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咸晓莲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民医院 宁夏 固原 7563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采取高频超声的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范围2023年1月-2024年12月,选取期间诊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7例,纳入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儿童47例纳入比较组,为全部研究对象提供高频超声检查,对比组间淋巴结大小、血流分级,并对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进行对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组淋巴结横径、纵径均高于比较组(P<0.05);研究组0级中占比低于比较组,Ⅰ、Ⅱ、Ⅲ级占比相比于比较组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淋巴结横径、纵径、横纵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频超声相比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47例患儿中,脐中淋巴结肿大27例,右下腹和脐左侧淋巴结肿大分别为13例、7例。患儿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存在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大小不一,且为散装分布,无融合。结论: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高频超声具备重要价值,不仅具备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还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患儿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正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7岁以下幼儿,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等,可伴腹泻或便秘,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在本病治疗中,常用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解除病痛,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1]。临床中,应确保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和依据。高频超声拥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优势,通过高软组织分辨率、清晰组织结构成像等,能够将诊断效果全面提高。旨在分析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选取了2023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接收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各47例参与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47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47例健康体检儿童,分别纳入研究组和比较组,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组年龄2-10岁,均值(5.71±1.30)岁,男女比例为27:20;比较组年龄3-11岁,均值(5.79±1.18)岁,男女比例为26:21。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可比。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儿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家属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3)研究对象具备齐全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依从性较差;(2)研究对象合并淋巴瘤、急性阑尾炎等疾病;(3)研究对象中途退出。

1.2方法

为全部研究对象提供高频超声检查,提前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检查相关注意事项。检查前观察儿童心理状态,提供鼓励和疏导,对于年龄较小儿童,可由家属陪同。设备选取彩超诊断仪(品牌:凯尔,型号:KR-2288Z,苏械注准20172061389)协助儿童持仰卧位,将腹部处于充分暴露状态,将探头频率调节至5-12MHz范围内,对儿童肝脏、肾脏、腹腔血管等进行扫查,着重在脐部四周检查肠系膜情况,如果存在疑似病灶采取多方位扫描,必要情况提供加压扫描,对淋巴结位置、形态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全部检查均由相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流程进行。

1.3观察指标

1)淋巴结大小:主要包括横径、纵径。(2)血流分级:可以分为0-Ⅲ级,若无血流信号则为0级;若少量血流信号,可以判断为Ⅰ级;中等血流信号则符合Ⅱ级的判断依据;大量血流信号记作Ⅲ级。(3)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根据检查结果为研究组患儿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并对比治疗前后的横径、纵径、横纵比。(4)诊断符合率: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计算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5)影像学特点:对研究组患儿高频超声影像学特点进行研析。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选取SPSS25.0,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达,实施X2值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以及检验方法分别为(±s)、t值;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淋巴结大小对比

根据表1可知,研究组淋巴结大小相比于比较组较大(P<0.05)。

1淋巴结大小观察[±s),cm]

组别

例数

横径

纵径

研究组

47

1.27±0.20

0.69±0.14

比较组

47

0.70±0.15

0.39±0.11

t值


15.6309

11.5516

P值


0.0000

0.0000

2.2两组血流分级对比

根据表2可知,研究组0级占比低于比较组,Ⅰ级、Ⅱ级、Ⅲ级占比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

2血流分级观察[(n)%]

组别

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研究组

47

0(0.00)

10(21.28)

24(51.06)

13(27.33)

比较组

47

44(93.62)

3(6.38)

0(0.00)

0(0.00)

X2


82.7200

4.3742

32.2286

15.0864

P值


0.0000

0.0365

0.0000

0.0001

2.3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根据表3可知,治疗后患儿淋巴结相比于治疗前较小(P<0.05)。

3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观察±s)

时间

例数

横径(cm)

纵径(cm)

横纵比

治疗前

47

1.27±0.20

0.69±0.14

1.81±0.25

治疗后

47

0.80±0.22

0.40±0.12

2.13±0.19

t值


10.8373

10.7822

6.9865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4诊断符合率分析

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7.87%(46/47),和病理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差异(X2=1.0108,P=0.3147)。

2.5影像学特点分析

47例患儿中,脐中淋巴结肿大27例,右下腹和脐左侧淋巴结肿大分别为13例、7例。患儿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存在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大小不一,且为散装分布,无融合。

3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7岁以下幼儿较为多发,常并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亦或是继发于肠道炎症。本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常见诱因包括不当饮食以及受凉等,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以及呕吐,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应提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视度[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进行,包括禁食、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等,能够全面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健康水平。若应用对症治疗后效果不理想,亦或是病情紧急,怀疑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异常,则需实施手术探查,必要情况提供手术治疗,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应提高对本病诊断的重视度,通过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和参考。

临床中,诸多疾病都会引起儿童腹痛,且幼儿主诉不明确,导致临床诊断难度较高,故应选取高效的方法。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腹部B超较为常,拥有安全无创、经济性优等特点,能够将脏器和周围组织清晰展现出来,有助于疾病检出,能够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3]。然而,该方法存在穿透能力较差等不足,容易受到腹壁较厚、腹部胀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存在误诊以及漏诊情况,不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高频超声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之中,存在较短波长以及高频率的特点,能够将成像效果的精细度全面提高,对病变部位进行全面了解,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4]。通过高频超声可以展现淋巴结大小、数量以及血流情况等,有助于急性阑尾炎以及肠梗阻等其他造成腹痛疾病的鉴别,能够全面提高诊断效能,促进预后效果的优化。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淋巴结横径、纵径均高于比较组(P<0.05);研究组0级中占比低于比较组,Ⅰ、Ⅱ、Ⅲ级占比相比于比较组较高(P<0.05)。说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健康体检儿童在淋巴结大小和血流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该疾病主要有感染导致的,进而造成淋巴结炎症反应,使得淋巴结肿大以及充血,可能会造成血流信号增多,也可作为病情活跃或炎症扩散的标志[5]。高频超声可以准确判断具体情况,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淋巴结横径、纵径、横纵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意味着高频超声可以为治疗方案设计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支持和依据。

研究证实,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7.87%(46/47),和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7例患儿中,脐中淋巴结肿大27例,右下腹和脐左侧淋巴结肿大分别为13例、7例。患儿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存在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大小不一,且为散装分布,无融合。代表高频超声存在明显的影像学特点,其具备较高的诊断符合率。高频超声具备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信息,为软组织细微结构差异的发现和观察提供支持。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穿透机体内部,在衰减后由探测器接受,应用计算机处理可以形成二维或三维图像,能够清晰展现各种组织结构形态以及位置关系[6]。此外,高频超声还拥有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功能,其多普勒效应较优,在检查血管的过程中能够对血流速度和方向加以监测,获得血流量参数,为疾病诊断和评估提供支持。与此同时,高频超声空间分辨力较强,在直径低于1mm微小异常回声团块中具备较高的检出率,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7]

在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中,应提高对下述内容的重视度,并非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可确诊,一过性功能性腹痛等情况也可能会造成淋巴结肿大,故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降低误诊和漏诊风险,提高诊断可靠性[8-9]。在诊断过程中,应对患儿情况进行全面研析,提高对相关疾病鉴别的重视度,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此外,由于幼儿自制力以及自觉性差,身处陌生环境,身边为陌生人员,极易引发哭闹、亢奋等情况,对检查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10]。给予家属健康教育,讲解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注意事项以及配合事宜等,及时解答其疑问,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配合情况。与此同时,应为患儿提供情绪安抚,可通过音乐疗法、家属陪伴等措施,减轻其消极情绪,必要情况下按照医嘱提供镇静干预。对于高频超声检查而言,应提高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专业知识、先进理论的教育,完善日常练习,规范其操作行为,结合前者风险情况制定紧急预案,降低人为失误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充分发挥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11]

综上所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具备突出的诊断价值,可以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和依据,确保患儿健康安全,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璐.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09):90-92+96.

[2]甘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4):3756-3758.

[3]云永子,张雪梅,陶阳,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及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07):76-79.

[4]李燕,李凤梅,石得荣,等.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6.

[5]陈鑫,李凤梅,石得荣,等.高频超声在辅助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及准确率影响评价[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39+43.

[6]曹旭峰,卫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7):67-69.

[7]李艳辉,赵晨希,杨爽灵,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01):60-62+66.

[8]胡艳萍.高频超声与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率及价值探析[J].当代医学,2021,27(28):131-132.

[9]胡惠坚,李慧,罗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影像特征[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2):106-107.

[10]丁苇,方北,黄小平,等.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13):165-167.

[11]褚世红,傅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7):109-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