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在院内产妇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雷飞燕 周海燕 罗霞 王圣姝 李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重庆 400042

摘要

目的:分析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在院内产妇纯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460例母婴同室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有230例产妇,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观察组则采取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分析后,实施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护理指导,所调查指标为母乳喂养率及乳汁充足时间及喂养指导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乳头皲裂率及乳汁充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中,基于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分析产妇情况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将有效降低乳头皲裂事件,促使新生儿顺利哺乳,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母乳喂养;乳头皲裂;乳汁充足时间

正文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多,部分产妇居家后在多因素影响下可能停止母乳喂养。而初产妇对自身角色及定位适应性不高,加之无分娩及哺乳经验,在母乳喂养期间面对阻碍多[1]。但母乳作为新生儿成长的营养物质,不仅对新生儿成长有益,对产妇激素分泌及健康状态恢复均有显著的效果。我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中,将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50%作为一项目标,但实际上,母乳喂养率依旧处于中低水平,并未达到预期标准[2]。为此,在产后,医护人员需要为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指导,使其坚持母乳喂养,以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更改其他喂养方式[3]。本研究中,将打破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现状,以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客观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能力及相关问题,并实施针对性喂养指导,促使产妇对母乳喂养有积极性,最终形成母乳喂养习惯,降低乳头皲裂等事件发生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460例母婴同室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有230例产妇。纳入标准:①足月妊娠、单胎;②初产妇、住院时间2-5d;③临床资料健全。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母婴分离者,住院时间低于2d;③并未完成本次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分娩方式

观察组

230

31.32±1.92

自然分娩148例、剖宫产82例

对照组

230

31.28±1.78

自然分娩147例、剖宫产83例

x²/t


0.232

0.009

P


0.817

0.922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干预,分娩前及分娩后3d内,护理人员以口头指导及健康手册、视频资料融合的方式,向产妇阐述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等方面,多角度阐述母乳喂养的优势。指导方法含接姿态及喂养体位等。

观察组:为产妇实施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评估,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①评估方法:护理人员提供母乳喂养评估前,需要经过施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培训,掌握工具的应用方法(评估内容,怀抱姿态:婴儿支撑良好;贴近母亲身体;头、颈部对着乳房;鼻尖对准乳头;母亲轻松舒适,该评分中分为0分、1分、2分,0分为没有或者仅有1-2点实现,1分则有3-4点实现,2分全部实现。含接:项目是积极寻乳;嘴巴张大;快速包裹整个乳头及大部分;维持良好含接,0分则表示没有一点或者1-2点实现;1分3点实现,2分4点全部实现。吸吮:项目为宜有效的吸吮模式;婴儿独立完成吸吮。0分无效吸吮,或者频繁含接后脱离,1分部分有效吸吮,但需鼓励和刺激,2分为有效吸吮)。②母乳喂养指导:基于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根据调查后评分结果实施(该评估量表含有4个项目,每个2分,共计8分,分值高说明产妇母乳喂养技能掌握好,而评分高产妇持续母乳喂养概率高)。比如,分值低于8分,需实施母乳喂养指导,早期喂奶期间,指导产妇在喂奶前先按压乳头,将乳汁挤出,便于新生儿感受与刺激。每次哺乳后,在乳头涂抹乳头膏、乳头保护罩,以此预防乳头皲裂。在实际喂养期间,护理人员辅助操作,帮助产妇及婴儿早期接触,并指导其正确的喂养姿态。让新生儿识别乳头,并形成吸吮习惯,确保其喂养成功。指导产妇挤压手法,将体内残余乳汁清理,以免乳房肿胀。护理人员提供喂养指导期间,与产妇建立积极的联系,当产妇及新生儿情绪稳定后,需实施袋鼠护理,此过程中正确指导产妇新生儿喂养技术,使产妇不断形成母乳喂养意识,增强喂养信心。离院前1d,护理人员与产妇预留联系方式,等待产妇出院后存在不理解问题,可通过微信咨询,护士及时为产妇解答问题。每周开展1次电话随访,询问产妇是否面对喂养难题,了解新生儿情况,提供科学的产后喂养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率:调查指标为出院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即并未喂养其他固体食品,新生儿以母乳为主。

②乳汁充足时间:调查乳汁充足时间,及产后乳汁满足新生儿的喂养需求,一般在产后3d分泌足量的乳汁。

③喂养指导满意度:以统一满意度量表调查,调查方式为不记名,涵盖入院接待、病房环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心理支持、健康宣教多个方面的满意程度。评估指标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④乳头皲裂率:据乳头情况调查,包括乳头红、裂开、时有出血、哺乳时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汁充足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汁充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汁充足时间对比(±s,n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率

乳汁充足时间(h)

观察组

230

198(86.08)

64.87±12.46

对照组

230

163(70.87)

70.27±11.75

x²/t


15.767

6.454

P


0.001

0.001

2.2组间母乳喂养指导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组间母乳喂养指导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230

154(66.96)

57(24.78)

19(8.64)

211(91.74)

对照组

230

125(54.35)

71(30.87)

34(14.78)

196(85.22)





4.798

P





0.029

2.3两组产妇乳头皲裂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乳头皲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两组产妇乳头皲裂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乳头红

裂开

时有出血

哺乳时疼痛

发生率

观察组

230

3(1.30)

10(43.47)

4(1.74)

2(0.87)

19(8.26)

对照组

230

6(2.61)

16(6.96)

10(43.47)

4(1.74)

36(15.65)






5.968

p






0.015

3.讨论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理想的营养源,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位置。据调查显示,婴儿出生1h后开始母乳喂养,在初期6个月内需要纯母乳喂养,而6个月后可添加辅食进行喂养[4]。其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优质蛋白、脂肪及乳糖等,此类物质营养比例适合,可被婴儿吸收,自全面位满足婴儿的发育需求。母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及乳铁蛋白、溶酶菌等物质,此类物质如同坚固防线,可提升婴儿免疫力与抵抗力,可降低其感染及腹泻等疾病风险性[5]。母乳喂养在6个月内,婴幼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低,腹泻率也随之降低,兦喂养也可降低婴幼儿肥胖率及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在母乳喂养期间,母婴相互接触及眼神交流,可较大程度增强母婴情感,使婴儿感受到母亲关怀,在产后获得安全感,对婴儿心理及情感发育具有显著的效果[6]

自临床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现状分析,院内产妇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产后24h纯母乳喂养率在40%左右,产后48h纯母乳喂养率在60%左右,产后3d纯母乳喂养率降低,说明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面对难题。产妇自身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是突出问题,部分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掌握不足,导致新生儿吸吮困难,在外界因素干扰下,动摇母乳喂养信心[7]

本研究中以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干预,该喂养模式可提升纯母乳喂养率,哺乳技能需要后天学习,掌握技能多,喂养成功率高。本研究中,基于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提升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其原因是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可分析母乳喂养是否存在困难问题,而针对分值低产妇,实施针对性指导,尤其是预防产妇发生乳头皲裂等问题[8]BBAT量表囊括抱姿、含接、吸吮、吞咽相关项目,单个项目0-2分评估,总计9分,分值高则表示母乳喂养效果好。经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后,医护人员可迅速及准确发现母乳喂养相关问题,若抱姿分值低,说明产妇并未掌握怀抱技术,影响婴儿及乳房的接触效果。含接得分低表示婴儿无法挣扎含住乳头,吸吮困难同时,无法刺激乳汁分泌,吸吮及吞咽分值低说明婴儿吸吮力量不足或者吞咽异常,对乳汁摄入产生影响。据调查显示[9]BBAT工具评估后,将提升母乳喂养的准确率,并促进产妇早期泌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汁充足时间比对照组短。其原因是经过BBAT工具培训后,护理人员明确过往喂养不到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学会快速评估及指导产妇尽快分泌母乳的方法,不仅能帮助护士快速评估,也可适应情景,并客观评估,使母乳喂养问题具体化,针对性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在乳汁充足后,制定个性化的母乳喂养计划。针对母乳喂养能力差的产妇,实施强化指导,进一步提升母乳喂养技能,并促进母乳成功喂养。BBAT工具评估后的针对性护理,也可降低乳头皲裂发生率,乳头皲裂将影响到喂养过程,发生皲裂的原因与产妇怀抱不合理及乳头畸形、婴儿口腔因素相关。据调查显示[10],产后6周内,30%左右产妇发生乳头皲裂,致使产妇乳头疼痛,影响其哺乳效率。而BBAT工具评估抱姿及含接等过程,将快速识别产妇母乳喂养问题,培训其母乳喂养技能,改善喂养姿态及怀抱体位等,自源头预防皲裂。自满意度看,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其原因是BBAT工具自多方面进行指导,培养产妇母乳喂养期间的专业技能,提供全面及优质化服务,护士与产妇交流频率增高,减少母乳喂养相关问题发生率,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亲适应新角色,强化产妇对护士的信任度。总体看,本研究设计各个观察指标,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效果好,体现了BBAT工具为母乳喂养指导的效能,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未来还需拓展研究指标、丰富护理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中,实施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评估及指导后,可提升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乳头皲裂概率,提升产妇对喂养指导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kumah Bih Mambo, Mary Chia Garba, Fongang C. Landis.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 Practices, Knowledge and Challenges amongst Mothers with Children 0-6 Months in the Bamenda II Municipality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ameroon[J].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Medical Research, 2024, 36 (12): 170-181.

[2]韦香玉, 涂业秀, 陈燕平, 唐慧, 罗晶晶, 叶香兰, 赵晓芬. IMB模式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23, 13 (13): 96-99.

[3]吴雪美. 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配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2, 35 (16): 178-180.

[4]李怡轩, 周雅琴, 毛平, 袁青, 隆益香. Bristol母乳喂养评估工具的修订及其诊断性评价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2, 39 (04): 1-4.

[5]邓雨峰, 朱晓芳. 基于量化评估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2, 37 (04): 728-731.

[6]沈素琴, 张红, 沈燕. 自我效能理论下的伴侣参与式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评价[J]. 心理月刊, 2021, 16 (21): 112-114.

[7]孙丽美, 张波, 姚月桐, 段志英. LATCH母乳喂养评估表在产妇住院期纯母乳喂养实践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 28 (07): 46-48.

[8]吴建敏, 张胡, 杜勇.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 (35): 114+117.

[9]李艺君, 李云波, 方羽翠, 黄春秒, 夏利平. 居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技能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 (29): 116-117.

[10]沈子晨, 李妍, 甘梦雯, 韦嘉洁, 曹卫平. 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对初产妇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 循证护理, 2020, 6 (09): 927-9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