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爱华 聂晓燕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部 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改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3.06开展院感升级管理,以2022.06-2023.06期间为对照组取常规消毒隔离管理方案,2023.06-2024.06期间观察组取PDCA循环管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抽检不合格率为5.82%,对照组不合格率为63.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82.19%,明显低于对照组97.3%,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的器械拆装、清洗流程、清洗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器械包装综合管理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总满意度98.63%,相比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69.86%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疗器械相关的合格率及综合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管理适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管理;PDCA循环;工作质量

正文


院内接诊患者数量巨大,由于患者自身携带病菌,而这些病菌会随着医疗器械及物品不断传播和转移,且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弱,发生院内感染风险较大,所以加强医院感染消毒管理工作尤为必要[1]根据以往的院感管理工作经验得知,其操作具有局限性,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的同时其日常管理技巧和方法等也有待提升[2]PDCA循环操作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其预期效果已经得到证实,能够通过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不同阶段,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并针对性寻找符合自身改进措施和方向[3]鉴于此,本文就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3.06开展院感升级管理,以2022.06-2023.06期间为对照组取常规消毒隔离管理方案,2023.06-2024.06期间观察组取PDCA循环管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期间共接收患者3339例,院感发生率为130例(3.89%),其中抗生素治疗接受率为3249例(97.30%),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7.53±2.27d。随后于2023.06开始陆续统计患者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的管理工作效率,判断PDCA循环前后院感发生情况和消毒灭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参与研究医护人员共73例,其中男17例女59例,年龄23-42岁,平均(32.45±3.87)岁。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消毒隔离管理方案,各科室医护人员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准则落实本职工作,以科室为单位做好分区规划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方案,详细操作步骤如下(1)以讲座的方式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开展PDCA循环法管理规范,让大家认识到有关于PDCA循环在院内感染消毒隔离管理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大家的管理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创建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日常管理通过的统筹和规划,根据工作责任制明确划分工作内容,并以每月为单位开展一次工作总结报告,对大家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做到奖罚分明。(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标准》为基础开展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做好基本的消毒隔离工作,使用过的污染用具需根据统一标准收纳和整理,划分指定的收纳位,定时对消毒用具的使用、归纳、及整理标准进行检查,对于抽检不合格现象及时的进行批评,并对表现良好的医护人员进行表扬,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值班护士需定期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对患者的住院环境及医务工作环境做好优化工作。(3)由院内感染消毒隔离的PDCA小组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针对下医疗用品的抽检不合格率进行总结,并统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及抗生素使用现象,同时跟踪不同环境下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的做出总结和调整,并对后续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和方向不断调整,以每一季度(4个月)为一循环周期,不断对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改良和升级。(4)每月定期根据反馈结果做出总结并制定后续修改方案,各科室做好总结报告并在会议中做出分析,大家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并明确优化策略,确保后续改良方案的落实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用品的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从氧气管、呼吸机管道、吸痰管、以及雾化管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判断抽检中检测不合格率差异。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院感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住院时间,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质量,分别从器械拆装、清洗流程、清洗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器械包装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分值区间为0-100分,分数越高器械消毒质量越好。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满意度差异,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估量表,根据最终结果将其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不同角度,最终的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9.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用品的抽检不合格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取医疗用品样品数1203份,其中观察组抽检不合格率为5.82%,对照组不合格率为63.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用品的抽检不合格率[例、(%)]

组别

样品数

氧气管

呼吸机管道

吸痰管

雾化管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203

19(1.58)

21(1.75)

17(1.41)

13(1.08)

70(5.82)

对照组

1203

184(15.30)

187(15.54)

209(17.37)

185(15.38)

765(63.59)

χ2


12.179

12.039

14.969

13.538

73.63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院感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发生院感概率为2.93%,相对低于对照组3.89%,但数据经分析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82.19%,明显低于对照组97.3%,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院感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住院时间[例、(%)]±s

组别

例数

院感发生率(%)

抗生素使用率(%)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341

98(2.93)

2746(82.19)

10.87±2.54

对照组

3339

1303.89

324997.30

17.53±2.27

χ2/t


0.139

12.404

112.987

P


0.708

0.000

0.000

 

2.3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质量

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的器械拆装、清洗流程、清洗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器械包装综合管理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质量±s

组别

样品

器械拆装

清洗流程

清洗质量

环境管理

器械包装

观察组

1203

98.25±5.13

98.36±1.45

97.35±3.24

98.25±2.17

99.74±1.56

对照组

1203

84.71±3.02

87.09±1.13

86.45±1.09

86.24±3.59

88.32±3.01

t

-

78.889

212.636

110.594

99.302

106.60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满意度差异

观察组医护人员总满意度98.63%,相比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69.86%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满意度差异[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73

46(63.01)

34(46.58)

1(9.59)

72(98.63)

对照组

73

33(45.21)

18(24.66)

22(30.14)

51(69.86)

χ2

-

-

-

-

31.181

P

-

-

-

-

0.000

 

3.讨论

医院每天接待大量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不同疾病患者集中,病原体种类繁多,受到人员频繁流动的影响,更是增加了病原体传播机会[4]。且医院环境相对封闭,病房、候诊区等空间人员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病原体易在空气中悬浮、传播,增加交叉感染风险[5]

PDCA循环在院感管理中是一个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各个环节,有效提升院感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6]。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观察组抽检不合格率为5.82%,对照组不合格率为63.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消毒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环境消毒记录不完整等,所以观察组医疗用品抽检不合格现象明显更低[7]。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82.19%,明显低于对照组97.3%,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下能够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再次检查、数据分析等方式,验证改进措施的收获效果。且观察组医疗器械相关的器械拆装、清洗流程、清洗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器械包装综合管理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PDCA循环管理下观察组能够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所以观察组医疗用品的综合管理质量明显提升[8]本次数据分析还发现,观察组医护人员总满意度98.63%,相比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69.86%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针对身体素质较弱的患者来说,也降低了互相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患者因住院导致感染病情加重而延长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9]。由此可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体现,并且在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同时,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10]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疗器械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在管理中均得到较好的提升,患者的感染风险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素珍.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6):119-120

[2] 仇雪群,刘美好,廖敏妍,曾国琼,李雪红.研究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173-174.

[3] 房媛媛.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708-2711.

[4] 魏静,肖添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手卫生执行率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0):97-100

[5] 姜晓丽,赵晶晶.PDCA循环管理联合细节护理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125-127

[6] 付卫红,洪文丽,陈梦露.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6(41):109-112.

[7] 王小娟,刘燕珍,黄梅.以人为本前提下PDCA循环法对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3):450-452

[8] 王荣荣.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与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2):126-127

[9] 马莲.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究隐患分析及措施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60,81.

[10] 李俊霞. PDCA循环管理法联合标准操作规程在手术室物表周期性清洁管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3,36(9):36-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