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检人群的静脉采血护理服务改进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李小琴,孔艳艳

十堰市郧阳区单采血浆站有限公司 442500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体检人群的静脉采血护理服务改进措施及满意度。方法:研究样本为我站体检者,样本数量总计:68例,采取单双号分发法将各组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34例,改进护理服务),之后分析各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心理状态、疼痛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人群在进行静脉采取中,采取护理服务改进措施,可有效提升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供体检者依从性,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体检人群;静脉采血;护理服务;改进措施;满意度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体检为预防疾病及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关注[1]。静脉采血是体检中最常见的检测项目,其也是医师分析病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因采血为侵入性操作,大多体检者因恐惧穿刺而产生恐惧情绪,对采血操作产生应激性反应,可能干扰体检采血,影响体检流程的顺利进行[2]。同时因采血护理服务有着不足之处,缺少对体检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安慰,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体检者在采血后进行揉搓还会出现不良事件[3]。良好的采血护理服务可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及采血质量,为血液检查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体检者的满足度,因此改进采血护理服务刻不容缓[4]。为了分析基于体检人群的静脉采血护理服务改进措施及满意度,本次研究一共抽取了68例体检者作为研究样本,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6月,本次研究的68例样本均来自到我体检者,并将其分为两组,一个小组为观察组,另一个小组为对照组,每组有相同数量的体检者(34例)。对照组体检者年龄22-72岁,均值(38.21±3.76)岁,观察组体检者年龄23-71岁,均值(37.18±3.65)岁,对研究中所涉体检者的基本信息予以对比分析,数据差异不大(P>0.05),因此可纳入分析。

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体检且非医学专业人员;(2)体检者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及认知能力;(3)临床各项资料齐全无缺项者。

排除标准:(1)由于外在因素或者个人因素中途退出研究者;(2)精神状况存在异常者;(3)存在晕血、凝血障碍等体检者。

1.2方法

对照组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体检者在静脉血采集之前,核实其姓名并确定,掌握其是否为空腹状态,确定后予以静脉穿刺采血,选取直向及弹性良好的上肢静脉血管,整个操作要保证无菌性,在静脉采血后,使用医用棉签按压采血的部位,之后需要按压3-5min。

观察组体检者实施改进护理服务:(1)改进采集室的环境:维持采集室得到整洁与干净,对标志予以合理设计,在此期间可在等待区域,放置报纸、糖块及健康宣教手册,并在等待区域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来等待体检。(2)改进采血技术:护理人员需将自身操作能力不断提升,掌握体检者血管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层次及深浅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无痛穿刺技巧,以此确保穿刺过程中恰当的力度,在对不同体检者的血管予以评估,确保穿刺一次成功。当体检者本身年龄较大或者对于采血的耐受度不强,可适当加快采血速度。静脉血采集前,需要检查采集器的有效性及针头情况。并及时更换有问题的设备,确保采集质量。在展开静脉血期间,不要牵拉采集针,维持引流管的顺直。(3)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学习服务礼仪,确保为静脉血采集时,维持比较礼貌的态度,针对有疑问的体检者,需要耐心解释。在静脉血采集之前,需评估体检者的心理状态,主动询问体检者有无晕血及晕针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介绍静脉血的采集过程,充分说明注意事项,使其提升依从性,当体检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时,可在穿刺之前,与体检者沟通降低其警惕性,分散其注意力。当体检者存在晕针及晕血等情况,需要在开展静脉血采集前做好保护的措施,防止体检者出现意外。采集血液后,需要对体检者观察5分钟,并当其出现不适症状时,可引导体检者做其他检查,为避免长时间空腹引发低血糖,可告知完成采集后及时就餐,并引导体检者按压穿刺点,防止穿刺位置发生渗血。(4)疼痛护理:因静脉采血为有创性操作,穿刺时可能会有疼痛感,可与体检者聊天,转移注意力,使其减轻疼痛。

1.3评价标准

1.3.1各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

根据我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了技术水平、礼仪服务、采血环境、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该量表各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体检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3.2各组心理状态对比分析

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评分)对各组体检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各量表分数区间均为30-50分,分数越低,体检者心理状态越佳[5]

1.3.3各组疼痛程度对比分析

VAS评分表对体检者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分数区间均为0-10分,分数高则代表体检者的疼痛情况严重,分数低则代表体检者的疼痛情况较轻[6]

1.3.4各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包括穿刺点肿胀、疼痛及穿刺点淤血

1.3.5各组依从性对比分析

根据我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为百分制,并分为完全依从(90分以上)、部分依从(75-90分)及不依从(75分以下)等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

1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技术水平

礼仪服务

采血环境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观察组

34

92.89±1.96

93.26±1.11

92.07±1.31

90.09±1.29

94.07±1.12

对照组

34

70.01±1.16

71.95±1.23

71.09±2.01

70.19±1.34

73.91±4.01

t值

-

58.577

74.998

50.989

62.384

28.234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组间心理状态对比分析,详情见表2。

2两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改进前

改进后

改进前

改进后

观察组

34

42.47±3.69

32.21±3.18

45.54±3.18

31.47±0.72

对照组

34

43.46±3.71

40.09±2.74

44.45±3.19

36.61±2.14

t值


1.103

10.946

1.411

13.274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3组间疼痛程度对比分析,详情见表3。

3两组疼痛程度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对比(分)

改进前

改进后

观察组

34

5.02±1.03

1.52±0.65

对照组

34

5.04±1.01

4.32±0.94

t值

-

0.080

14.286

P值

-

P>0.05

P<0.05

2.4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详情见表4。

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分析(n,%)

组别

例数

穿刺点肿胀

疼痛

穿刺点淤血

发生率

观察组

34

0(0.00)

1(2.94)

1(2.94)

2(5.88)

对照组

34

2(5.88)

4(11.76)

2(5.88)

8(23.53)

χ2

-

-

-

-

4.221

P值

-

-

-

-

P<0.05

2.5组间依从性对比分析,详情见表5。

5两组依从性调查分析(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次

不依从

总依从率

观察组

34

18(52.94)

15(44.12)

1(2.94)

33(97.06)

对照组

34

14(41.18)

10(29.41)

10(29.41)

24(70.59)

χ2

-

-

-

-

8.785

P值

-

-

-

-

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检已然成为人们对自身健康情况进行了解和对各种疾病预防及发现的方式。在为体检者展开健康体检期间,静脉血采集一直为常规的体检项目[7]。通过对静脉血液的采集,可全面了解体检者的身体机能及病理改变,为各种疾病的发现及诊断提供明显的帮助。但在实际展开静脉血采集期间,因采集本身为有创护理操作,体检者在静脉采血时往往会因为过度恐惧、紧张而使机体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状态,例如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外周阻力下降、血管短暂扩张等[8]。因此,护理人员为了确保静脉采血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操作。以往常规护理操作已经不能满足体检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在改进护理措施中,浆站需要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并对献血浆者的心理予以评估,给予相应的心理鼓励及安慰,转移注意力[9-10]。在体检者接受静脉血采集过程中,疼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是由于静脉血采集的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会对体检者的皮肤、血管完整性产生破坏,此过程中体检者的神经末梢会受到明显的刺激,进而导致体检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而有效的沟通是对体检者注意力进行分散的最好方法,可以让体检者皮肤和肌肉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因此可降低体检者的疼痛感。同时在拔针及扎针要准确与迅速,也可减轻疼痛[11-12]。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各项评分及总依从性率较高;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这是因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从环境、操作及关怀等方面优化静脉血采集的护理服务,从心理方面建立信任及舒适的感觉,之后对体检者的心理方面进行重视,将其作为开展护理服务的重心,确保体检者配合各项护理服务的实施,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改进后的护理服务可以对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的体检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地和体检者进行沟通,将采血时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体检者及家属,提高体检者的依从性。并且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精准地找到合适的血管以及穿刺角度,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缓解体检者的疼痛。

综上,对静脉采血体检者实施改进后的护理服务措施,对提升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疼痛程度,缓解体检者的负性情绪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秀兰,孙凤霞.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童入托体检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6):173-176.

[2]张方方,李楠,田亚丹.以循证问题为导向的采血护理在老年静脉采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24,43(19):152-155.

[3]李美燕.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4,53(03):335-337.

[4]刘艺英.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4,53(01):240-242.

[5]梁敏.体检中心应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4,(02):111-113.

[6]郭佳.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7):150-153.

[7]张倩.心理安抚对体检采血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7):126-128.

[8]孙桂华.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187-189.

[9]徐卫珍.应用“小红花”作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采血的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2023,39(04):85-87+117.

[10]李雪梅.沟通方法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的应用优势评价[J].智慧健康,2023,9(07):264-267.

[11]刘丹,张迪,刘晓燕,等.强化心理辅导对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2):1524-1526.

[12]谢永霞,苏瑞丽,姜金华.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2):110-112.

姓名:李小琴, 性别:女,,籍贯(省市):湖北郧阳,出生年月:1989.07.14,学历:本科,职称:中级职称(护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