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阴性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靳晓磊

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北京 101118

摘要

目的 分析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采用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应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慢性精神分裂症;效果;阴性症状;不良反应

正文

中图分类号:R749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置身于极为错综复杂的症状困境之中,他们所承受的痛苦远超常人的想象。不仅要忍受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带来的折磨,这些阳性症状紧紧缠绕着患者,持续不断地干扰着他们的认知与思维。患者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虚幻的场景,耳边回荡着并不存在的声音,使得他们整日陷入混乱与恐惧的深渊,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更为艰难的是,患者还会被社交退缩、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困扰。社交退缩将患者与外界逐渐隔绝开来。他们开始害怕与人交往,回避社交场合,逐渐远离人群,难以与他人建立起正常的情感联系。曾经亲密的朋友、家人,在他们眼中也变得陌生。意志缺乏则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他们变得消极怠惰,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每天只是机械地度。这些阴性症状严重束缚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在工作上,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工作机会;在学习中,他们难以跟上进度,成绩一落千丈;在生活中,他们无法自理日常事务,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然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尽管它们对阳性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对于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却十分有限。药物难以触及患者内心深处的痛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且,长期使用这些药物还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代谢紊乱使得患者的体重不断增加,血糖和血脂出现异常;锥体外系反应让患者出现震颤、肌张力增高等运动障碍,身体变得僵硬、不协调,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积极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等非常重要。经颅磁刺激(TMS)通过磁场在特定脑区诱导电流,调节大脑神经活动,特别是对前额叶皮质的刺激,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1]。然而,单一TMS治疗的效果往往难以持久。康复训练是通过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逐步恢复社会功能。相结合后可产生协同效应,规避单一治疗的局限性。而目前关于TMS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安全性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证据[2-3]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1月到20241月期间我院100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参考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33.37±4.24)岁,参考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33.35±4.21)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常规应用“8”字刺激线圈,并预先将仪器的运动阈值调节为100%,治疗时让病人保持坐位,并指导病人佩戴帽状治疗体,进一步指导病人的头部左侧正对探头,保持前额叶背外侧对着仪器,然后将治疗过程中的探头频率为10 Hz,依据仪器操作规范开展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治疗10次;

研究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1)患者评估:为患者建立完整的康复档案,采用三步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评估,第一步是基础能力测评,包括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第二步是社交功能,主要通过观察患者与他人交往的表现;第三步是职业潜能测试,发掘患者可能保留的工作技能;(2)生活能力重塑训练:首先是开展个人生活管理训练,从最基础的洗漱、穿衣开始,采用“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互动方式。护士向患者示范正确的洗漱步骤,然后鼓励患者模仿,过程中不断给予积极反馈;其次是开展居家生活训练,在康复中心设定模拟家庭环境,在里面设置厨房、客厅和卧室,指导患者在这里学习简单的烹饪、清洁等技能,厨房中定制防烫伤的电磁炉、圆角家具等设备,确保训练的安全性,每周3次;(3)社交功能康复训练:每月举办“家庭康复日”,邀请患者家属参与设计的互动活动,比如“盲行”游戏,患者蒙眼由家人引导通过障碍路线,重建信任感。录制患者的日常生活视频,帮助患者家人理解患者的能力、局限;其次是开展同伴社交训练,组织6-8名康复程度相近的患者组成固定团体,每周开展2次主题活动,如茶话会、棋牌游戏等。并在活动中设置明确的社交规则,如“每人至少发言一次”、“要看着对方眼睛说话”等简单可操作的目标。当患者具备基础社交能力后,组织患者进行超市购物、公园散步等社区活动;(4)职业康复训练:在康复中心设计简易工作坊,引导患者每天上午参与2小时的手工制作,如折纸盒、组装笔等简单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工作节奏,训练期间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工作后休息5分钟,帮助患者适应工作间歇;中级阶段则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开设园艺、烘焙、电脑操作等多样化的技能课程。比如对喜欢植物的患者,安排患者负责康复中心的小花园;对动手能力强的患者,教授其掌握简单的木工技巧。每项培训配备详细的操作流程图,并用图片代替文字说明;(5)认知功能改善训练:首先是引导患者开展记忆训练,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开展购物清单游戏,让患者记住5样物品去模拟超市采购;其次是开展路线记忆练习,即让患者带领工作人员从餐厅走回病房。另外是开展注意力训练,并采用互动游戏形式,如数字追踪游戏,让患者在不断变化的数字矩阵中找出特定序列;另外是引导患者开展听音辨位练习,即让患者根据声音提示找出隐藏的物品,并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设置游戏的难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BNSS)[4]和认知功能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评分]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便秘、失眠、疲劳)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改善比较

研究组BNSS评分改善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1  两组BN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0

68.39±4.27

33.52.39

参考组

50

68.32±4.23

43.61±3.14

t值


0.082

17.973

P值


0.935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便秘

失眠

疲劳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50

0

0

1

1(2.00)

参考组

50

2

2

4

8(16.00)

t值





4.395

P值





0.036


2.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研究组MMSE、MoCA评分改善优于参考组(P<0.05),见表3。


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MMSE

MoC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0

3.87±1.21

17.84±5.49

1.72±0.68

20.27±3.18

参考组

50

4.13±1.26

18.48±5.01

1.83±0.66

18.09±3.01

t

-

1.052

0.609

0.821

3.520

P

-

0.295

0.544

0.414

0.001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面临着阴性症状的困扰,表现为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言语贫乏等问题,不仅让患者失去生活的乐趣,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若未能有效纠正则会让患者逐渐远离正常生活。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对这些阴性症状效果有限,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体重增加、代谢异常等副作用[7-8]。经颅磁刺激技术是通过无创的方式刺激大脑特定区域,特别是对前额叶皮质,可改善情感表达和社交动机。然而,单靠物理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康复训练则是通过系统的社交训练、生活技能培养,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BNSS、MMSE、MoCA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之后BNSS、MMSE、MoC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更优。分析其原因,单独使用经颅磁刺激虽然能直接作用于大脑前额叶区域,改善情感淡漠和社交退缩等症状,但效果难以持久。而康复训练则通过提供的结构化社交场景,能够让患者有机会将磁刺激唤醒的社交意愿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角色扮演训练中,患者学习如何与人打招呼、维持简单对话,这些技能对长期孤僻的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这种效果具有累积效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同时,单独磁刺激后,患者虽可能在注意力测试中表现提升,但回到日常生活时,这些进步往往难以维持。联合治疗中的认知康复训练通过设计的一系列训练措施,如记忆游戏、问题解决任务等,能够帮助患者将这种短暂的认知改善转化为持久的认知技巧[9-10]。例如,通过设计超市采购模拟训练,患者需要记住购物清单、计算预算、做出选择,并这些任务难度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步提升,可有效提升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单独使用经颅磁刺激时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疲劳、失眠等不适反应,而康复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治疗产生的生理变化。

综上所述,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伊宁,刘家洪,叶涵,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血清BDNF及VEGF水平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4,54(04):302-306.

[2]刘旭东.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事件相关电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24,9(15):25-28.

[3]周丹,李清伟,陈利群,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3个月随访[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04):1069-1074.

[4]朱斌,刘晓曼,单波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社会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4,10(31):103-105.

[5]李杭平,倪立,李乐华.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4,22(10):886-889.

[6]Qiang H,Xiong J,Jie Z,et al.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ver the right orbitofrontal cortex for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A randomized,double-blind,sham-controlled trial[J].Psychiatry Research,2023,330115600-115600.

[7]邱康雨,王腾,曹婉,等.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帕利哌酮缓释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19(02):384-388.

[8]付金萍,郑爱玉.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9):10-13.

[9]银贺,马衡,王琴琴,等.甲苯磺酸芦玛哌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5):23-26.

[10]张琦,赵晓鑫,李雪,等.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冲动暴力攻击行为的效果及对血清PRL水平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6):1307-1309.

作者简介:靳晓磊(1990—),男,黑龙江大庆,本科,研究方向为精神医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