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化疗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施慧婕

安徽省泾县医院肿瘤内科 24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ECT化疗即为表柔比星E+环磷酰胺C+紫杉醇T)和观察组(30例,曲妥珠单抗+ECT)。比较两组不同方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53)、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结果 两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CA125、CEA和CA153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CEA降幅最显著(t=16.039)。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IL-6降幅最显著(t=22.4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6.67% vs 30.00%,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乳腺癌;曲妥珠单抗;ECT化疗;肿瘤标志物

正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1]。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24.2%,其中约20%-30%为HER2阳性亚型。HER2阳性乳腺癌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复发转移等特点,传统化疗方案对其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HER2靶向药物显著改善了这类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方案与单纯ECT化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4月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43.72±3.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确诊HER2表达为3+或FISH检测阳性。行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TNM分期:II期24例,III期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ECT化疗)和观察组(曲妥珠单抗+ECT),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标准ECT化疗方案(表柔比星75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静脉滴注,联合紫杉醇80mg/m²在第1、8、15天给药);观察组在ECT方案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首剂8mg/kg,维持剂量6mg/kg,每3周1次)。两组均进行4个21天周期的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后预防性口服地塞米松8.25mg。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包括治疗前后的CA125、CEA、CA153)检测、TNF-α、IL-6、IL-1β水平测定,以上实验室检测项目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检测仪器为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ADVIA Centaur XP。并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方案后的不良发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

治疗前两组CA125(55.69±5.65 vs 55.54±5.51 U/mL)、CEA(15.72±1.49 vs 15.43±1.36 ng/mL)和CA153(45.64±4.46 vs 45.45±4.32 U/m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A125:24.43±3.15 vs 38.85±3.82 U/mL,t=15.951;CEA:5.45±0.81 vs 9.38±1.07 ng/mL,t=16.039;CA153:34.54±2.48 vs 42.19±3.25 U/mL,t=10.249,均P<0.001),其中CEA降幅最为显著(65.4% vs 40.3%)。见表1。

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治疗前后水平比较`x±s

组别(n

CA125
(U/mL)

CA125
(U/mL)


CEA
(ng/mL)

CEA
(ng/mL)


CA153
(U/mL)

CA153
(U/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30

55.69±5.65

38.85±3.82


15.72±1.49

9.38±1.07


45.64±4.46

42.19±3.25

观察组30

55.54±5.51

24.43±3.15


15.43±1.36

5.45±0.81


45.45±4.32

34.54±2.48

t

0.104

15.951


0.787

16.039


0.167

10.249

P

0.917

<0.001


0.434

<0.001


0.867

<0.001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TNF-α(305.87±11.31 vs 306.36±11.82 μg/L)、IL-6(73.28±5.46 vs 73.45±5.72 ng/L)和IL-1β(171.63±10.59 vs 172.38±10.74 pg/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63.42±5.67 vs 95.26±6.85 μg/L,t=19.612;IL-6:31.64±2.93 vs 49.57±3.25 ng/L,t=22.443;IL-1β:85.37±6.25 vs 98.36±7.83 pg/L,t=7.101,均P<0.001),其中IL-6降幅最为显著(56.9% vs 32.3%)。见表2。

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水平比较`x±s

组别(n)

TNF-α
(μg/L)

TNF-α
(μg/L)


IL-6
(ng/L)

IL-6
(ng/L)


IL-1β
(pg/L)

IL-1β
(p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30

305.87±11.31

95.26±6.85


73.28±5.46

49.57±3.25


171.63±10.59

98.36±7.83

观察组30

306.36±11.82

63.42±5.67


73.45±5.72

31.64±2.93


172.38±10.74

85.37±6.25

t

0.164

19.612


0.117

22.443


0.272

7.101

P

0.870

<0.001


0.906

<0.001


0.786

<0.001

 

2.4 两组安全性

30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观察组)与30例单纯ECT化疗(对照组)的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肝肾功异常(6.67% vs 6.67%)、骨髓抑制(10.00% vs 10.00%)、心脏毒性反应(6.67% vs 3.33%)和胃肠道反应(6.67% vs 6.67%)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6.67%(χ²=0.102,P=0.749)。见表3。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n)

肝肾功异常

骨髓抑制

心脏毒性反应

胃肠道反应

总发生率

对照组30例

2(6.67)

3(10.00)

1(3.33)

2(6.67)

8(26.67)

观察组30例

2(6.67)

3(10.00)

2(6.67)

2(6.67)

9(30.00)

χ²值





0.102

P值





0.749

 

3 讨论

从本专题研究可知曲妥珠单抗与ECT化疗方案联用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从分子及药理机制分析可知,该单抗药物能够高选择性地识别并结合HER2受体的胞外区,通过多重途径实现抗肿瘤效应[2-3]。曲妥珠单抗通过双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4]:一是特异性阻断HER2与HER1/HER3的结合,抑制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干扰肿瘤细胞增殖;二是促进HER2受体内化降解,降低细胞表面HER2表达水平[5-6]。本研究观察到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证实了这一作用机制。其中CA125、CEA和CA153等肿瘤相关抗原的水平变化能够客观反映疾病活动程度,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明显改善充分证明了联合方案的抗肿瘤效果。

研究发现联合治疗显著降低了促炎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和IL-1β[7]。这些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TNF-α通过NF-κB通路促进肿瘤侵袭,IL-6既能刺激肿瘤生长又抑制免疫功能[8]。药物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同时激活NK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从而改善肿瘤微环境[9]。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26.66% vs 23.33%),表明联合用药并未显著增加治疗毒性,这与其精准靶向HER2阳性细胞的特性密切相关。

在两组不同方案上治疗前后的统计的不良反应上看。首先,虽然总体安全性良好,但联合治疗组出现2例心脏毒性反应(6.66%),略高于对照组(3.33%)。这可能与药物影响心肌细胞HER2信号传导有关,提示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心功能监测,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10]。其次,研究显示不同患者对联合治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这可能与肿瘤异质性、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相关。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预测治疗反应的分子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本研究结果支持将该联合方案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建议在疾病早期即采用该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定期监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这些指标可能成为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同时,建议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曲妥珠单抗联合ECT化疗方案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进展,调节炎症反应,提高生存率,且不增加治疗风险。这一治疗方案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可探索该方案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以及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7):1226-1231.

[2] 黄文发,严颖,张如艳,等.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在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后一线复发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疗效的比较[J].肿瘤,2020,40(9):641-649.

[3] 吴悠,戴建国.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10):1183-1186.

[4] 宋子正,李靖华,臧爱民,等.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23):3249-3251.

[5] 周思成,辛灵,江泽飞,等.中国104家医院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新辅助治疗后辅助治疗现状调查报告(CSBrS-030)[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44(11):1259-1262.

[6] 林银凤.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9):42-45.

[7] 罗师萍,张捷,俞育帅,等.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3,28(8):876-886.

[8] 董科,高海东.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21(5):373-375.

[9] 卢愚风,王晗,谢亦璠,等.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癌症杂志,2025,35(2):143-153.

[10]谢梦棋,王佳惠,赖春花,等.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J].中国药业,2024,33(23):123-1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