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评价研究——以杨浦区为例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剑敏1 吴介元1 钱敏1 倪勤通讯作者2

​1上海市杨浦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93

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社会观念也发生较大转变,尤其是“深度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主要问题,预计2050年左右高龄老人占比超10%。由此,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而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估杨浦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发现:C社区与E社区综合技术效率值达到1.000,表明其资源配置与技术水平完全有效,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优状态;D社区纯技术效率为1.000且规模效率接近上限(0.995),但因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升综合效率;而A、B、F、G四家社区虽纯技术效率均高于0.980,但受限于规模效率不足(0.959-0.993)及规模报酬递减问题,实际产出未能匹配资源投入增速,说明资源冗余或配置失衡风险。上述数据说明,社区卫生康复服务还需要增加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资源支持,强化卫生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康复服务能力,以此提高服务效率。


关键词

数据包络模型;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效率评估

正文


引言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披露的数据得知,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总人口的21.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严重。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作为一种贴近居民生活的康复服务模式,能够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全面、连续的康复支持。因此,基于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受到广泛关注。但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不能随着社会需求保障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不仅会影响社区康复服务的效用,还会对社区覆盖的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杨浦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作为分成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杨浦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以此为提升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为加快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

 

1 杨浦区卫生康复服务现状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区社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提升生活质量,整个社会有人人享有康复的迫切需求和愿望。杨浦区所属街道老年人口居多,群众有着巨大的康复需求,康复中心立足社区,面向居民,开展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社区康复服务,让更多的居民享有康复服务。

早在2005年,杨浦区就开始建设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坚持“中心、站点、家庭”三点原则,促进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给予其充裕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支持。结合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长期实践和积累,其康复服务入选2021年上海市20项社区卫生特色服务项目。同时,得到市政府、财政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注的重点项目,旨在打造一批能为居民服务的示范性社区卫生康复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动全市的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本轮社区康复能力建设,以创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为契机,加强对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整体改造,优化调整康复服务功能布局,并完成不同功能区,包括康复诊疗室、心理辅导室、运动治疗区等多方面的优化。在建设过程中,社区在配备相关康复设施设备达到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引进了智能康复设备(上肢康复机器人等)大大增强社区承接周边大量患者康复治疗需求的能力。 此外,社区也进一步加强了新的智能技术的引进,如自动预约叫号、排号系统,并将智能康复设备引进社区康复服务系统,借助数据呈现方式,更直观展现康复人群的数量、病因等,借此打通康复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提升数据共享的效率和质量,不留信息孤岛,解放医务工作者,把时间留给患者,把方便留给患者。

 

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杨浦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评价

2.1 研究假设

参考国内外有关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杨浦区7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相关数据来看,由于社区居民老龄化日益严重,对卫生康复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而公共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投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失衡现象。基于此,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由于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投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当下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能无法均衡,会导致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卫生存在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或者资源冗余情况,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偏低的情况。

 

2.2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原理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分析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因所选投入和产出指标不同,且单位不一致而带来的影响,还能够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注重的是测量决策单元(DMU)个体而非计算平均值。因此,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于测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有着独特的优势。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包括CCR模型和BCC模型

设定所研究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决策单元为,有,每个项投入和项产出,将投入向量和产出向量分别设定为:;结合杨浦区7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基本情况,其中i=1,2,3j=1,2,3k=1,2,3…,24;构造CCR模型公式1如下所示:

 

 

 

 0i=

上述模型中,对于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分别用列向量= T表示投入列向量,而= T 表示产出的列向量;ɵ为相对效率,如果ɵ=1,则认为这个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技术有效率的,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如果θ<1,则该银行是技术无效率的;λ是一个n×1维的常数向量。为了保证DEA 模型测度的结果的有效性,要求样本数量至少要大于投入、产出变量总数的两倍。

CCR模型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的BCC模型,此模型可以分别得出纯技术效率(ɵ)和规模效率:

 

 

 

N ;

模型中的变量定义与CCR模型中相同,只有N是一个n×1阶的单位向量。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于测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优势可体现为如下三方面,第一,测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需设计多个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包络分析法适用于此类研究的指标特点;第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效率时,其评价结果不受限于数据类别;第三,数据包络分析法可以进行运行效率分析,有利于对决策单元各指标间关系和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因此,这些优势使得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分析医疗卫生效率方面长期以来被广泛运用。

2.3 变量选取

参考现有关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文献,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研究选择了能为本文所用的指标,包括在岗职工数(X1)、总支出(X2)、年末资产总额(X3);产出指标确定为:总收入(Y1)、诊疗人次(Y2。相关指标定义见表1

1 相关指标定义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投入指标

在岗职工数

一年内在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的数量;包括医生人数、护士人数、合同制人员数和从事防、保工作人数的总和。


总支出

一年内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消耗和损失;包括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补助支出和其他支出。


年末资产总额

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一年年尾的资产总价值;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产出指标

总收入

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一年的经济收入总和;本文将总收入定义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


诊疗人次

一年内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各科室门诊和急诊人数总和。

 

2.4 数据处理

测算杨浦区7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各项投入同产出之比是衡量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研究对象为杨浦区7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其中5家已建设示范康复中心,2家未建设。所涉及的所有资料、数据为一手资料,均为实地调研结果,数据真实有效,但由于数据具有一定敏感性,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相关地名均采用匿名化处理。

2.5 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对杨浦区7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测评,得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DEA模型系数运算结果如表2所示。

2 杨浦区7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DEA评价结果

社区名称

决策单元
DMU

综合技术效率TE

纯技术效率
PTE

规模效率
SE

规模报酬状态

A社区

DMU₁

0.942

0.981

0.961

drs

B社区

DMU₂

0.947

0.987

0.959

drs

C社区

DMU3

1.000

1.000

1.000

crs

D社区

DMU4

0.995

1.000

0.995

irs

E社区

DMU5

1.000

1.000

1.000

crs

F社区

DMU6

0.985

0.995

0.990

drs

G社区

DMU7

0.978

0.985

0.993

drs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杨浦区7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综合技术效率值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其中,C社区(DMU₃)和E社区(DMU₅)的综合技术效率(TE)均为1.000,表明这两家示范康复中心在现有资源投入下实现了完全有效的产出,资源配置与技术水平均达到最优状态,处于规模报酬不变(crs)的理想均衡阶段。D社区(DMU₄)虽未完全有效(TE=0.995),但其纯技术效率(PTE=1.000)已达最优,规模效率(SE=0.995)接近上限,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irs)阶段,说明通过适度扩大服务规模或增加资源投入,可进一步释放潜在效率空间。相比之下,F社区(DMU₆)和G社区(DMU₇)作为示范中心,综合技术效率值(0.9850.978)显著高于非示范中心的AB社区(0.9420.947),但两者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drs)现象,反映出其投入增速高于产出增速的共性矛盾,需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调整资源冗余部分以提升产出弹性。另外,7示范康复中心的纯技术效率(PTE)均高于0.985,尤其是CDE社区达到技术效率完全有效,说明示范建设对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作用。然而,非示范中心的AB社区在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上的短板更为突出,其规模报酬递减趋势(drs)表明现有投入已超过最优规模阈值,存在资源闲置或配置失衡风险。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提升策略

3.1 增加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资源支持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与要求,结合居民对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需求,建立能够全方面覆盖人群和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同时,给予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更丰富的资源扶持,包括医疗设备(理疗仪、康复训练器材等)、培训平台等,便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康复需求。同时,推动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远程康复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3.2强化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

围绕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强化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一是根据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涵盖康复理论、实践技能、患者沟通等内容;二是邀请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和实践指导,提升基层康复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和绩效评价挂钩;四是支持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3.3 提高社区卫生康复服务能力

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方式,发挥优质社区卫生康复服务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对现有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去除繁琐不必要的环节,建立从患者初诊、康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到康复随访的一站式连贯服务流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阅与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社区居民常见的疾病类型与康复需求,除了开展常规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项目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在岗职工、专业医生等的培训,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提升提供夯实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也可以与福利院、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康复服务经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杨浦区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评价发现,研究的7家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机构只有C社区和E社区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得分上均等于1其他5家社区均低于1说明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增加社区卫生康复服务的资源支持,强化卫生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实现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效率的目标,满足居民对康复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宇涵,龚玉枝,汪晓晴,.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模式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25,39(04):661-668.

[2]李瑞风, 闫娟娟, 梁蕊缨. 山西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分析及效率评价[J]. 中国卫生经济, 2024, 43 (03): 39-43.

[3]郭洒洒, 鲁超.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模型的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 45 (09): 867-871.

[4]谢欣照, 吴子怡, 王可欣,.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三甲公立医院临床科室运行效率评价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24, 38 (10): 39-42.

[5]陈丽, 朱立燕, 倪小荣.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运行效率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24, 51 (23): 4327-4332.

[6]张亚娟, 朱平华, 杨海秀. 广西民营医院运行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 14 (04): 21-27.

[7]张文会, 陈熙睿. 基于CCR模型的中小城市公交运行效率评价方法[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 26 (05): 18-27.

[8]方静, 肖玮, 余彦婕. F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运行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J]. 中国卫生产业, 2024, 21 (06): 210-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