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杨梅1 刘桂苹通讯作者2 朱为梅3 李学章3

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职业病科650000

摘要

目的:关于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预后分析。方法:取2020.10-2023.10期间,收集3年内该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肺功能、血气指标、自理能力评分、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判断营养干预所带来的积极改善作用。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MAMC、以及TSF各营养指标的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VC),以及血气指标(PaO2、PaCO2)恢复效果明显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治疗后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患者治疗后1周、3周的6min步行距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营养指标及肺功能恢复质量明显提升,预后恢复状态也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营养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病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有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大多是由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导致[1]。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大约有30%左右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伴随有BMI降低的现象,主要是患者在长时间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影响下,因高代谢状态和呼吸功能增加,同时有感染、发热等现象,会引起应激反应的发生而导致能量消耗过度出现的营养不良现象[2]。而营养不良又会导致患者呼吸肌无力,肺通气水平不达标,长时间影响下导致免疫力降低,形成恶性循环[3]。鉴于此,本文就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预后分析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10-2023.10期间,3年内本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其中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10,年龄下限值59岁、上限值77岁,年龄中位数(68.53±2.71)岁;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8例,年龄下限值58岁、上限值77岁,年龄中位数(67.42±2.94)岁。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具备可比性(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氧疗等常规临床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宣教能够自主进食的患者,只需要保持营养均衡,按照患者日常能量消耗需求,确保每日营养元素的摄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由营养科、医疗、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师组建营养干预小组,共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理的营养干预方案。并以通俗、简单的方式为患者讲述营养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Harris-Benedict计算每位患者的基础能量消耗(BEE)。根据计算结果保证患者日能量供应最低

值,为避免高热量负荷引起食欲下降,每日少量多次给予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能全力液,(能全力)TPN营养液制剂主要是是由50%的葡萄糖,及等量混合氨基酸注射液配制而成,并含有适量的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持续干预1个月。对于年龄较大,意识水平低且伴随有胃反流现象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巡视力度,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鼻肠管营养治疗,定时为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判断当前阶段患者是否需要配合肠道益生菌、膳食纤维等进行营养补充,确保其是否存在肠内营养液不耐受现象,若治疗中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胃肠道腹反应或胃潴留现象等,及时反应至营养科,并及时的做出调整等。本次研究中,还定时安排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科学知识的科普宣教,首先让患者正确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原理及治疗,在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可以为患者进行简要的传达,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结果所带来的改变和效果。并着重强调在治疗中采取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早期存在的风险事件能够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定时为患者开展营养评估,积极采取营养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各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分别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上臂肌围(MAMC)、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各指标的恢复进度。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改善差异,使用肺功能仪,鉴定最大用力呼吸容积,分别取3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从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方面观察肺功能恢复效果,计算其FEV1/FVC结果。同时配合抽桡动脉动脉血送检验科做血气检测患者血氧分压(Pa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的改善。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后患者预后恢复水平,使用自理能力barthel评估生活质量进步空间,0-100分,分值越高预后自理能力越好。并记录治疗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效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不同时间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各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MAMC、以及TSF各营养指标的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各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例、(%)]

组别

例数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MAMC

TSF

观察组

40

34.62±5.38

55.63±2.95

113.52±9.68

249.63±5.57

24.63±4.55

11.57±2.89

对照组

40

28.44±5.09

51.04±4.47

105.42±13.95

154.23±4.08

20.13±3.42

10.03±2.14

χ2

-

5.597

5.749

3.890

92.689

5.303

2.87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5

 

2.2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改善差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VC),以及血气指标(PaO2PaCO2)恢复效果明显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改善差±s


类目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治疗前

FVC

1.83±0.52

1.84±0.51

0.092

0.927

FEV1/FVC

63.42±8.53

63.87±8.02

0.258

0.797

PaO2kPa)

9.43±0.85

9.46±0.92

0.161

0.873

PaCO2kPa)

6.17±0.52

6.13±0.55

0.355

0.724

治疗后

FVC

2.45±0.63

2.01±0.46

3.784

0.000

FEV1/FVC

72.33±5.89

67.43±6.52

3.741

0.000

PaO2kPa)

11.38±0.94

10.05±0.43

8.631

0.000

PaCO2kPa)

5.13±0.02

5.87±0.61

8.133

0.000

 

2.2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比较(P0.05);营养干预治疗后经barthel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患者治疗后1周、3周的6min步行距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   对比营养干预治疗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例、(%)]

组别

例数

barthel评估

6min步行距离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3周

观察组

30

83.89±6.04

239.54±30.87

253.37±42.67

267.85±50.13

对照组

30

76.52±6.37

239.67±30.82

283.94±43.55

302.57±53.88

t


4.599

0.016

2.746

2.584

P


0.000

0.987

0.008

0.012

 

3.讨论

随着社会脚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大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也开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甚至有年轻化发展现象。传统的临床护理中,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忽略了患者的整体临床感受,导致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并未得到改善,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4]。而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营养干预方案,则将患者的预后康复放在了重点关注位置,全方位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

据有关数据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当中50%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主要是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消化系统级胃肠道运转能力弱,受到疾病症状的影响也会导致适量降低护食欲减退[5]。而且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气道官腔狭窄或气道重构现象,从而形成气流阻力加大,只是正常的呼吸就需要耗费较大的能量,导致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迅速消耗,从而形成营养不良现象[6]。临床总结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营养不良表现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肌肉直径等指标异常[7]。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肺功能(FVC、FEV1/FVC),以及血气指标(PaO2PaCO2)恢复效果明显更佳(P<0.05);主要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各身体机能出现相应的下降,导致其呼吸肌力和免疫防御力降低,所以在营养干预后明显可见其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9]营养干预治疗后经barthel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患者治疗后1周、3周的6min步行距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时间长,患者在长时间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担心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且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中,由于需要卧床保持静养状态,从而形成低氧血症或肺功能活动度降低,导致日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活动受限,整体预后生活质量低[10]。所以本次研究中针对性患者的预后恢复做出判断,配合营养干预后提升患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不足的现象,在促进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的同时,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测试结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11]

综上所述,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各营养指标、呼吸肌力、以及肺功能改善效果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巧格.重症喂养流程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和心肺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4):495-497

[2] 邓小春,冉亚萍,吴海燕,马群华,高建琼,王剑.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21,20(8):50-55

[3] 郑开红.营养支持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17-19

[4] 李树铁,朱晓勃,左路广,徐博文,王雪梅,黄晓梦,李福龙.早期高蛋白营养联合康复运动在有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23,29(7):1159-1164

[5] 李莉,陈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20-24

[6] 耿全利,唐云侠,何楠.营养支持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243-244

[7] 殷雅琴,张雪锋,钱芳,李娟,王敏丽,杨凯丽.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5):410-412

[8] 程明琨,吴冠楠,王晓静,海洁.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39[J].安徽医药,2022,26(9):1804-1809

[9] 金惠仙,李小丽,姚安军,胡桂芬.医院-社区-家庭营养干预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22,44(22):2405-2409

[10] 周万锦.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改良呼吸操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6):127-130

[11] 李卫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纵横,2022,51(4):84-86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