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早期干预与效果评估
摘要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干预;护理管理;效果评估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如何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早期干预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阶段,患者的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深入研究早期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于优化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急诊科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45-78岁,平均年龄(62.5±8.3)岁;脑梗死患者10例,脑出血患者0例。实验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46-80岁之间,平均年龄(63.2±7.8)岁;脑梗死患者133例,脑出血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在本研究中,针对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两组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护理,重点聚焦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到转入病房之前这一关键阶段的抢救与干预。当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急救团队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争分夺秒展开救治工作。首先,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且精准的病情评估,通过询问家属患者发病时间、症状表现以及既往病史等关键信息,同时结合医护人员现场快速检测的相关生理指标,如快速进行头颅 CT 检查判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以便明确诊断方向[2]。一旦确诊,对于脑梗死患者,若在溶栓时间窗内,尽快给予溶栓治疗,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溶栓流程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的反应,如有无出血倾向、神经功能变化等。同时,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缓解患者因突发疾病产生的紧张、恐惧情绪,告知患者及家属溶栓治疗的相关情况和预期效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依据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迅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3]。若需手术,立即协调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在转运至手术室途中,确保患者头部处于合适体位、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持续监测其意识状态等关键指标。若出血量较小、暂不需要手术,则采取保守治疗,严格控制患者血压,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等,同样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
(三)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干预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4]。
2.日常生活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干预4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
(四)研究计数统计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表1两组效果对比
指标 | 对照组 | 实验组 | p值 |
NIHSS评分(入院时) | 20.5±3.2 | 20.2±3.5 | P<0.05 |
NIHSS评分(4周后) | 12.5±2.8 | 8.5±2.2 | P<0.05 |
Barthel指数(入院时) | 30.2±5.6 | 31.5±5.2 | P<0.05 |
Barthel指数(4周后) | 45.6±6.8 | 60.5±7.5 | P<0.05 |
护理满意度 | 65%(26/40) | 90%(36/40) | P<0.05 |
实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早期干预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发挥了显著积极作用。从神经功能恢复看,实验组护理干预4周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干预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更好修复,因脑卒中早期大脑有可塑性,急诊科及时开展针对性救治与干预,如脑梗死患者及时溶栓、脑出血患者合理治疗决策及病情管理等,能阻止病情恶化,为神经功能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减少不可逆损伤,使神经功能较快恢复。就日常生活能力而言,实验组4周后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意味着早期干预护理利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急诊科阶段开始的早期康复指导,像简单肢体活动训练、正确体位摆放等,让患者发病初期就能避免并发症,循序渐进锻炼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后续随着护理干预推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步提高,对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从护理满意度角度,实验组达90%的满意度体现了早期干预护理优势。在急诊科争分夺秒且患者及家属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医护人员快速专业救治,同时给予心理安抚和早期康复指导等全面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精心照顾与对病情恢复的积极推动作用,增强了对医护团队的信任,使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早期干预护理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积极的效果。早期干预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急诊科对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管理过程中广泛推广应用,并且后续还需要持续探索和完善早期干预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细节,进一步提高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改善的效果,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晓雷,俞双.护理管理流程再造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17):116-118.
[2]钱静娟.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管理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的应用价值[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4,11(02):226-228.
[3]钱亿超.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分级护理管理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6):276-277.
[4]李晓艳,刘彬彬.早期评估与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