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从容医师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阶段的案例一则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相薇1,周从容通讯作者

成都金牛大民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1

摘要

引用四川省名中医周从容医师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阶段案例一则,总结其用药经验及保胎临床思路。周从容医师认为复发性流产的根本病机是“脾肾不足,冲任失调,胎动不固”,治疗从脾、肾、冲任入手以胎元饮、寿胎丸加减稳固胎元,降低流产风险。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胎元饮,寿胎丸,周从容

正文


我国专家共识将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定义为育龄期妇女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妊娠丢失,包括生化妊娠[1]。目前国内外对RSA定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2023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将≥3次流产定义为RSA。但该指南中特别指出,如疑似为疾病相关性流产,鼓励临床医生对于存在2次早孕期流产即进行病因筛查[2]

RSA病因复杂,涉及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解剖结构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心理因素及男方因素等多方面[1]。其中超过50%RSA(Unexplained RSA,URSA)原因不明[3]。中医古籍中并无“复发性流产”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滑胎”、“数堕胎”、“屡孕屡堕”等范畴。“滑胎”首见于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卷上·妊娠病诸候上·滑胎候)。古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如《医宗金鉴》曰:“怀胎叁、五、七月,无故而自坠,至下次受孕亦复是,数数坠胎,则谓之滑胎。”《叶天士女科全书》曰:“有屡孕屡坠者,由于气血不充,名曰滑胎。”

周从容医师是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成都市第三批名中医、四川省第五批名中医、成都市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04-2007年师从成都市名中医周开达主任医师),从事医学工作近30余年,提倡中西并重,结合现代生殖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相关疾病。笔者有幸跟随周老师学习,现引用一则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阶段病例阐述周老师保胎经验。

患者,女,32岁。2024年4月3日初诊。主诉:停经30天,确诊早孕。现病史:2019年6月胎停清宫,2022年1月24日胎停清宫。2022年4月17日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022年5月促甲状腺激素(TSH)4.739uIU/ml、孕酮(P)13.77ng/ml、同型半胱氨酸(HCY)8.33umol/L、性激素六项未见明显异常。2022年6月促甲状腺激素(TSH)1.909uIU/ml。2022年12月胎停清宫,绒毛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3月男方精子DNA碎片率未见明显异常单。2023年4月13日超声:近宫底处子宫内膜厚薄不均。子宫肌瘤?2023年6月20日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病理:CD138-,内膜呈增生期改变,2023年7月6日取球囊。现停经30天,确诊早孕,本次有生育要求,故保胎,症见乏力、腰酸、肢体疲倦、大便稀溏、面色晦暗、现有咳嗽。4月2日孕酮(P)10.3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43.7mIU/ml。脉尺沉细,寸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月经史:末次月经2024年3月3日。婚育史:G4P0+3。西医诊断:1、妊娠状态;2、习惯性流产(免疫功能紊乱);中医诊断:胎动不安(冲任不固)。处方如下:北沙参30g,麦冬30g,桑叶30g,防风10g,太子参30g,蜜黄芪30g,生白术20g,陈皮10g,砂仁5g,山药20g,菟丝子20g,续断20g,桑寄生20g,生黄芩10g女贞子30g,墨旱莲30g,杜仲20g,升麻6g,桔梗10g,甘草5g。中药2剂,2日1剂,每日口服2次;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每日3次。

2024年4月7日二诊,停经34天,眠差,梦多,无阴道流血,无腰酸腹痛等其他不适。4月6日雌二醇(E2)220pg/ml、孕酮(P)36.31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170.9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前方去北沙参、麦冬、桑叶、防风,加紫河车12g、酸枣仁20g。

2024年4月11日三诊,停经38天,患者无不适,4月8日雌二醇(E2)221.23pg/ml、孕酮(P)32.05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160.6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中药同上诊。

2024年4月18日四诊,停经45天,患者阴道少许鲜红出血1天,轻微小腹刺痛。4月15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内查见大小约1.1cm×0.5cm×2.1cm妊娠囊及长约0.2cm胎芽回声,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宫内早孕,相当于孕5周5天,子宫实性占位:子宫肌瘤?4月15日雌二醇(E2)182.4pg/ml、孕酮(P)34.24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7510.8mIU/ml;4月18日孕酮(P)31.09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4304.4mIU/ml。淡红苔薄白,脉滑大。处方:前方加海螵蛸20g、茜草炭20g。

2024年4月23日五诊,停经50天,上诊后阴道无出血,现阴道出血2小时,无腹痛等不适;4月22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内查见大小约2.1cm×1.2cm×2.6cm妊娠囊及长约0.9cm胎芽回声,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宫内早孕,相当于孕7周0天,子宫多发实性占位:肌瘤?宫颈纳氏囊肿;4月23日雌二醇(E2)262.35pg/ml、孕酮(P)24.29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5692.5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大。处方同上诊。

2024年4月28日六诊,停经55天,阴道现无新鲜出血,内裤见咖啡色分泌物,4月28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内查见妊娠囊及胚胎、测及胎儿头臀径1.5cm,可见胎儿胎心搏动。宫内早孕,相当于孕7周6天,子宫多发实性占位:肌瘤?宫颈纳氏囊肿。4月28日孕酮(P)32.05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8623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处方同上诊。

2024年4月30日七诊,停经57天,患者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处方:前方加金银花15g,连翘15g。

2024年5月7日八诊,停经64天,患者无不适,5月6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内查见妊娠囊及胚胎、测及胎儿头臀径2.3cm,可见胎儿胎心搏动。妊娠囊周边见范围约2.2cm×0.9cm×1.2cm不规则回声。宫内早孕,相当于孕9周0天,宫腔积血?子宫多发实性占位:肌瘤?宫颈纳氏囊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处方同上诊。

2024年5月14日九诊,停经71天,患者无不适,5月13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内查见妊娠囊及胚胎、测及胎儿头臀径3.1cm,可见胎儿胎心搏动。宫内早孕,相当于孕10周0天,子宫多发实性占位:肌瘤?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处方:前方去紫河车。

2024年5月21日十诊,停经78天,患者咳嗽3天,有痰,右寸脉浮紧,前方加桑叶30g、天冬20g、前胡15g、桔梗10g、阿胶3g。

2024年5月28日十一诊,停经85天,患者咳嗽痊愈,5月27日NT:宫内单活胎,CRL测值相当于孕12周0天,NT0.17cm。前方去桑叶、前胡。

2024年6月4日十二诊,停经92天,患者现无不适。前方去天冬、桔梗、茜草炭、海螵蛸。

2024年6月18日至2024年10月11日期间,续服上诊处方,7月4日彩超提示宫内单活胎,相当于17周3天,前置胎盘状态。

2024年10月11日二十二诊,停经31+5周,建议本诊后停中药。

2024年11月1日二十三诊,停经34+5周,咳嗽咽痛2天就诊,中药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防风10g、前胡15g、桔梗10g、天冬20g、北沙参30g、蜜枇杷叶30g、木蝴蝶10g、山药20g、女贞子30g、墨旱莲30g、紫苏叶20g、竹茹10g、生黄芩10g、生白术20g、生甘草5g。

后该患者随访至2024年12月顺利产子。

周从容主任医师认为滑胎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冲任失调,胎动不固”。《医宗必读》记载“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黄帝内经》中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藏精,主生殖,肾主藏精,储存先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医宗必读》中指出脾肾有“互赞之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精的充盈也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补充。脾肾二者相互资生,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功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灵枢·五音五味》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灵枢·海论》载“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二者协同作用,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分布,维持生殖功能的正常。脾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气血充盈则冲任二脉得以滋养,肾精充足、肾气封藏则冲任二脉得以固摄。肾虚则精气不足,肾失封藏,冲任失摄,胎元不固。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冲任失养,胎失所养。气虚亦不能摄血,血虚则不能养胎,导致胎动不安、滑胎。

本案患者有三次不良妊娠史,属于复发性流产范畴。多次宫腔操作史,导致肾中阴阳俱伤,大便稀溏、乏力提示脾气不足,脾肾虚损,冲任不固导致滑胎。整体处方以胎元饮合寿胎丸加减。主方中,太子参、蜜黄芪、生白术健三者协同益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砂仁、陈皮二者协同,理气化湿,助脾胃运化,防止补益药物滋腻碍胃;山药补脾益肾,固摄肾精;菟丝子、续断、桑寄生三者协同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女贞子、墨旱莲二者滋补肝肾之阴;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壮肾中之阳;生黄芩清热安胎,防止补益药物过于温燥,同时缓解胎热不安;升麻、桔梗二者协同,一者升肺之气,一者升脾胃之气,调畅气机,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缓解药物偏性。全方补气健脾、益肾固冲为主,兼顾清热安胎、调和气血,配伍严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如见外阴出血或彩超下提示内腔内积血则添加茜草炭、海螵蛸止血,二者一收一散,相反相成,达到止血而不留瘀的效果;血止后可运用金银花、连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降低宫腔内炎症病变发生;如遇睡眠障碍常使用酸枣仁汤加减已安神助眠;紫河车、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肾、补血养阴,有很好的安胎止血作用,当见胎心胎芽后可酌情减量。整个保胎过程中,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动态观察各项指标,一般每周检测雌二醇(E2,孕酮(P),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次,每2周检测B超一次至妊娠10周左右,病情严重中可酌情观察至孕中期。

小结:

复发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症之一。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发现,复发性流产受母体、胎儿和父方因素影响。因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房劳等因素,导致肾虚、脾肾亏虚、气血虚弱等病理变化,进而令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最终引起复发性流产[4]。周从容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其根本治疗在脾肾,以胎元饮与寿胎丸为基础,结合个体化辨证施治,增强胎元稳固性,降低流产风险。同时中西药联合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9):653-667.

[2]Regan L, Rai R, Saravelos S, et al. Recurrent Miscarriage Green-top Guideline No. 17[J]. BJOG, 2023, 130(12): e9-e39. DOI: 10.1111/1471-0528.17515.

[3]曾婵娟,邹颖. 复发性流产:国内外指南对比及争议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4,27(4):337-343.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30821-00138.

[4]韩桢.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证治理论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3.

 

基金项目: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川中医药办函[2022]36)

第一作者:张相薇,针灸推拿学硕士,成都金牛大民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通讯作者:周从容,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E-mail:1454617336@qq.com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