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设计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正文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仅要有基本的文化课知识,还要有基本的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多种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方法,使之在教学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从多个层面探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对学生影响
所谓生物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认识到了物质的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获得自己的知识,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教育意义重大。
(二)对老师影响
在生物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老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老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教育的作用。提高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进而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为老师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对社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指导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生物老师没有掌握好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老师没有掌握好所传授的知识。许多老师觉得新课改对生物课程内容和要求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难以在课本中找出合适的切入口,而且资料与教材的衔接也不是很好,所以许多高中的老师在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完全掌握。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然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仍然习惯于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进行创新性的改革,难以从整体上调整和把握教学的内容。
第三,缺乏设备。生物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种强化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设计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懂得珍惜生命
生物是一门讲述生命物质的学科,简单到繁复的,所有的生命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它们会在激烈的争斗中,慢慢的适应环境,最终存活下来。高中生物从宏观上对分子和细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了生命的组成,理解了物质的交换和能源的供给,透过对细胞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第二部分则是从基因角度出发,阐述了生命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基因发现到基因的发展,到基因的发展,还有关于遗传的各种知识,使学生们对生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生命更为珍视。第三个部分是稳态和环境,旨在使学生从个人及团体层面上了解生命体系的多样化,了解其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理念。透过上述三个部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高中生物课上,老师可以开展专题展示会,运用多种主题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进行免疫调控学习时,可以利用“防艾”专题的板子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理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的身体。
(二)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
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牢固地把握基础课知识,更要注重对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生物的一些内容,往往都很晦涩难懂,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教材的传授,而且要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到板书与口头的结合,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生物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老师会播放四个阶段的细胞分裂的图片,通过这种方式,抽象的生物知识就会被动态呈现,这时,请学生们仔细地研究各个阶段的染色体改变状况,并进行分组交流。老师通过使用染色体模型,展示了各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性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高中的生物知识看起来似乎很抽象,而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很高,但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生物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应重视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完全了解生物的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缩短生物课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认识到,必须对教科书中的生物知识的进行深刻的认识,方可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杂交育种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搜集相关的育种与杂交育种的相关信息,然后再仔细地看一下一般的种子和好的种子的生长状况,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注意生物现象及生物问题,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更好地传播生物知识,能较好地解释生物现象,消除迷信。所以,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良好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节中,笔者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实践活动。笔者将班级力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让大家共同探索环保理念,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藉由组小组内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实践活动具有实际意义,更有意思,所以他们会主动地参加这项活动,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增加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使他们在实践与观察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了解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环节的重视,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导学生领悟。一般说来,高中生物实验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演示型和探究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实验,只要有足够的客观环境,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尤其是对探究型的实验,必须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探究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内心的感悟。比如,为了使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去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等。老师仅仅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甚至是让学生去看课本上的图画,那么就很难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许多老师不是不知道实验的重要意义,而是出于种种理由不愿意或无法实施,例如,认为一些实验是很容易的,不用去实践,只是一句话,就能让学生明白;还有一些老师觉得,做实验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整体上来说不值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就不能脱离实践活动。
(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健康教育
高中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利用生活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对日常的事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有关健康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并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可以拓展有关纤维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建议学生要多食用果蔬,并告知学生每日食用多少果蔬是合适的,哪些时候食用对身体有益,平时如何清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用水果来替代蔬菜。在教学到“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在谈到水的时候,可以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学生讨论,比如:早上起床喝一杯热水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不能喝生水、老化水、千滚水、蒸锅水、不开水、重复烧开的水,以及运动后饮水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到情感教育的层面,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离开水,教导学生要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不要让人类的眼泪变成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在讲到“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在谈到叶绿体的问题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叶绿体对人体的益处,进而引出人体每日所需一定数量的绿色食物。另外,还可以探讨,胡萝卜素不但有益于眼睛,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在讲到“细胞的癌变”时,可以介绍如何预防癌症,和学生讨论如何健康地生活。
(七)教学灵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要结合现实,学科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当今时代,学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些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抽象和直观之间进行转换,通过声音、图像、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激励,减轻了学生的感官疲劳,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解决了以往的单一和片面的教学方法,它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由于基础知识太多,比较单调,学生难以掌握。老师可以根据下列情况来安排和设置有不同的问题:展示一种生物的体细胞结构图,并按照图表考虑以下问题:1.染色体是什么?2.等位和非等位基因的是什么?3.这种细胞相结合的生物进行自我繁殖时,在子代中存在什么样的基因类型和表现形式?在以上问题逐渐得到解答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潜力,促进其创造性思考得到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效。
结语
因此,高中生物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生物观念,培养他们对生物的长期感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卜乐.基于高中生物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新课程(高中),2017,(09):195.
[2]郑晓花.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7,(08):129+131.
[3]黄金爱.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
[4]王翠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21(01):58-59.
[5]陶晓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6):63.
[6]宋传凤.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