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正文
前言: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在学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小学数学作业单元整体设计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运用不够明确、作业设计的统整度不够、单元作业设计内容较为单薄。基于此,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具体的作业设计对策,以求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优化数学学习策略
数学作业的整体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透过数学作业逐步加深知识的层面,了解深刻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整理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
(二)改进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作业的整体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单一、简单的作业安排,从而改善作业的设计水平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效果。比如,在作业设计上,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的“数学实践”,能够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单元整体性的数学作业,能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建立起师生之间迅速、稳定的交流联系,并根据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统一地分析和判断学生在数学中的表现,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或辅助性的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深度学习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1]。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的原则分析
(一)目标明确
单元整体作业与常规作业具有明显区别,必须涵盖整个单元内所有重要知识点,且需要符合每小节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储备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时,必须遵循目标明确的原则,即需要整合单元中每个小节的教学目标,联系单元主题设定综合性较强的单元目标,然后再据此设计作业,使之与目标合理对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单元中的知识。
(二)贴近生活
小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比较直观,且往往需要基于已知去理解未知。为此,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突出生活化理念,以便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或是结合熟悉的事物去解决问题,继而提升其应用能力,更加高效地掌握单元内知识[2]。
(三)富有趣味
面对小学生,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当坚持趣味性原则,一方面可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将要完成的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深入挖掘和探索,从中获取更加多元的知识,主动将其整合起来进行应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乐趣,继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日常学习中乐于配合教师,并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发现新问题,由此突显出作业的价值,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稳定发展。
(四)彰显层次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时应落实层次性原则,即区分作业的难度、数量。要引导学困生完成比较基础的任务,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基础知识,树立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驱使其不断进步;要引导中等学生完成基础及稍具难度的作业,使之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性数学问题;要引导学优生挑战自我,完成具有拔高性质的作业,以此活跃其思维,锻炼其创新能力。
三、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一)作业目标的整体定位
教师在设计作业目标的时候,要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基础,对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和真实学情进行统整,对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度目标的达成进行综合考虑,注重体现“教一学一评”一致,以更好地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在设计《乘法》这一单元作业目标的时候,我首先明确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①掌握两位数乘以三位数乘二位数的方法,理解其原理,并且能够正确地计算;②结合具体情况,估算出两位数乘以三位数所得到的乘积,体会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③应用乘法知识及估计策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④运用计算机探索有趣的乘法运算,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找出规律。接着,通过调查,笔者得出了学生目前的水平: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但是他们对算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还不够强。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做到“会算”、“明理”、“会用”、“活用”。②结合具体情况,估算出较大的数量,体会乘法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价值;③灵活地解乘法解题,创编题目,给出答案,培养应用与创新意识。
(二)作业内容的系统呈现
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要确保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契合,力求呈现“凸显本质、追求变式、强化应用”的系统化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理解,发.展高阶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1.凸显本质,实现数学理解
笔者紧扣乘法本质,设计了融合计算方法巩固与问题解决的作业,引导学生借助情境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如笔者借助作业问题情境“李阿姨买了16套服装,每套125元”,引导学生在下图中算一算、填一填、想一想。
该作业一方面利用情理和数理的融合,让学生明白从个位算起就是先算“6套服装的价钱”,即求6个125是多少,再算十位就是算“10套服装的价钱”,即求10个125是多少;另一方面利用直观演示和抽象推理的融合,引导学生用“分块求积”思想推理运算过程,即把16个125拆分为10个125与6个125两部分,分别求积后再相加。这样的作业凸显了从巩固技能向体悟算理转变的作业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了乘法意义,为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打下基础。
2.追求变式,发展高阶思维
数学教学强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中落实,更要在作业设计中凸显。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发展。
教学中,笔者注重单元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强调通过题目的变式,引导学生从一道题展开思考,并在后续层层递进的问题思辨中提升思维能力。如《乘法》单元作业中,笔者用“1~5”的数字设计作业:①从“1~5”中选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计算;②使所选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末尾为0(只写出算式,不计算);③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形成的最大乘积;④任意选5个数字,设计类似的作业。这4个问题层层递进:问题①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完成计算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②引发学生深人思考,由技能掌握走向数学推理;问题③引导学生由尝试计算到发现规律,促进学生发现“当把大数字尽可能放在高位且两个数相差最小时,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的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④引导学生在类比迁移中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一系列变式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3.强化应用,提升数学素养
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以解决综合性问题为主,帮助学生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乘法》单元作业中,笔者以“一个工程队要运送11吨黄沙,大车载重3吨,每辆车运费200元;小车载重2吨,每辆车运费140元”为情境,设计了三个作业问题。①全部用大车运,运费是多少元?全部用小车运呢?学生通过计算,顺利地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受到计算的价值。②怎样安排车辆,运费最少?学生对比问题①中的两个答案,发现使用大车更便宜,便找到了解题方向一尽量多用大车。 同时,学生还发现全部用大车运输时会有空余,为了使运费最少,便调整车辆一将其中1辆大车换成1辆小车 ,即安排3辆大车和1辆小车,这时刚好可以装满,是最省运费的。③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制订解题方案。一名学生这样设计:“大货车运一趟要用25 分钟,小货车运一趟要用30分钟。将这堆黄沙全部运完要多长时间?”他的解答过程如下:因大小货车同时运货,只需要计算大货车的运送时间就可以了,也就是全部运完需要“25x3=75"分钟。同时,有学生补充:如果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同时运输,那么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全部运完。该作业不但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鼓励学生创编类似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地强化了数学应用,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作业结果的全面反馈
作业不仅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工具,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通过对作业结果的反馈性分析与主观反思,对作业结果进行评价与应用。
1.对工作成果的反馈分析
笔者利用可视化数据,对学生作业结果的正确率、主要错误表现、错误原因展开分析,进而掌握学情,改进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以“李阿姨带着5000块钱到商场买了12双运动鞋,每双288元。还有一件大衣,1398元,她身上的钱够不够?把评估过程写出来”作为一个例子。结合作业目标,笔者对学生在问题解决上是否达到了“灵活”的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作业反馈可以看出,95%的学生可以使用估计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可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地选择估计单位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估计意识和能力;5%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采用先计算后比较的方式,缺乏估计的经验和意识。这些结果可以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用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2.对作业成果的主观反思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做作业找出认知误区,检验思维过程,总结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建立隐性反省制度。例如,学生在完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作业之后,笔者启发学生对照作业目标反思以下问题:①是否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指向知识与技能的获得)。②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算理(对数学意义的理解);③能不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灵活地解决或设计问题(这是指素质与能力发展)。藉由作业目标,学生的自我追寻,提升自我反省的能力。二是反映现实的载体。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笔者引导学生依托错题本、思维导图、数学日记或数学小论文等,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修订,培养了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结语:
总之,以单元整体为基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对目前数学作业的优化和改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5]。为此,在全面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研究和探索作业的单元整体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对课堂进行拓展学习,在单元整体作业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柳军.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2(26):4.
[2]何静, 严皓.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则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32):3.
[3]董鸿武. 基于单元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浙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22(11):33-37.
[4]盛开喜.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23):2.
[5]熊少黎.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探析[J]. 明日, 2021, 000(005):P.1-1.
[6]高奕惠.整体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以《确定位置》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 2022(45):42-45.
[7]阮祥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 2021, 000(013):6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