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云

550416 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木引槽小学

摘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任何理论思维都必须是逻辑思维,不合逻辑的思维就一定不是理论思维。”不难看出,逻辑思维对人的重要性。故此,在当代教育行业中格外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严谨的特征,故此,成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本文将基于此,尝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给予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培养方式

正文

前言:思维逻辑能力指的是利用抽象的思维对事物的规律与本质进行阐述,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便可以让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与准确的判断力,为其之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数学是一门给予逻辑思维的学科,具有严谨、准确的特征,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融入逻辑思维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能够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成为一名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逻辑思维能力概念

逻辑(logic)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的逻各斯,该理念由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指出,其意为:万事万物的秩序、规律,抑或是言辞、思想等。而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对事物开展推理、判断、概括、抽象、综合、分析、比较、观察等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方式方法,能够清晰流畅地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生活与工作当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逻辑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习质量

因为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故此,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复杂、佶屈聱牙的数学公式与数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点间蕴含的规律与联系,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二)发展思维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于专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却忽略了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应试成绩,却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与新课标的理念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而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将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与逻辑思维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应试工具”转变为能够切实改善生活的利器。

三、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思维逻辑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各校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我国考试机制依旧存有一定的应试色彩,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以单纯的知识掌握为主,忽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时期止步不前。

(二)教学方式单一

逻辑思维教育的根本在于自主探究与发散思维,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并且过于依赖自身的教育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在课后则是机械的大量练习,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时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无法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年长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具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授课过程中依旧以传统的“黑板+粉笔”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性,很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

在新课标中,上级领导着重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进行思维逻辑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学生的现有逻辑思维水平,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效率。但就目前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依旧客观存在一层“无形的隔膜”,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交流,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对数学教师缺乏基本的信任,这就导致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疏远心理,在教师对其进行引导的时候,往往采取叛逆的,不愿配合的态度,从而导致思维逻辑教育难以切实落实[1]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思维逻辑教育的若干策略

(一)巧用教学游戏,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Sukhomlinsky)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性格活泼,对于游戏具有天然的兴趣,如果能够将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则可以提高教学的思维逻辑水平,为其之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保障。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了“寓教于游戏”的理念,该理念指的是将游戏机制、游戏理念、游戏步骤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生动游戏、简单明了的游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进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2]

例如说,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抽奖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其具体应用方式如下:数学教师首先应当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师:“同学们,你们日常抽过奖么?中过奖么?”随后,让学生轮流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嗯,大家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大家都很有生活经验,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抽奖游戏,现在咱们就来仪器看看规则。”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展示规则)——“抽中红色球为中奖”。

教师手持自制的抽奖箱,来到学生中央,让学生轮流抽奖后,学生都未抽中,随后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为何刚才都没有抽中红球?”预设生:“因为抽奖箱里面没有红球。”师:“好,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下。”验证后,抽奖箱里面只有黄球和黑球。教师再次进行引导:“同学们,咱们可以在抽奖箱抽到红球、蓝球么?”预设生:“不能。”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能抽到蓝球、红球是确定性事件,我们用不可能来表示,抽到黄球和黑球是不确定事件。老师想请你们回答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确定事件,有哪些是不确定性事件?

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教师充分了利用逆向思考,引导学生从结果中逆向归纳出确定事件的基本概念,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二)妙用教学情境,增加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情境的塑造是近些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热门研究对象,所谓的教学情境(Teaching context)是一种具有学科性质的特殊情境。教学情境既包括师生从事学科活动、进行学科教学行为的物质环境,还包含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行为中形成的心理氛围。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教学情境教育法具有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其对于知识点记忆。由于教学情境法以进行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故此,在其影响下,学生不但能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还可行之以有效地锻炼其思维逻辑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进步,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说: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播放事先塑造故事情景。具体故事如下:从前有只小蚂蚁,想要锻炼身体,他锻炼身体的地点是一片大树叶,小蚂蚁想要知道围绕着这片树叶要跑多远?小朋友们,请你们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告诉小蚂蚁答案吧。在讨论语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到“周长”与"一周"这两个概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铅笔绘出自己喜爱的树叶与数学教材中习题上的图形,通过这一方式,加深对于周长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明白图形的周长便是该图形一周的长度;随后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来,尝试描绘什么是它的周长,进一步夯实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4]

在上述故事情景中,数学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小学生三年级生爱听故事、喜欢探究的基本性格特点,塑造了生动有趣,具有沉浸感的故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周长的含义。相比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上述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5]

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塑造教学情境的方式,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并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逻辑能力。其基本方式如下:师:“现在请你们结合刚才学习到的知识,分析下列的事物是属于长度,还是属于周长。”随后,通过希沃白板展示课件:课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铅笔的长度、人的身高、树木的高度、跑道的长度、绕湖晨跑的路线。利用这一方法,让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清晰化,可以让学生对长度与周长两个概念加以区别,有效夯实刚才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6]

(三)使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思维导图(Mind maps)由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ozan)指出,其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围绕学习主体,利用文字、图像、逻辑、色彩、线条等手段,展示自身的思考方式与认知结构。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思维过程明确化,进而挖掘学生思考潜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之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成绩,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铺平道路。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应当时刻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主,引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概念、运用、练习题目等等。如果学生在习题工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内设置应用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几大类,记录自己的错题,分析错题原因与改正方式,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反思自我、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思维逻辑能力的成长[7]

因为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这一形式都缺乏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故此,在学生将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教师应当对其导图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避免其形成固有思维。由于小学生性格敏感,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故此,教师的评价内容应当以肯定与鼓励为主。对于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则应当通过平等的、朋友似的语言进行支持与引导。但值得重视的是,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教师评价学生,更应当充分开展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的活动,通过该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认识与理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其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互评,则可以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改正,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服务。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当给予其一定的物质鼓励,激发学生的个人荣誉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加学习动力,在无声无息、寓教于乐中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8]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是为其锻炼思维能力,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各校数学教师应当明确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用基于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融入到小学数学教育当中,推动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华.让学生逻辑思维健康成长——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2(25):77-78+81.

[2]孙闽.多角度体验,让逻辑思维更牢固——论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模式[J].考试周刊,2022(11):78-81.

[3]魏亮瑜.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186-187.

[4]王飞飞.小学高年级数学逻辑思维养成教学案例——以“比较图形的面积”为例[J].名师在线,2020(32):16-17.

[5]吐尔逊阿依·阿不来提,李龙.中小学计算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实践研究——以Scratch编程实现《百钱百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6):83-84.

[6]霍彦秀.基于多种模式下的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才智,2020(11):108.

[7]王中云.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力——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79.

[8]朱韩英,朱海军.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9(23):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