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慧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思维品质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读后续写作为考查学生阅读和写作双向能力的题型,运用得当,有助于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在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性预测”“创新性模仿”“创新性评析”等三个步骤,探索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读后续写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性思维;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正文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了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三种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培养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应当贯穿于当前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根据Torrance对创新性思维的理解,将创新性思维定义为个人在面对问题、事件或情况时,在流性、灵活性、创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流性是指产生许多想法;灵活性是指能否多角度、多方向思考一个问题;独创性是提出一个以前从未提出过的新颖想法。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来进行评估。

读后续写是一种高考新题型,它提供一篇350词以内材料,要求学生进行150词左右的续写。评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察: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该题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王初明,201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挖掘主题,鼓励学生紧扣故事的主旨内涵,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合乎情理又意料之外的结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袁丹纯,2022)。因此这一题型要求学生首先要在深度阅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挖掘主旨,然后进行内容的续写和创新。续写的内容不但可以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策略

笔者以2022年新高考英语全国1卷读后续写试题为例该文章讲述了David是一位虽身患脑疾、但平常仍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比赛的男孩但在这次的大型越野赛中,他因为担心被嘲笑而产生了退赛的想法。作为的老师,非常了解他并欣赏他的毅力,走过去和挨着坐下来开始促膝长谈,故事由此展开。该题目提供了下面两个段落的首句: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和“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然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续写150词左右的内容。

该材料语言难度适中,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话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给足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笔者通过三个步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出策略:梳理故事情节,创新性预测发展走向;依据文本语言,创新性模仿输出内容;续写故事结尾,创新性评析续写结果。

(一)梳理故事情节,创新性预测发展走向

1.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学生只有梳理清楚整篇故事的逻辑框架,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方向,为续写做铺垫。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致浏览一遍文本内容,然后提问:“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引导学生回答:“Do you know whether David would participate in cross-country run”从而使其思考:“What could the result be like?”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重点关注文中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概括文中涉及到的三类人物的性格特点,预测他们在这场越野赛中可能做出的行为。本环节笔者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有根据、有逻辑地进行创新性预测。

图片1.png 

2.理清故事脉络,进行创新性预测

(1)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分析续写第一段所给出的首句David的躲避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心里在犹豫是否要参加比赛。结合上文分析,可能是由于David缺乏信心。

(2)再看第二段首句: David后来为什么会参加比赛?需要学生迅速做出判断,构思情节,作为老师的可能成功说服了David,用言语或其它方式让David重拾信心参加比赛。

(3)继续推理,寻找一个合理且具有创新性的主旨。第一段侧重说服David重拾信心参加比赛的过程,第二段侧重描写David参加比赛的场面。针对第二段的续写,传统的思维模式是David顺利完成比赛,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有创意的结局。比如David在比赛过程中摔倒,观众席上的外校同学对他能否完成比赛开始产生质疑,后来在同校同学和“我”的鼓励下他重拾信心,一瘸一拐地坚持完成比赛,最后观众们无一不为他喝彩所以这段续写可以穿插同学们对David由争议到认可的态度上转变作为烘托,突出集体关爱的力量。学生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散思维,为故事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结局,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依据文本语言,创新性模仿输出内容

读后续写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材料,理解文本重点语句,在续写时创造性地模仿和运用文本语言,从而保证所写内容和语言与原文互动协同(袁汉邦,2019)。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习得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辅助故事续写,以达到这一目的学生依据文本语言进行创新性模仿,这一环节学生借助批判性思维对词汇和句型重新整合,为自己所用。此环节不仅落实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1.文中重点词汇习得

学生理清故事脉络后,教师可以实施圈点勾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习得spottedabsentstrong determination文中重点词汇同时关注文中一系列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人物情感变化,为后续续写提供帮助

2.文中重点句型习得

教师挑选出文中重点句型,帮助学生分析多样化句式结构:(1if条件句;(2)独立主格结构3although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4)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然后运用所给句型进行仿写,具体如下:

1)如果不在乎别人的看法,David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参加比赛。

If he didn't care what others thought, David would have entered the competition without hesitation.

2)他脸上没有笑容,四肢像树叶一样无力地颤抖。

His smile disappeared on his face, with his limbs shaking as weak as leaves.

3)即使摔倒了,David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

David still insisted on finishing the race, although he fell down.

4)孩子们都为David加油,他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The children were cheering for David, who was moved to tears.

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一方面落实了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创新性的模仿和运用;另一方面融入故事发展的可能性,指引了续写的方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续写提供了思路,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续写故事结尾,创新性评析续写结果

1.运用头脑风暴,丰富故事细节

读后续写是一种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进行构思续写内容,而续写的质量通常由创新思维决定。创新性思维可以增加续写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宋颖超,2017)。头脑风暴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非常有利能够让学生对故事细节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每一种想象都值得得到鼓励,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不拘泥于常见的思维定式。比如,针对续写的两段,学生分享以下细节:

…... Staring at him carefully, I found the usual big toothy smile disappeared on his face, with his limbs shaking as weak as leaves. Finally, I broke the silence, “You’re not as confident as you used to be.”, I asked him. David burst into tears abruptly. Then I said gently, You have been preparing so much for this run. What you really need is to challenge yourself but not others, right?” Hearing these words, David’s cries gradually stopped. I continued, Don’t give up. David, I believe you.” Suddenly, a group of children ran towards David and surrounded him quickly. Come on, David. You can make it!” The children shouted. David stopped crying and his usual big toothy smile came back. Then he turned to me and said firmly, I believe I can do it.” This time his eyes were even more determined than ever.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说出更多故事发展的细节,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提高,故事内容也更加丰富。此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在思维上的流畅性,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2.师生互评,聚焦协同和创新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分享的细节,引导学生之间先进行互评,重点关注创新性、合理性和协同性的具体体现。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他人的创新性观点:为David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加一点被石头绊倒的小曲折,为观众鼓励顺利完成比赛埋下伏笔,创造一个圆满且充满关爱力量的结局;也可以针对他人的细节创新性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把观众对David摔倒前的态度展现出来,是否会使文章更具有戏剧性比如“whisper”转变为“encouragement”。这里体现了个别同学思维的独创性。

最后,教师根据互评结果,选出较好的学生习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创新性、合理性和协同性,以及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例如:

1)创新性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故事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将新的想法融入故事情节中。比如针对第一段学生展示的细节:Suddenly, a group of children ran towards David and surrounded him quickly。这里学生将孩子们这一角色加入故事链中,而不局限于的角色对David产生的积极影响,体现了学生在思维上的灵活性。

2)协同性方面,教师分享学生续写第一段的末尾:Then he turned to me and said firmly, “I believe I can do it.”由此可见David最终决定参加比赛,与已给续写第二段的首句能够衔接起来,与上下文形成协同。

3)合理性方面,已给材料末尾说明非常熟悉David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后来也是在我的鼓励下,最终决定参加比赛,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

4)重点词汇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原材料中的词汇并合理运用,比如“determination”等;同时充分联想已学单词如何运用到续写中,如“burst into tears”, “decreased”等。

5)重点句型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Staring at him carefully, I found the smile disappeared on his face, with his limbs shaking as weak as leaves.”,本句中学生同时运用宾语从句和独立主格结构,对原文句型进行了创新性模仿。

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从不同程度培养了学生在思维上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添砖加瓦。

(四)结语

读后续写是一种有效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教师在此类教学活动,可以巧妙地设计任务、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合理引导此外,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还依赖于扎实的语言能力,学生的语言习得应同样需要教师重视,教师不能只谈创新思维能力,而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总之,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围绕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才能够保证读后续写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宋颖超. 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2):22-26.

[3] 王初明.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2012(5):2-7.

[4] 袁丹纯.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J]. 基础外语教育,2022(1):52-61.

[5] 袁汉邦.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69-7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