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体检者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临床路径;心理干预;体检
正文
健康体检不仅为体检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潜在健康问题提供精准科学的数据支持,还为体检中心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指导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对体检者健康安全的保障维护具有积极影响[1]。然而体检中心属于人口密集场所,每日体检工作任务繁重,常规体检干预无法很好地满足体检者需求,并且部分体检者因不熟悉体检流程、较长时间等待、对自我病情的忧虑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情绪障碍,在影响其自身体检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纠纷风险,不利于体检中心良好形象的树立[2-3]。基于此,本文探究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体检者的影响。作如下报道。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8月-2024年10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利用信封法均分成两组。纳入仅参与本研究调查、认知功能正常且自愿参与者。排除重度器质性病变或语言视听障碍或中途退出者。组间基线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s)(n)%
研究组(n=50) | 对照组(n=50) | χ2/t | P | ||
性别 | 男 | 26(52.00) | 28(56.00) | 0.161 | >0.05 |
女 | 24(48.00) | 22(44.00) | |||
文化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18(36.00) | 17(34.00) | 0.169 | >0.05 |
高中/中专 | 12(24.00) | 13(26.00) | |||
大专 | 10(20.00) | 9(18.00) | |||
本科及以上 | 10(20.00) | 11(22.00) | |||
年龄(岁) | 范围 | 21-65 | 23-64 | - | - |
均值 | 48.63±5.14 | 48.85±5.62 | 0.204 | >0.05 | |
体重(kg) | 范围 | 43-71 | 43-70 | - | - |
均值 | 59.14±5.44 | 59.42±5.24 | 0.262 | >0.05 |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依据预约号码做好体检者信息登记并予以体检表格;以体检表为据,向体检者讲解说明相应的体检项目、体检室位置、注意要点等知识;协助体检者有序完成健康体检后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并告知其具体的体检报告领取或查阅时间。
研究组:实施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1)组建小组。组建6-8人的心理干预小组,组长由体检中心主任担任,所有组员于研究开始前共同接受以心理干预为主题的培训教育,并设置培训考核,考核通过后即可上岗。(2)制定路径化干预方案。在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以“临床路径”、“心理干预”、“体检”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在对文献资料整理汇总后依据体检中心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方案,并在实施期间以体检者具体体检需求为据调整干预细节。(3)具体干预措施。①体检前。依据预约号码和接待时体检者的主诉向其推荐恰当适宜的体检套餐,并予以相应的体检表;做好体检项目内容、重要性、流程步骤、注意事项等体检宣教,对体检者提出的问题疑虑,应耐心详尽地解释说明,以提高其体检知识认知度、增强其健康意识;亲切友善地与体检者对话交流,告知其体检室分布位置,为其提供体检指引单,使其体会到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体检者心理状态,通过与其沟通互动明确其存在的负性情绪类型,从而予以针对性地情绪疏解干预,以提高其应对体检的积极性。②体检时。安排专人跟进体检者的体检进程,并协助其完成体检,通常情况下,先行化学检验,再行超声影像检验;跟进人员还需做好人流分流干预,合理安排体检项目顺序,以防人流拥堵、增加等待时间;加强体检者心理情绪的观察评估,待其完成一个体检项目后主动与其交流,缓解其不适感,并介绍下一个体检项目顺利快速完成的小技巧、小妙招,使其感受到鼓励支持,以提高体检结果可性度。③体检后。跟进人员应及时回收体检表,并检查体检项目有无全部完成,如有遗漏需立即提醒体检者,并指导其顺利完成;告知具体的体检报告领取或查阅时间,期间还需注意体检者个人信息的严格保密,维护其隐私权。一旦发现体检结果异常需第一时间安排体检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及时安抚出现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体检者,并向其说明积极正向的心理情绪对其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对确保其体检结果可靠准确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其走出情绪困境,以乐观良好的心态接受复查。
1.3观察指标
表2 观察指标及内容
观察指标 | 评估内容 |
体检效果 | 对比等待、受检和等待体检结果时间 编制体检效率和体检结果可信度量表,利用Likert 7级计分法,正向计分 |
心理状态 | 利用SCL-90量表评估,负向计分 |
体检满意度 | 自制体检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环境舒适度等4个方面,单项维度分值0-25分,正向计分 |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分别以(±s)和(n)%形式记录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体检效果
研究组5项指标均较优(P<0.05)。见表3。
表3 体检效果对比(±s)
研究组(n=50) | 对照组(n=50) | t | P | |
等待时间(min) | 13.31±2.76 | 18.04±3.67 | 7.284 | <0.05 |
受检时间(min) | 35.95±6.91 | 49.14±8.55 | 8.484 | <0.05 |
等待体检结果时间(min) | 13.15±3.61 | 36.18±6.19 | 22.726 | <0.05 |
体检效率(分) | 6.21±0.42 | 5.21±0.39 | 12.337 | <0.05 |
体检结果可信度(分) | 6.38±0.52 | 5.26±0.38 | 12.297 | <0.05 |
2.2对比心理状态
实施前两组SCL-90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下降,且各维度分值均较低(P<0.05)。见表4。
表4 心理状态对比(±s,分)
研究组(n=50) | 对照组(n=50) | t | P | ||
躯体化 | 实施前 | 1.84±0.49 | 1.88±0.46 | 0.421 | >0.05 |
实施后 | 1.50±0.02 | 1.67±0.15 | 7.944 | <0.05 | |
强迫症状 | 实施前 | 1.75±0.66 | 1.77±0.48 | 0.174 | >0.05 |
实施后 | 1.51±0.03 | 1.66±0.24 | 4.385 | <0.05 | |
人际关系敏感 | 实施前 | 1.83±0.53 | 1.85±0.47 | 0.200 | >0.05 |
实施后 | 1.59±0.07 | 1.72±0.13 | 6.226 | <0.05 | |
抑郁 | 实施前 | 1.89±0.57 | 1.87±0.49 | 0.188 | >0.05 |
实施后 | 1.54±0.14 | 1.74±0.17 | 6.422 | <0.05 | |
焦虑 | 实施前 | 1.82±0.55 | 1.78±0.50 | 0.381 | >0.05 |
实施后 | 1.48±0.06 | 1.63±0.16 | 6.207 | <0.05 | |
敌意 | 实施前 | 1.69±0.44 | 1.66±0.45 | 0.337 | >0.05 |
实施后 | 1.43±0.08 | 1.57±0.18 | 5.026 | <0.05 | |
恐怖 | 实施前 | 1.61±0.26 | 1.58±0.34 | 0.496 | >0.05 |
实施后 | 1.24±0.04 | 1.41±0.15 | 7.743 | <0.05 | |
妄想 | 实施前 | 1.59±0.34 | 1.54±0.37 | 0.704 | >0.05 |
实施后 | 1.33±0.07 | 1.47±0.19 | 4.889 | <0.05 | |
精神病性 | 实施前 | 1.56±0.36 | 1.54±0.32 | 0.294 | >0.05 |
实施后 | 1.21±0.11 | 1.40±0.20 | 5.886 | <0.05 | |
其他 | 实施前 | 1.64±0.48 | 1.62±0.45 | 0.215 | >0.05 |
实施后 | 1.36±0.10 | 1.55±0.21 | 5.776 | <0.05 |
2.3对比体检满意度
研究组问卷各维度和总分分值均较高(P<0.05)。见表5。
表5 体检满意度对比 (±s,分)
研究组(n=50) | 对照组(n=50) | t | P | |
环境舒适度 | 21.13±2.95 | 18.12±2.01 | 5.962 | <0.05 |
体检项目宣教 | 21.36±2.74 | 18.02±2.14 | 6.793 | <0.05 |
个人隐私保护度 | 21.47±2.89 | 18.32±2.15 | 6.184 | <0.05 |
体检流程通畅度 | 21.53±2.90 | 18.33±1.91 | 6.516 | <0.05 |
总分 | 85.38±6.82 | 72.84±5.13 | 10.390 | <0.05 |
3讨论
为了更好地满足民众卫生保健需求、改善其体检体验,体检中心需尽可能地改善体检服务质量,为体检者提供更加优质周到、高效舒适的体检干预,以实现体检中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常规体检干预虽然可以为体检者提供体检辅助,但不可避免地存在针对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且未能充分重视体检者的心理需求,不仅无法适应体检中心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还可能会造成体检者负性情绪的加重,不利于其体检流程顺利推进,影响其体检体验感,且增加了体检工作量[4-5]。因此,体检中心寻找一种优质有效且科学可行的体检干预模式意义重大,随着路径化干预和心理干预融入模式在多个体检中心的应用实践,其在积极影响体检者、促进体检效果改善方面的作用优势获得了众多体检者和体检中心的一致好评。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除了可以使体检流程更加清晰明确,规避不必要的体检环节,增强体检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程度外,还可以提高体检工作人员间配合的紧密性和默契度,利于体检流程的确切优化和体检效果的显著提升[6-7]。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体检效果和体检满意度均较优,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提示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体检者有着明显的积极正向影响。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体检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在起到优化完善体检流程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体检工作井然有序推进,体检时间缩短和体检效率提升效果较佳,为体检结果可信度的增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8]。此外,该干预方式将体检者的心理层面需求作为干预重点、关键,密切观察期心理状态的变化波动,并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情绪排解、心理疏导干预,且对其正当合理的心理需求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对其体检期间负性情绪的有效消除、心理状态的积极调整十分有益[9-10]。再者,该干预方式扭转了常规体检干预中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体检者主动提供全程无缝隙式的心理干预支持,并在各项干预措施中融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时时刻刻为体检者提供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鼓励和温暖。同时因标准的唯一性,小组成员结合具体实践效果可以对干预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完善,利于体检者满意度的提高[11]。
综上所述,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体检者良好积极心理状态的稳定保持,对其体检效果的改善提升极为有利,且体检工作深受众多体检者满意和肯定。
参考文献:
[1] 唐艳,张亚琼,赖俊,汪霞,袁怡.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团体人群健康体检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6):0059-0061.
[2] 徐先,熊春,胡柏,等.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2021,30(8):634-637.
[3] 毛勇,王瑞连,李林海,等.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8):112-114.
[4] 徐辉.探讨路径化护理服务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4):171-173.
[5] 宁娜,梁雪梅,孙彩霞.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体检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2):0124-0127.
[6] 徐玉冰,谢伟梅.程序化护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的效果及对体检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279-282.
[7] 李晓琴.路径化护理服务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66-1468.
[8] 李菁.浅析路径化护理服务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0):0077-0080.
[9] 汤敏如,曾玉银,刘妙玲. 健康体检路径干预对体检中心体检效果中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128-129.
[10] 陈晓婷,李桥玉.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体检人员总满意度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1):0047-004750.
[11] 胡红梅.健康体检路径对体检者满意度和体检效率的影响[J].新疆医学,2021,51(1):101-10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