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未必皆哮喘
摘要
关键词
喘息;哮喘;病因
正文
Abstract: Asthma is a high pitched, whistling sound produced by airflow passing through narrow airways, often equated with asthma. However, wheezing may also be a symptom of various other diseases, such as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airway and foreign body inhalation. Clinical practice usually requires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causes of wheez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common causes of wheezing.
Key word: wheezing; asthma; etiology
喘息是最易识别的异常呼吸音,多因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时引发气道壁颤动或振荡而产生。喘息的存在提示胸内气道阻塞相关病变,其成因可能涉及喉部至远端气道的任何部位。在儿童中,无论起病年龄或发作频率如何,哮喘仍是反复喘息最常见的原因。然而在婴幼儿期,喘息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异物吸入等。但哮喘患儿并非总会表现出喘息。
喘息一般可分为吸气性、呼气性或双相性,其严重程度既可轻微,也可能提示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时,若气流严重受限反而可能导致喘息消失,多为呼吸衰竭发生征兆。
流行病学
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喘息常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早期阶段,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研究表明,超过1/3的儿童在婴幼儿期有过喘息病史1,约50%的学龄前儿童有过至少一次的喘息发作,尽管60%的早期喘息患儿预后良好2,在欧美国家仍有超过1/3的儿童被反复的喘息所困扰3, 全球6至7岁儿童的喘息患病率为11.6%,13至14岁患病率为13.7%4。
发病原因
儿科患儿反复发作的喘息最常由哮喘引起。然而,其他情况也可引起喘息,如气道内有异物,解剖病变阻塞气道(血管环),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任何导致气道受压的肿块或恶性肿瘤。因此,需要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喘息的潜在病因。
喘息的病因可能因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而异。哮喘急性加重时,以及存在感染时,气喘可为急性发作。异物吸入(FBA)可引起气道突然狭窄,导致急性喘息。另一方面,先天性异常(血管环)、潜在的心脏或肺部疾病以及吸入性综合征会导致慢性喘息。
喘息的病因亦可随年龄而异。例如,某些疾病(如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血管环及气管璞)多见于婴儿期;异物吸入则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声带麻痹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感染
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最常见的原因5,通常表现为咳嗽、流涕和发热,然后才出现喘息。这些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结合并进行复制,导致气道上皮损伤,引发急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细支气管炎和喘息的发作。反复病毒诱发的喘息发作可导致婴幼儿期肺结构损伤,最终可能引发儿童哮喘6。
异物吸入(FBA)
FBA导致突然发作的喘息,在健康儿童中,有无呛咳史,窒息发作(如突然咳嗽、呼吸困难或发绀)都高度提示FBA。
FBA通常会引起儿童部分气道阻塞,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音以及局灶性、单音调的哮鸣音。若听诊发现单侧哮鸣音或双侧呼吸音不对称,应始终考虑FBA可能。然而,典型的咳嗽、哮鸣音和呼吸音减弱三联征可能并不总是存在。若出现紫绀、精神状态改变和严重呼吸窘迫提示急症,可能威胁患儿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就医。
食物类异物(如花生、坚果、种子、爆米花等)更常见于婴幼儿误吸,而年长儿更容易误吸非食物类异物(如硬币、笔帽、回形针或别针)。在儿童中,吸入的异物通常卡在支气管,而较少累及喉部或气管。
异物也可能进入食道,导致气道受压,引起急性喘息。食管异物患者还可能出现进食困难和吞咽困难。
结构异常
结构异常往往是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持续喘息的最常见原因,如血管环或悬带以及气管支气管树的先天性畸形7-8。这类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就会出现“呼吸杂音”表现。当患儿出现持续性喘息且对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反应不佳时,应高度怀疑存在结构性病变。
血管环或血管悬吊是主动脉弓的先天性畸形,会完全包绕气管和食管,导致患儿在出生后数周内即出现显著症状;不完全性血管环或血管悬吊(如肺动脉悬吊)则不会完全包绕气管和食管,受累婴儿通常保持颈部过伸体位,并可能抗拒颈部屈曲以维持一定程度的气道通畅。
完全性血管环可压迫大气道、消化道或两者,从而分别引发呼吸道症状(喘息、咳嗽、喉鸣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症状(吞咽困难或呕吐)。不完全性血管环或吊带可能无症状,也可能仅压迫气管(导致呼吸道症状)或食管(导致消化道症状)。部分肺动脉吊带患儿甚至可能在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呼吸窘迫。因此,对于表现为反复呼吸道症状伴喂养困难的患儿,应考虑血管环或吊带的可能并进行相关评估。
气管支气管树的先天性异常主要包括先天性气管软化症和支气管软化症。由于软骨支撑结构缺失导致气管(或支气管)顺应性异常,从而形成松软无力的气管(或支气管)结构。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杂音,且在患儿活动、哭闹、烦躁或平卧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喘息,另一些则可能出现类哮吼样咳嗽或喉鸣。某些先天性畸形(如气管食管瘘和喉气管支气管裂)患者通常表现为喘息、慢性咳嗽及反复肺炎,且在进食时咳嗽症状加剧。其他导致喘鸣的结构性病因还包括纵隔占位性病变(如肿瘤、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源性囊肿),会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引发持续性喘鸣及慢性咳嗽。
非结构性和功能性原因
导致喘鸣的功能性病因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误吸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声带功能障碍。其他罕见病因有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胃食管反流病(GERD)
部分(GERD)患儿可能出现胃内容物误吸。这种慢性或反复发生的微量误吸可导致黏膜炎症和水肿,从而引发夜间咳嗽、声音嘶哑及喘鸣。该情况在睡眠时接受奶瓶喂养的婴儿中尤为常见,且这类患儿在出生后5年内往往更易发生哮喘9。
误吸综合征
咽喉部或喉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可影响吸吮和吞咽功能,导致反复误吸。此外,声带麻痹等解剖缺陷也会因吞咽功能障碍引发误吸。这类患儿在喂养时往往不出现咳嗽症状,系因其咳嗽反射受到抑制所致。
心源性喘息
由左心室功能不全或肺静脉流出道梗阻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肺静脉淤血扩张、细支气管壁水肿,进而引发喘鸣10。此外,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结构异常也可能与喘鸣症状相关。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见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和氧疗的早产儿,多数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年肺功能会有所改善,但部分患者仍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包括因气道高反应性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发的反复喘鸣11。
囊性纤维化(CF)
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编码CF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的基因突变引起。该蛋白主要调控细胞膜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转运。基因缺陷可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黏液分泌异常黏稠,进而引发喘鸣。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
PCD是一种先天性纤毛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其特征为纤毛动力异常导致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这类患儿通常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持续性鼻窦炎、湿性咳嗽伴喘鸣12。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主要见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儿童,是移植排斥反应的肺部表现,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也与感染有关,常见于可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及麻疹等病毒感染后引发,多数病情稳定。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典型三联征: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IEI)
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容易反复出现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出现的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间歇性喘息发作有关。此外,反复感染和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扩张和支气管扩张。
结论
喘息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除哮喘外,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呼吸道感染、FBA、恶性肿瘤和其他先天性气道异常。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患儿并不总是有喘息声。诊断时还需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喘息都不是哮喘,没有喘息也不能排除哮喘。”
参考文献
1.CHEN L, DONG Y, CHEN J, et al. Epigenetics predicts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response to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in African Americans[J]. Mol Nutr Food Res, 2020, 64(1): e1900738.
2.Anderson,P.J.;Doyle,LW.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Semin. Perinatol.2006,30,227-232.
3.Kramer,B.Antenatal inflammation and lung injury: Perinatol.2008,28.S21-S27.
4.Pearce N, Aït-Khaled N, Beasley R, et al; ISAAC Phase Three Study Group. World-wid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symptoms: phase III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 Thorax. 2007;62(9):758-766.
5.高钰,王鹂鹂,张瑶,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临床特征、住院及再发喘息随访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6):776-781.
6.接进.鼻病毒引起的喘息与易感儿童哮喘发生的关系[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4,51(6):363.
7.张玉玲,荣杰鑫,郝晓飞,等.首发症状为反复喘息发作的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2例并文献复习[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6):27-30.
8.沈婵,陈林,辛乃幸,等.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患儿急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麻醉处理1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39(12):1535-1536.
9.Celedón JC, Litonjua AA, Ryan L, Weiss ST, Gold DR. Bottle feeding in the bed or crib be-fore sleep time and wheezing in early child-hood. Pediatrics. 2002;110(6):e77.
10.李双全,王建忠,杨帆,等.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对肺功能及再次喘息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6):25-28.
11.李贤相,金永堂,杨健华,等.呼吸道症状和气道反应与肺功能关系的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1999,3(2):78-79.
12.刘璇,舒畅.中国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儿纤毛超微结构及基因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22,42(21):1601-1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