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骨盆骨折;综合康复护理;骨折愈合;疼痛程度
正文
骨盆骨折通常是因外伤引起,在所有骨折类型中占比约为1%~3%[1]。目前临床针对该骨创伤的处理多主张采取外科手术,但有明显的侵入性损伤和疼痛,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2]。因此,在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辅以适当的措施干预也至关重要。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整合了多种康复措施的临床干预新模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及方位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加快患者身体机能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结合2022年8月-2024年8月入住我院且接受手术处理的68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重点就综合康复护理在该骨创伤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4年8月入住我院且接受手术处理的68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并按照护理方案差异确立组别(34例/组),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区间24~63(39.87±6.52)岁;骨折原因:17例为交通事故伤,9例为高处坠落伤,4例为工业事故伤,4例为其他因素致伤。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区间22~62(39.92±6.47)岁;骨折原因:18例为交通事故伤,8例为高处坠落伤,5例为工业事故伤,3例为其他因素致伤。两组间上述各数据(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原因等)经分析得出,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与《中国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指南(2021)》[4]中相关的判定标准吻合;(2)有良好的配合度,精神、心理层面未见异常;(3)同意并已签字。排除标准:(1)以往出现过骨盆创伤或有骨盆手术史者;(2)与其他类型骨折并发者;(3)癌症人群;(4)有全身重度感染问题者;(5)处于妊娠/哺乳阶段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即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积极引导患者完善术前检查,通过口头宣讲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骨盆骨折及其手术方式的相关知识,重点告知其主动配合医师操作的重要性,术后告知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按摩等方式减轻疼痛,严格按医嘱服用镇痛药物,同时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措施。
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条件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包括:(1)心理康复。安排专人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准确把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及护理诉求等,再结合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树立榜样、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并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诉求,以改善其情绪状况,促进其心理康复。(2)疼痛管理。术后定期通过量表评估和掌握患者的疼痛状况,对于疼痛较轻(≤3分)者,可指导其通过聆听音乐、静心冥想以及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对于疼痛中等(>3分且≤6分)者,可增加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如冰敷、理疗等;对于疼痛较重(>6分)者,则需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使用,并适当增加疼痛评估、病房巡视频次。(3)分阶段康复训练。术后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训练,术后第1d,可指导其在病床上练习膝部屈伸、趾踝全方位屈伸以及肱四头肌收缩训练,每次持续20min,每日可重复3~5次;术后第2~4d,可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时间,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第5~7d,开始练习抬臀动作,每次持续20min,每日可重复2~3次,具体结合其耐受情况调整;术后第1周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肌收缩训练,待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后,再练习坐立、拄拐站立等动作,每次持续20min,每日2~3次,循序渐进,以患者可耐受为主。
1.4 观察指标
(1)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统计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并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assessment,VAS)[5]完成对组间术后12、24及48h疼痛程度的测评,VAS计分最高为10分,最低为0分,得分越趋近于10分,则表示其疼痛状况越不理想。(2)并发症:统计组间的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及便秘等。(3)护理评价:于出院日,通过自制护理评价问卷统计,问卷总分100分,Cronbach’a系数为0.769,共有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项,依次计分≥85分、≥70分且<85分、<70分,由前2项例数和/总例数×100%完成对组间护理评价的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由SPSS 24.0执行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后,以(n,%)描述;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t检验后,由(±s)描述,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分析
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缩短更加显著(P<0.05)。在术后12、24以及48h的疼痛评估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间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分析(±s)
组别 | 骨折愈合时间(d) | 疼痛程度(分) | ||
术后12h | 术后24h | 术后48h | ||
观察组(n=34) | 95.25±9.72 | 4.08±0.75 | 3.54±0.68 | 2.45±0.53 |
对照组(n=34) | 101.32±13.28 | 5.31±0.82 | 4.23±0.79 | 3.11±0.62 |
t值 | 2.150 | 6.453 | 3.859 | 4.718 |
P值 | 0.035 | <0.001 | <0.001 | <0.001 |
2.2 两组间的并发症统计分析
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统计的发生总占比为5.88%(2/34),相较于对照组的23.53%(8/34)降低更加显著(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间的并发症统计分析[n(%)]
组别 | 便秘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感染 | 总计 |
观察组(n=34) | 1(2.94) | 0(0) | 1(2.94) | 2(5.88) |
对照组(n=34) | 4(11.76) | 2(5.88) | 2(5.88) | 8(23.53) |
χ2值 | - | - | - | 4.220 |
P值 | - | - | - | 0.039 |
2.3 两组间的护理评价统计分析
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为97.06%(33/34),相较于对照组的76.47%(26/34)提升更加显著(P<0.05)。详见表3:
表 3 两组间的护理评价统计分析[n(%)]
组别 | 很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评价 |
观察组(n=34) | 20(58.82) | 13(38.24) | 1(2.94) | 33(97.06) |
对照组(n=34) | 13(38.24) | 13(38.24) | 8(23.53) | 26(76.47) |
χ2值 | - | - | - | 4.610 |
P值 | - | - | - | 0.031 |
3 讨论
骨盆骨折是骨盆骨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完整性被破坏所导致,属于病残率、病死率较高的一种骨创伤,一旦发生骨盆骨折,患者通常会有剧烈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6-7]。外科手术能够恢复骨盆正常解剖结构,加快骨盆功能改善,在治疗骨盆骨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术后患者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常规护理虽能够为该部分患者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及干预,但内容相对基础,且针对性不足,干预效果相对有限[8]。
综合康复护理是传统康复护理的一种优化及整合,其主张从多个方面制定康复措施对患者实施干预,相比常规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9]。多项研究报道指出,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开展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骨盆功能恢复[10-11]。刘月[12]研究对70例骨盆骨折患者开展分组研究观察,发现经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疼痛得分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7.14%,整体效果优于常规干预。本次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干预后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12、24及48h的疼痛得分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总占比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护理评价(97.06%)相比对照组明显提升(P均<0.05);说明综合康复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加速骨折愈合、加快疼痛缓解、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提升患者护理评价均有明显作用,与上述报道结论相一致。分析原因为,综合康复护理从心理、疼痛及功能训练等方面着手干预,其中心理康复护理能够引导患者合理释放内心的负性情感,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激发内在潜能,提升患者的临床配合度,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疼痛管理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镇痛处理,相对更能够满足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需要,提升疼痛控制效果,同时也利于后续康复训练的开展;分阶段康复训练结合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情况制定,能够确保训练强度及内容适中,贴合患者的实际需要,可保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提升康复训练效果,最终达到加快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在综合康复护理开展期间,患者的心境改善、疼痛减轻,加上护患之间的联系加强,也利于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可加速骨折愈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护理评价,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鲍冬梅,李鑫丹,于慧芳. 损伤控制理念结合循证疼痛分级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急诊微创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0):1800-1804.
[2] 丁宝风,吴进,凡兰桂,等. 赋能教育结合精细化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9):5-8.
[3] 孙利,徐艳侠. SCD压力抗栓泵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512-513,515.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等. 中国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1):4-14.
[5] 毛亚娟,潘攀. Autar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及肿胀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4):75-77.
[6] 海璐. 规范化护理管理小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与干预效果评估[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7):877-880.
[7] 李毅. 多元合作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用于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J]. 中国伤残医学,2022,30(16):26-29.
[8] 李莹. 基于Delphi的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3,8(47):55-58,51.
[9] 王丽红,刘佳怡. 康复护理措施在创伤骨科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论坛,2024,6(9):131-133.
[10] 孙春梅,张慧. 综合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价值分析[J]. 长寿,2024,12(1):4199-4200.
[11] 鲜红梅,王雷元,胡学昱.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骨折愈合进程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7):140-142.
[12] 刘月.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5):553-554.
潘虹,女,1991-11,籍贯:广东佛山市,职称: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