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发展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活化 教学 探究
正文
物理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许多学生对物理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心理,担心学不好,加之一些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严肃刻板的气氛,这就更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宽泛,因此,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很强,这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制约了他们的成绩。“生活化”教学能使课堂和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对复杂物理知识的了解与把握,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生活化的物理模型,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既不能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浅谈中学物理生活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科有着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谨性,因此它在初中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扩展,从而达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但是,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参与物理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探究性和自主性,这对培养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不利。在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者认为,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丧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许多物理教师已经遵循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他们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来立足于课堂,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在学生被动接受物理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仅靠讲解的形式来实施知识灌输,但是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因素,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物理学的兴趣。将生活教学法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教学的现状,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1.生活式初中物理教学环境亟待改善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物理原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从本质上认识物理知识的目的。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中考的压力之下,许多老师都放弃了物理实验课程,转而专攻理论课,这就造成了教学方法僵化,学生只能学到知识,却不能运用知识。其实,适当的实践性课程,可以加深学生的物理知识,如光色散,平面镜像,引力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了解。
2.生活式初中物理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
尽管许多初中物理教师采用“生活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生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都会选择生活化的事例引入课堂,这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图片、视频和具体事例等形式,缺少了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最新科技成果的灵活运用。第二,课后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许多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有关生活化教学的作业中,大部分都是物理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缺少技术发明和应用类的作业任务,这导致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失去了兴趣。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课堂上创造生活情景,提高物理教学的生活性
初中的时候,他们还只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所以,对于物理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们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不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物理知识,首先,老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微课的方式,把物理知识直接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他们在一个虚拟的、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物理知识。其次,老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让学生们在一个生动的环境中,更好地了解物理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自主探究,预习讨论,并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每个预习讨论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都可以有一个学习的目标,这样才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通过课外实践,把物理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实现课堂生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自己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其参与性和主动学习意识要强。以这一点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重力之后,教师可以将月球上的宇航员的活动与地球上的人的活动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解释等等。在进行相似的实践调查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积极愉快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实际生活实习外,还应注重物理实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因此,物理实验就成为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好方式。例如,在电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七彩灯”来装饰教室等。在这种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既能够扎实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又能够相应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家里用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来做一些物理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自觉地把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带到教室里,展开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实验,这样可以缩短物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
(三)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更新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理,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摆脱物理学科很难的想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教授功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了解一些他们经常使用的家电的电压等信息,并记录和整理这些数据。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根据电压等信息,让学生们对这些家电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家电功率不同的原因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就拿“大气压”这门课来说,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水盆、一个杯子、一根蜡烛,在课堂上用这些东西做一个物理实验:往水盆里加适量的水,然后把蜡烛放进去,再把水杯扣在蜡烛上,观察一会儿,我们会发现有水进入杯子里。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后,再结合已有的大气压力知识,引导学生归纳这一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这一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大气压的认识,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四)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教学问题贯穿于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探索方向、分析能力等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对物理问题展开分析与解决,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学时,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路的特性,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推导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提问,比如:“你的收音机出现故障,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10Ω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坏,但是你正好有几个5Ω电阻,可以用5Ω组合代替10Ω吗?”此时,学生们纷纷展开探索,思考这一生活化问题。当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改变,使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思考,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科学合理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生活化的开发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讲解物理知识。在选择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时候,要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抓住生活化教学资源与课本中的物理原理之间的联系,以此为纽带,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实现绘声绘色的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原理。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大量、广泛地搜索相关资料,深入挖掘初中物理课本中知识的内涵,列举出大量的案例或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比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区别声音的方法”一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道具,比如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手表、吃饭用的碗筷、水杯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等。在课堂讲解的时候,让学生们集体闭上眼睛,教师通过敲击不同的生活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逐一辨别。同时,设立相应的奖项,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奖励。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生活化作业的布置
物理作业是一种在课后和课堂中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程度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在教材中,课后练习以及练习册中的练习比较僵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为了提高作业布置的效率和趣味性,老师们就可以用一种生活化的作业,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效率。例如,在进行电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里电路连接情况,然后在学校指导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的自主设计作业,通过自主动手操作而完成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的物理作业带来的乐趣,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推动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语:综上,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既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也可以加强他们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从生活化的视角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切实提升物理的综合应用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善于引入生活元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物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才智,2019(21):37.
[2]李建军.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19(4):67.
[3]孙朝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90.
[4]徐守林.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1):133-134.
[5]宋正凯.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神州,2020,(13):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