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操康复训练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呼吸操康复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慢阻肺;康复治疗
正文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症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COPD的病因复杂,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临床中公认的最主要病因是长期吸烟。尽早进行有效干预,例如戒烟、避免有害气体暴露、规范治疗等,疾病进程会十分缓慢,病程可能会持续非常缓慢,甚至治愈。Cai[2]等人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呼吸锻炼对慢阻肺患者在运动能力、肺功能、生活质量、吸气肌肌力和呼吸困难等方面均有积极效果,且不同的锻炼方式各有优势,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本次实验是研究呼吸操康复训练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编号,将奇数编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编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47-72岁,平均年龄60.58±10.74岁,男女比例32:13;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3]中对慢阻肺的患病等级划分,其中轻度患者17例,中度患者22例,重度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0.33±10.69岁,男女比例29:16,其中轻度患者16例,中度患者24例,重度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慢阻肺GOLD等级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对比。
纳入标准:经我院临床确诊为慢阻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4]诊断标准;配合度高;临床资料完整;接受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器官严重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有认知、语言、听力障碍,无法进行良好沟通;处于COPD终末期;住院时间≤7d。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包括入院宣教、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管理、压疮护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出院宣教等常规治疗措施。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操康复训练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模式,包括以下措施:
①病情评估:在开展训练之前为对患者的肺活量、1秒用力呼吸气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日常生活质量等全方面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呼吸操康复训练和呼吸训练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措施,强调其对于慢阻肺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确保能够理解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康复干预措施。
③放松训练:患者穿着宽松、舒适同时保暖的衣物,采取仰卧位,在患者的头部及腰部垫上薄枕,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用温柔、清晰地语气让患者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同时放松全身的肌肉,进行简单的平静呼吸。患者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先用鼻子慢慢吸气,用嘴巴慢慢呼气,重复10-15次,让患者适应呼吸节奏。
④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膝,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用鼻子吸气时,感受腹部隆起,此时胸部尽量保持静止;用嘴巴呼气时感受腹部逐渐收缩收缩。做5-10次让患者慢慢熟悉腹式呼吸方式。
⑤呼吸操训练:取仰卧位,引导患者两手握拳,以肘关节为中心,进行小臂的上下运动,重复5-10次;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重复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重复5-10次;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后将两臂放回体侧,重复5-10次;以上动作均需要结合腹式呼吸,即患者用力时鼻子吸气(腹部隆起),放松时嘴唇呼气(腹部收缩)。患者经鼻吸气,后将嘴唇呈口哨状(缩唇)缓慢呼气,重复5-10次。以上所有呼吸操,均需要缓慢进行,且患者呼气时间要长于吸气时间2倍左右,例如患者吸气2秒,则呼气需要4秒。注意在训练期间提醒患者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或换气过度。
⑥放松调整:完成以上所有训练后,让患者再次放松平静,调整呼吸频率,持续3-5分钟。根据患者的病情每日进行1-3次,使用8-15分钟完成,次数与时间均可以相应进行加减,康复训练后期身体症状允许的患者可以选用步行呼吸、净化呼吸等站立或行走的呼吸操进行训练。
⑦观察记录:在患者训练期间需要至少1位医护人员在场进行记录,主要观察患者呼吸、心律、面色等生命体征。在患者每做完一个动作后均需要询问患者此刻的感受,如果出现头晕、眼花、胸闷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将病例排除出组。记录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无法将腹式呼吸与呼吸操相结合,可以让患者选择自然呼吸。也能够为下一例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⑧出院宣教:嘱患者每日定时进行呼吸操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家属进行督促,门诊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包括肺活量(FVC),即患者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参考值男性约为4217±690mL,女性3105±452mL,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即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第1秒所能呼出的气体容量,男性参考值3179±117mL,女性参考值2314±48ml;FEV1/FVC×100%比值<75%,提示存在肺功能通气障碍。
②血气分析:血液中的酸碱度(PH)参考值为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35-45mmHg;氧分压(PO2)参考值80-100mmHg。血气分析可以直接反应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③6min步行实验(6MWT),患者在我院封闭的20m长的走廊中,匀速行走,记录患者6min所走距离。
④SF-36生活质量量表,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导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6MWT、SF-36)使用t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组别 | 例数 | FVC(ml) | FEV1(ml) | FEV1/FVC(%)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5 | 2874±346 | 3322±413 | 1961±32 | 2347±42 | 65.51±3.14 | 73.65±4.43 |
对照组 | 45 | 2850±339 | 3043±398 | 1959±29 | 2297±35 | 65.33±3.07 | 68.91±3.79 |
t | - | 0.332 | 3.263 | 0.311 | 6.135 | 0.275 | 5.450 |
P | - | 0.740 | 0.002 | 0.757 | 0.001 | 0.784 | 0.001 |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观察组PH、PCO2、PO2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更趋近于正常值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组别 | 例数 | PH | PCO2(mmHg) | PO2(mmHg)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5 | 6.42±0.26 | 7.36±0.32 | 28.26±2.77 | 37.71±4.45 | 70.46±6.42 | 86.45±7.13 |
对照组 | 45 | 6.39±0.24 | 6.97±0.29 | 28.31±2.76 | 32.69±4.32 | 70.51±6.38 | 79.34±6.64 |
t | - | 0.170 | 6.058 | 0.086 | 5.430 | 0.037 | 4.895 |
P | - | 0.850 | 0.001 | 0.932 | 0.001 | 0.971 | 0.001 |
2.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MWT、SF-3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3 两组患者6MWT、SF-36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6MWT | SF-36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5 | 280.37±20.46 | 359.43±30.76 | 69.46±5.37 | 81.41±6.79 |
对照组 | 45 | 279.45±20.35 | 322.58±26.34 | 69.51±5.42 | 75.24±6.02 |
t | - | 0.214 | 6.104 | 0.044 | 4.561 |
P | - | 0.831 | 0.001 | 0.965 | 0.001 |
3讨论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达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我国约有1亿COPD患者饱受疾病折磨[5]。在我国COPD更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第三大死因,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也促使着医疗领域中对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的研究。
在本次实验中,在治疗措施实时之前,首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呼吸训练对COPD的有效改善作用。同时结合适当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因疾病导致的内心压力,进而导致对治愈可能性的失望,在实验过程中有数例患者表达过“这个病治不好的”“现在这样活着还拖累家人”等消极情绪,且病情越严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也越重。而姜平秀[6]的研究发现,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运动能够刺激神经中多巴胺的分泌,也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度。Jin[7]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运动锻炼时,结合呼吸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障碍,进而改善患者呼吸症状,提升肺通气与换气能力。邰小丽[8]等人的的研究中也发现,有氧运动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部功能。本次实验中,对患者实施呼吸训练操即可看作为运动锻炼,同时在患者进行呼吸操时结合腹式呼吸,结果发现,这种康复治疗模式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了患者的肺通气能力。结合使用6MWT以及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也能够明显发现患者的运动耐受力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操康复训练联合腹式呼吸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降低患者及家属因疾病所致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付玉芬,牟婷,何翔,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4,46(4):519-527.
[2] Cai Y, Ren X, Wang J, Ma B, Chen O. Effects of Breathing Exerci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24 Mar;105(3):558-570.
[3] 李姝润,陈亚红. GOLD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更新变迁20年[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4,16(6):6-12.
[4] 王凤燕,张冬莹,梁振宇,等. 面向全科医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660-3663,3677.
[5] 药飞.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制剂操作错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5):2318-2320.
[6] 姜平秀.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联合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模式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28(11):134-138,143.
[7]Jin L,An W,Li Z,et al. Pulmonary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improving pulmonary function and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J]. Am J Transl Res,2021,13(7):8330-8336.
[8] 邰小丽,周小丽,李小龙. 有氧运动联合呼吸训练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肺功能及再入院次数的影响[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3):268-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