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万小根

南昌三中高新校区 330096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育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现实难度,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更加全面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必要的支持,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核心素养;物理学科;初中教学;方式策略

正文

前言物理学科是一门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进行教学的学科,它对学生来说既有新颖性,又有挑战性。在这一新学科的初期,学生肯定会对这一新学科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于学科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时机和时期。但是,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的确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很多公式和原理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相应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共存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践、观察和探究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对理论性知识的感知,从而为深入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细节方面,物理概念主要指的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物理基本概念,它需要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对物质的形成、运动以及能量变化等方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科学思维则是指对实验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科学认识,在此过程中,人们必须要利用科学的思维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事情的良性发展。而在科学探索中,需要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猜测和假设的意识,并在已经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展开评估、反思,以此更好地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感,就是需要学生以科学技术的关系为基础,科学地对物理现象展开分析和处理,从而更好地确定了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适应期较长,班级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尽管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的热情也很高,但不能忽略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而有些学生却跟不上,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不一致。同时,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很多学生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和过渡期,这实际上又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教师而言,在短期内很难将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教学方案也很难设计,这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难度。

(二)教师教学方法老套单一

很多物理老师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在教材中,他们通常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少向学生展示推导的过程以及其背后的推算原理。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制约了学生们的思维拓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长期下去,教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也会大大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面对物理课程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畏难、抵触的情绪,而且还会体现在物理课堂参与度的下降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对后续的物理教学非常不利。所以,老师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基于物理概念,培养物理观念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新的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物理观念”是什么?物理学思想既是物理学思想的产物,又是物理学思想的产物。两者是一种联系,一种独立的关系。物理学思想是物理学思想的基础,而物理学思想又是物理学思想的浓缩。一般而言,物理学的概念都是基于物理学的角度,而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

在上《液体的压强》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式的物理学问题,比如:什么影响了液体的压强?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可以在这个物理学习的方向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何去解决物理问题,从而让自己变成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主角,让自己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调动。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质疑学习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物理概念。

)通过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科学思维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期的关键要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而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思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在教学《杠杆》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按照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一个又一个的物理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看看谁能第一个学会杠杆的平衡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让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然后,让小组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意见,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缺陷,主动地向别人的优秀物理学习思维和能力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杠杆知识的掌握,学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还可以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依靠物理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与同类科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很难理解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与实际的物理实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物理现象,进而对相关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物理实验是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物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将逐步提高。

比如,在教“二力平衡”时,有的同学以为只要给物体一个外力,就可以达到平衡。在教学中,老师不能轻易地否认学生的观点,而应该询问他们为何会有这种想法,然后在物理实验中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旦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那么他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的失误,比如没有考虑到反力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会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并可以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难题。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要多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入地挖掘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情景与实例,不断地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和生活有一种热爱,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来解决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我们在教科书中所学到的有关电力的知识或现象。比如说,我们平时用到的电饭煲,电水壶等,都是把电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这种电气设备大多采用三通插座,以避免漏电等意外。另外,还涉及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例如,我们在煮鸡蛋的时候,把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可以更好地去壳,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的鸡蛋遇到凉水会收缩,这样就能在蛋壳和鸡蛋之间形成缝隙,更好地去壳。冬天的时候,我们家都会腌制咸菜,不过要过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咸菜就会变成咸菜,而我们做菜的时候,只要加点盐,咸菜就会变成咸菜。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中,有一条定律,那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移动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在高温下,肉馅很快就会被吸收,而在冬天,肉馅的水分会被蒸发,所以肉馅的水分会被蒸发掉。

引进科学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物理教学,只是注重传授物理知识,将一些陈旧的、过时的知识视为珍宝,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对物理学的发展状况不太关注,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太关注,忽视了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这个老想法得改变一下。现代社会,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占有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尤其是社会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所以,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原课本中的基础内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现代物理知识的教育,这样才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真相的不断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资料来认识《物体是由大分子组成》;在教学《磁场》时,我们可以从磁与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在教学《交变电流》时,我们将从直线电机、磁悬浮火车等角度来认识粒子物理学;在教学《原子核》时,我们会从粒子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声音的利用》时,我们也会从B超的角度去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会从《安培力》中,我们会看到电磁炮的存在。

)注重开展物理实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物理”这两个字,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提到,但是对于“物理”的定义,我们并不是很清楚。从根本上说,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其定义和某些定理都是通过无数的实际活动和实验得出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把实验作为教学的主线。但需要指出的是,实验教学并不仅限于课上,还可以在课后开展物理的实验,并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材料运用到实际的实验中。比如我们可以用一把小刀,一支铅笔,来进行压力的实验,又或者是用一只空瓶子来进行空气压力的实验。这些在教科书上不经常看到的、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工具,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力。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想周围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的探索精神。

在我们进行实验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错误。这就要求老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持续地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努力培养他们的严谨求真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发扬情感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在谈论到初中物理的学习时,有些学生会觉得知识抽象、枯燥,就像是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越是没有积极性,被压缩得越厉害,它的阻力就越大。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在高效的课堂交互中,用自己的“动之以情”来提升课堂“温度”,加快学生的“扩散”速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营造轻松、温馨的教学气氛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去探索的心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找到物理学习中隐藏的乐趣,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满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情感的需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细致入微、情感化,使教学的情绪情境“熔化”,使交互“汽化”,使关系“升华”。提高认同感和重视程度,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抽象概念的实际体现,逐渐提高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覆盖。

总结总结来说,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更多地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得到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它还可以推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多维度的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彦桥.浅谈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叨.学周刊,2017(06). 

[2]朱建军.浅议初中物理中的趣味性教学叨.赤子旬刊,2013(10).

[3] 陈庆贵.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选:初中数学、物理、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刘东辉. 巧用多媒体助力初中物理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