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与思考——以听说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听说教学
正文
听说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虽然教师都非常重视听说教学,但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居多的现象。部分教师以完成课本上的听力任务和讲解语言知识为目标,没有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一些课堂脱离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思维培养的活动。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进一步探索听说有效教学,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时重语法、轻语音,重背诵、轻交际,以至于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重音不准,节奏混乱、语调失当等语流问题。2.听说教学中对生单词的音、义、形不够重视。语篇中的词汇,没有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以致后面的口语表达、阅读教学仍旧存在单词的障碍。
3.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对所学对话会读,会背不会用。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了仅能读懂对话,却无法进行真实交流的层面。
4.课堂提问以展示型为主,此类问题的认知目标要求仅为低阶思维中的“记忆”和“理解”,输出训练机械化,缺乏差异化、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听后活动。
5.教师们普遍对听力技能教学的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指导不到位,影响教学效果。
6.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构建完善的听说评价体系,未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也未能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教师无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改进自己。
二、对如何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点思考
1.语言学家W.S.Allen指出,语言实际上是运动的,并把语言运动形式称为语流(flow of speech)。语流的基本特征包括重音、失爆和连读,语调、停顿等。对初中生进行语流训练的策略主要有感知,模仿和模拟三种途径。所有的规律都是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现和发展。
2.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过程,归根结底都是操练或运用词汇的过程。没有词汇“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语言能力“质”的提升。听说课教学过程中新单词的讲授应该遵循单词音、义、形三者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认读单词,做到辨形、知义、读音,从而提高词汇识记能力。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接触语言现象,在学习语言形式,理解语言意义基础上,领悟语言所隐含的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在含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感悟,实现最终目的。
4.《2022版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涉及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在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听后环节进行一定的相关话题的输出活动。教师围绕主题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能够体验语言的使用,感知语言的结构,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同时,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即基于教材的语篇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语篇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学生完成相关课堂活动后,他们的思路是开放性的,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语篇的理解进行表达等。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5.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不同听力文本关键信息的理解与认识,确立关键信息提取的听力技能教学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依据话题提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同时,教师也需要意识到脱离了语境,语言意义与语言交际的听力训练是不可取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依据听的信息输入形成有意义的交际应对。
6.《2022版义教课标》关于评价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案例。教学评一体化,实际上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个双向的评价和互动的过程,将教-学-评一体化贯穿于整个的英语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它包括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至于具体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老师可以基于评价目标来选择。评价过后可以把结果运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这个评价方式让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能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个评价体系也可以帮助老师,得到更直观的反馈信息,老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
(一) 什么是英语学习活动?
《2022版义教课标》课程理念第四条提到: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课标教学建议的内容框架第四条提到了: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学习活动观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根据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我们能直观、清晰的发现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新课程落地中的重要性。英语课程内容有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所以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以英语学习活动关的落地为保障。
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主要归纳为三个点:一、秉持一种理念。即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二、倡导一种做法。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整合性的参与活动,学思结合,学创结合,表达观点,解决问题,体现价值。三、实施一系列的活动。组织实施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的活动。这三类活动相互关联,循环递进,为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这种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称为英语学习活动观。
(二)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呢?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从主题开始,基于学生已知,依托语篇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教学途径的意义还在于它对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指导。在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从目标即核心素养,学科育人,到活动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再到评价,教学评一体,可以三位一体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下面我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A 1a-2e为例,尝试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主题群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双十二的视频,旨在自然的带着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话题的学习中。紧接着我提问学生:“Do you go shopping by yourself? What/Where do you often buy? ”来唤醒学生的已知,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New year is coming. Can you guess what I want to buy?和This winter holiday, I will fly to Hainan. Can you guess what I want to buy?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服饰类名词。我遵循单词音、义、形三者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认读单词,帮助学生归类,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词汇识记能力,为后面的教学扫清障碍。
然后是听力活动,一个关于购物的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对话完成听力任务,两个听力活动分别指向目标语言“How much is/ are...”这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是:1. 感知主题语境shopping,激发已有语言知识。2. 用目标语言How much is/are...?谈论衣物的价格。(学习理解)学习活动是:1.学生能通过观看双十二购物节的视频,自然的进入到本节课话题的学习中。2.学生通过听能够自己总结出询问价格的句型和be 动词的使用。3.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谈论衣物的价格。效果评价是:1. 观察学生是否激活已知,能用已学语言知识进行回答。2.观察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鼓励学生关注购物的语音语调。
之后在1C的基础上,教师在词汇类服饰的名词前加入关于颜色,大小的表达,让学生来体会,感受限定词的顺序之后进行总结。之后进行pair work,这样学生可以基于已知,结合新知,进行语言知识的巩固。
然后是2e role-play 的活动设计: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Mary 想买什么呢?”学生发现了“a blue sweater”,自然的引入到2e对话中的真实情景,感知购物的表达。然后通过read and finish the chart 获取信息。核对答案后我继续追问:“Does Mary buy any thing? How many?”让学生能关注到对话细节。之后,我带领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关注对话语篇,引导学生关注地道,真实的语言,购物的有效沟通,及理解对话表达中的真正意义,并关注到单元的主题。
以上活动的教学目标是:1. 基于主题语境,进一步谈论物品,内化新知。2.深入语篇感知地道的购物用语,理解单元主题。3.通过阅读语篇,理解不同的购物用语及对人际交往中的有效沟通进行思考(应用实践)。学习活动是:1. 学生通过2d的pair work基于已知,结合新知,进行语言知识的巩固。2.学生通过完成表格,获取细节信息。3.学生关注地道的,真实的语言,及理解对话表达中的真正意义,内化目标语言。效果评价是:1.观察学生是否激活已知,能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回答。2.观察学生是否内化目标语言,理解对话隐含的意义。
然后,我引导学生梳理,思考整理并补充日常购物用语及礼貌用语,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的得体和多样性。并组织小组活动:Let’s go shopping!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对话,检测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内化,与迁移创新。最后,是评价活动。我设计了从三方面的进行评价的活动,注重考察学习结束时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主动思考语言表达的得体和多样性,说出日常购物用语及礼貌用语。2.学生能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角色扮演,谈论购物,并进行评价(迁移创新)。学习活动是:1.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并补充日常购物用语及礼貌用语。2. 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小组合作完成购物对话的表演。3. 学生和老师分别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效果是:1. 观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购物用语。2.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用目标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创设语境,基于学生已知,引入主题意义的基础上,围绕主题意义,以篇为依托,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在参与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信息等活动过程中很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在参与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活动过程中夯实内化语言,在参与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过程中迁移所学知识,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将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赵尚华 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