高汉语技能水平。
1.2促进理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校时间很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行为训练是有益的,而改善这些特质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1]
二、优化高段语文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2.1发展阅读,拓展能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速度必须在一分钟内超过400个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同时,与常规的读书方式不同,速读对阅读的要求更为严格,平均一分钟要超过400个字,这说明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非常重要。而这种多文本的阅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余地,学生可以选择略读、默读、跳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而不必受一种阅读方式的限制,所以他们可以对每一篇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领悟。只要能够把选择的主题作为中心,然后就可以从海量的文本中抽取有用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让这些知识能够为自己所用,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写作能力。这种规范化的多文本阅读能使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更为娴熟,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阅读方式,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逐渐掌握阅读的好习惯,为自身更深刻地开展语文学习做好准备。[2]
2.2把握讨论,思想碰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教师要将课堂的推进权交付给学生,淡化教师主导的色彩。讨论进行期间,学生的思想可相互适当碰撞。对于同一人物形象,不同学生或会给出不同的分析论点,即使教师给出设定范围的论题,学生也可凭借自身的发散思维进行自主拓展探究。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收获更多成就感。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主要角色,两小儿还有孔子。文中表现着主要角色的对话,但并未在对话之外做出更多延展,因此文章整体显得简明得当。在简单阅读过后,教师可让班级学生自由选择代入角色,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保证每组均含有三种角色代入学生。如学生存在多数选择其中一种角色的情况,可直接将选择同样角色的学生分至一组,将班级学生整体分成两大组,展开讨论。文中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如有学生主动选择以此视角展开分析,其后期的讨论结果会相对有趣。由此,学生便初步掌握了深入分析课文后跳出课文叙述层次,整合思考阅读学习方法,在拓宽学习思路的同时,实现反思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3]
2.4整合问题,引发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语文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运用好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教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如果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忽略了学生,忽略了教学内容,即使是再好的语文问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运用“问题”的方法,创造出一种有趣的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各种设备,利用学生的喜好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他们全神贯注的情况下,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的学习。[4]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内容时,老师首先使用多媒体的录像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让同学们在看完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视频展现的是什么情节?视频中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提问之后,同学们都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并给出个人的答案。也有一些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简短的视频很难看出人物的特征。接着,老师可以顺势说:视频片段的确可能看不出人物的完整特征,所以要通读全文或者是看完整个视频才能得到答案。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正确的认知,让他们深入阅读文章。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录像,为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教学环境,学生被这些直观性的内容深深地迷住,并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与文本相联系,从而产生了明显的思维冲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对学习环境也有了特别的感觉,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2.5关注案例,示范实施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模式将紧密联系的三到四个文本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进行阅读教学呈现,其内部的逻辑性体现为文本的递进与发展。而单元编排设计的逻辑出发点是对文本的阅读战略进行引导与演示。第一篇文本所包含的阅读技巧至关重要,一般起到了引导的作用。[5]比如老师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先学习从提示和线索中进行预测”的建议,然后再按照原文的提示来调整预测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引导的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根据学生所取得的初步阅读经历和积累的经验,使他们自身形成预测意识。从学生的观点看,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存在着一些预见的现象,老师要重视并进行指导。基于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课前未阅读课文的同学进行主动预测,然后引导已经初读的学生回忆自己的预测。第二个步骤:利用好文本中的旁注,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猜想,包括课文题目、插图以及故事情节等内容。在教学中,老师会让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学会运用旁批进行预测的方法。同时,同学们相互交流对“历史遗迹”的印象,并体会到其品质。第三个步骤是通过课后习题来加深学生对预测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同学们进行互动,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预测的方式,并发现所预测的东西和真实的故事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从而加深他们对预测的认知,提高他们的预测能力。
2.6探索整体,有效补充
在初次接触到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到无从着手,难以理顺自己的阅读思路,还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和厌倦心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依据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实况,为他们挑选故事情节丰富的图书,使他们可以轻松地进行阅读,并积极地消除他们的认知障碍和消极阅读情感,从而积极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扩展性学习任务群中,对整本书阅读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中高段学生要阅读展现革命内涵的书籍,还要翻阅文学、科学、科幻等主题的杰出著作。就拿“快乐读书吧”板块来说,首先推荐高段学生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田螺姑娘》这些展现民间故事的作品,让孩子们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自主阅读。大多数的同学都对这些民间传说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也获得了阅读的快乐体验,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适当地增加了阅读难度,为学生推荐诸如《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等等书籍。在学完“重温革命岁月”内容后,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可爱的中国》《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等带有深刻革命内涵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者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我们的幸福是因为有前人的负重前行,所以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而推动课堂上和课外阅读的相互补充。[6]
2.7读写结合,锻炼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的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读写结合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7]教师要强化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锻炼学生自身的辨析能力、观察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写作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日常阅读、写作实践活动中,能够对身边的事物、文本知识有独特的认知,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意识到要想提升写作质量,需要通过观察实际生活来获得写作感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阅读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言语自觉,学生在阅读篇章语句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阅读形式,要把听和说、读和写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文字记忆速度,使学生记忆的知识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约束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实现规范化语言表达。教师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读写共享活动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讨论、分享、互动,从中探寻文本知识中的规律,实现阅读知识的迁移,让阅读与写作资源之间共享,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收获,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感知到阅读与写作的趣味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是我国语文教育面向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的语文自主阅读水平不仅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而且也与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息息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效果,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阅读引导方式,促使学生逐渐拥有探究意识,增强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进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弟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0(6):88-88.
[2]胡师腾.如何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2021.
[3]周闻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64.
[4]赵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
[5]陈香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探究与实践[J].课外语文(下),2019(7).
[6]严苏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20(5).
[7]袁红菊.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30) :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