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践行“六大解放”理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声丽

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江苏 南通 226300

摘要

如何让学生在“双减”背景下的自由支配时间内,既能得到休息与放松,又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我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教育观点,谈谈如何充实小学生的空余时间,既能让学生“松”起来,又能将学生“管”起来,真正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双减”;“六大解放”;课余生活;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正文

现阶段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很少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缺乏广阔的视野,缺乏实践能力,难以培养创新思维,这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对教育的发展也极为不利。2021年,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这能促进教育真正回归学生,让教育者把更多时间用于培养“全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孩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解决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的问题,无疑为教育构建了一幅更美好的蓝图。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托管服务逐步推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学生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那么是否需要深入地思考“双减”背景下,怎样让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内容详实,博大精深,他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教育者必须尽最大努力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经过长期的实践提出“六大解放”理论:第一,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够思考; 第二,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有动手能力; 第三,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看得广; 第四,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能说会道; 第五,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自然和社会; 第六,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强迫他们急着去考试,让他们能够去尝试自己想学的东西。那如何让学生在“双减”背景下的自由支配时间内,既能得到休息与放松,又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我将结合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观点,谈谈如何充实小学生的空余时间,既做到让学生“松”起来,又能将学生“管”起来,真正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让校内课余生活“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以及时间,就要让他们获得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的生活中收获真正的教育。那么丰富的校园生活可以让校内课余生活真正地“活”起来,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之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培养创造力。学校要尽可能丰富校内的教育资源,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的教育条件,使学生在减少作业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良好人格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目前的课后服务时间内,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应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那么如何安排各类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这需要学校统筹安排科普、阅读、文体、手工、劳动等多种项目的社团活动。如,“科技研究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科学的奥秘;“头脑风暴训练社团”,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让学生有练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时事政治我来说社团”,对于学生而言,了解时政可以培养学生洞察时事的能力,培养其获取新闻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视野,激发爱国情怀;再比如“种植社团”可以让学生体会播种的乐趣,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感受养护的专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手工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长技能,感受创造力的无限空间,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阅读社团”让名著陪伴学生成长,感受读书的快乐,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主持人社团”“演讲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将来可以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上社团使校园课外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仅能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与“双减”政策中提出的观点相契合,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孩子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了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让家庭生活“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生活教育,无疑是生活教育的有效践行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生活行为、劳动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让家庭教育不再沿袭家长包办一切的培养方式,否则只会把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无疑是助长了孩子的惰性,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使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导致社会认知能力也很差。

“双减”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各年级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也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学生的假期进行学科类培训,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那么孩子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安排好在家中的这些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让劳动教育充分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让孩子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 鼓励孩子多帮家长做事,如家长做饭,孩子可以帮着择菜、洗菜,家长做卫生,也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倒垃圾、洗拖把,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劳动的氛围;农村的孩子在春种秋收之际,参与播种与收获,感悟生命的成长与劳动收获的喜悦,收获知识与快乐。再者各种劳动技能的培养也可以贯穿在家庭教育中,如,“会烧几道菜” “会修补衣服”“会修理简易电器”等等,坚持不懈,使孩子慢慢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敬畏劳动,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劳动教育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要充分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再者,安排孩子学习的技能要懂得循序渐进,多让孩子看、听、想,不可拔苗助长;最后,可以适当安排奖惩措施,提高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放孩子的双手、空间和时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动”起来。

三、让社区活动“富”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即“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社区可与家长联手,团结相应的社会团体,利用家长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收集相应的教育资源,丰富社区活动,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社会教育。例如,与社区合作,引导孩子访问、了解社区的环境、房屋结构、绿化的养护等各方面的的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孩子参与社区工作,尤其在疫情防控阶段,社区的工作压力剧增,孩子们可以充当志愿者,发放核酸采集凭证或者盖章等,本着奉献精神,服务社会,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周围世界的环境,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除此以外社区可以引进公益性社会团体,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如书法、戏曲、健美操、园艺等项目,不仅可以丰富社区文化,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校外课余生活,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开拓,培养适合自己个性的爱好。只有社区活动真正“富”起来,孩子们才能在专业人士的点拨下,在和小伙伴们的切磋交流下,解放时间,学到自己渴望学到的东西,切实提高当下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完善人格的教育和培养,。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让校内课余生活“活”起来,让家庭生活“动”起来,让社会活动“富”起来,才能让祖国的下一代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体会生命成长的价值,既能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又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 陶行知教育文集(修订本)下卷 [M].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

2]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

3]教育部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