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读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韦荣蓉

广西省来宾市来宾高级中学 546100

摘要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做题的时候,除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熟记和背诵之外,还应该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要学会思考,要拥有自己的想法,要对固有的学习模式展开更新和辨析。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学生所必需掌握的两项技巧,前者对学生的输入进行了考察,而后者对学生的输出进行了检查。在语文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阅读与写作往往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就有了“读写结合”这一对高高中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思辨阅读与写作”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中语文;思辨读写;教学研究

正文

前言

“思辨读写”旨在指导同学们自由思维,运用批判思维的原则进行读写。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书写,从而激发他们的情绪,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使其表达感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思辨阅读与写作,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文素养,使其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在阅读和写作中实施思辨式的阅读和写作,既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老师既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具科学性的教学方式,又要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勇于思考,勇于提问。

一、思辨读写的基本特征

(一)质疑性

伴随着教学的不断变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培养高中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而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对问题的培养,除此之外,增强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和发问能力也是促进高中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进行思考的阅读与表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看法,矫正他们的逆向思维,并有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而能够认识对象、方法、模式、规则。

(二)批判性

思辨读写在语言教学中与批判性思维,特别是与中外名篇的关系密切每一个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提问中把握要点,使其能有效地进行提问。在探究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质疑,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更加理性,更多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开展思辨读写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思维型阅读。在传统的语言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思辨性阅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更好地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二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求读者进行批判思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数量非常多、范围非常广,其中有很多信息是真假难辨、好坏难分。在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时,不能进行思维地阅读、不能进行批判地阅读,就很难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阅读就会失去方向,还会产生不良后果。三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少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答题法,也就是让学生快速地读或跳读,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快速地查找重点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回答问题时效果显著,但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效果不大。通过思维式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展语文思辨读写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高中语文的传统课堂上,仍然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常老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向同学们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都会接受,不会怀疑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内容有什么问题。在这种学习的全阶段,同学们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感到厌倦,从而丧失对高中语文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想要培养出思维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老师们可以在读写的时候,刻意地给孩子们留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荷塘月色》一文中,似是描绘荷塘明月下的美景,实际上却是对自由的渴求与追求。因此,在本章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同学们对文中的优秀篇章进行鉴赏。要激发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会刻意地留下一个大的错误给同学们。老师可以在一开头就给予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告诉他们自己在后面的课上会给他们留下一些问题,当学生们注意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然后对他们进行赞扬,使他们有勇气去批评老师的过失。在以后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提问,让他们自己摸索。当学生们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形成不依赖于权威的思想,学习以批判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和书写,这将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的阅读与书写中,教师要把课堂还回去,以利于“思辨读写”的发展。为使部分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课堂,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语文的学习和写作中,把问题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进行沟通和反思,从而找到应对的办法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读的时候,有勇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同学们意见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去反复阅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思想倾向是固定的,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一个学生的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想出更新颖的主意就像高中的《故都的秋》,其主要的主题是:作者在描绘故乡的秋日风光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深入研读,再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篇论文,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进行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分干预,只有在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时,才会出手相助。小组合作教学能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当学生完成了合作的学习之后,老师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其他同学分享,这样才能形成更广泛的思想碰撞,创造出一个让他们在课堂上进步的氛围。

开展个性化的写作教学

作文既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次测试,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表述的一种方式老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特征还有关于一些事情的观点“思辨读写”课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体化的写作,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同学们从以往单调乏味的作文中脱离出来,把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和想法结合起来,使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他们的思辨能力更加活跃在开始写作文前,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先看书,这样就可以把读和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说出来。当一个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算他的想法不对,老师也不能打断他的思路要注意倾听同学们为什么这么想,然后再用作文来逐步发掘他们的深层思维,从而形成他们的作文个性。

正如《囚绿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作者以常春藤为题材,表现了作家和广大民众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老师在对课文进行解释以后,可以让同学们从自己所获得的各种灵感中选择自己的写作视角,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结合起来。有的同学选择了赞美常春藤的顽强,常春藤虽然被“囚禁”了,但他们还是渴望着自由而有的同学,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将常春藤给带进了房子在看见常春藤想要爬出去的那一刻,他就决定把它给放了。因为,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正是由于学习用思辨的方式来看文章,才能在写出真实的情感时,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辩论活动的开展

“思辨读写”的实施,激发了学习者的思想意识,这是教育的首要步骤,要想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辩”。因此,老师可以安排一些讨论的环节,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辩论赛就是利用对手话语中的破绽来进行争论,这样可以让学员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像《拿来主义》一样,作家不但思想丰富,还具有独特的观点。因此,在阅读本文时,老师会要求同学们将其分为正面与负面两派,并清楚地讨论要讨论的议题。在辩题时,不能随意乱说,要在论文中寻找每个句子的来源和含义,不然就会被视为学生们的争论没有意义。这样的争论可以使同学们学“为难”自己,从而使他们的思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如果学生们为了获得更好的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争论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去思辨,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对某一种东西的认知和价值判断,而一个人的思辨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的思维活动的活跃和主动。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之下,对于许多语文概念和知识,都有着一种已经定型的认识理解方法。因此,学生并不需要通过有选择地思考来认知和学习这些知识。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觉得要想学好语文,只需将其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语文问题展开思维,笔者觉得,应该在第一步,就是要突破拥有固定答案的规范化教学模式,而要采用发散性的教育理念,来展开一些语文教学。

比如,在写作的培训中,老师可以就特定的一个话题,给他们安排一些写作的任务,但是在具体的文体、字数,以及写作方法上,老师不会做出很具体的规定,让他们按照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来进行自己的创作。此外,在评价的时候,老师也不会以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为基础,而是会从他们对作文主题的理解深度、认识水平、作文的技巧以及文学表达能力等角度,来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比如老师可以让你写一份关于项羽的作文,你可以把你所了解到的关于项羽的东西,用散文,议论文,诗词,或者是说明文来写,除了诗词之外,字数可以设置为不少于100个字,因此,同学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决定这篇论文的写作方式,项羽这个观念的含义与价值等有关问题,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发挥出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正面作用。

组织课堂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要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要求老师在语文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更多地把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此外,老师还应当为学生们设置一种检验机制与激励机制,利用营造一种要求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思辨能力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文思辨能力。而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来提高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语文问题,设定一个辩论主题,之后,让学生对这个主题展开思考与分析,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把有同样看法的学生组建成一个辩论小组,之后,老师会组织他们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辩论观点,并对学生中对辩论主题有深刻认识,语言逻辑清晰,具有说服力的学生给予了表扬与鼓励。这样,可以人工地营造出一种需要大量使用思辨能力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激励与推动学生们进行主动思考,并努力思考,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语

总之,“思辨读写”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关注。“思辨读写”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会成为自己的主体,在思维中不断地改正过去的失误,从而达到完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子宏.论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与语言知识间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

[2]李春旺.思辨性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0.

[3]刘洁.从思辨性角度设计《乡土中国》课程[J].高中语文教学参考,202124.

[4]胡晓晓.基于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8.23.

[5]胡晓晓.基于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8.23.

[6]陈雅莉.思辨性阅读教学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116.

[7]陈兴才.“思辨”:阅读与表达的品质保障——兼评几个设计案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高中教育教学),2018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