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周强

自贡市沿滩区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

目的:分析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呋塞米联合应用于慢性心衰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及肝肾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了自2022.10~2024.10因慢性心衰而就诊的60例患者,在经过随机分配后,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呋塞米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增加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评估二者治疗指标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指标,观察组在心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改善更优(P<0.05),但在不良反应率上2组差异小(P>0.05)。结论: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呋塞米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推动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增强心功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衰;呋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安全性;心功能

正文


心力衰竭属于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血液无法有效泵出可根据病情缓急程度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1]。慢性心衰通常是因常见器质性心脏疾病所引发,心肌重构在其进展和诱发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心肌炎及血流动力学负荷的过度增加,构成该疾病诱发因素[2]。此疾病发生常由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引发,患者通常表现出呼吸困难与乏力等症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影响下,发病率在持续攀升,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时,主要采用增强心脏功能和利尿等方法,呋塞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利尿药物,有助于加速排出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和钠,对于缓解水肿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可降低血容量,使患者心室前负荷有所减轻[4]但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单一使用此药对某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故需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缩短药物治疗周期,降低副作用,并加速心功能的恢复进程[5]。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活性成分主要是沙库巴曲与缬沙坦,沙库巴曲作为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提升相应肽类物质的浓度;而缬沙坦则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碍血管紧张素,从而产生抗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6]此试验旨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呋塞米以联用方式治疗此类患者的价值,以下为研究总结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在对参与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系列检查之后,明确诊断为慢性心衰,共计60参与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将其分组,参与者的年龄介于4585岁之间,其中男性38,女性28,病程自1年至10年。按照NYHA分级标准,级、级和级的患者分别有30246。两组在基线资料上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情可查阅表1

纳选标准: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基础资料齐全;对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能够承受试验所用药物;无任何药物过敏反应;精神状况健康。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衰;在参与研究前14天内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转至其他医院或自行退出治疗。

1 一般资料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

平均病程/

NYHA分级

对照组

30

20

10

65.47±11.29

5.11±1.26

14

14

2

观察

30

18

12

65.78±10.84

5.09±1.19

16

10

4

x2/t

-

0.287

0.108

0.063

0.267

1.111

0.741

P

-

0.592

0.914

0.950

0.606

0.292

0.389

1.2方法

2实施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强心类药物对照组使用呋塞米作为治疗药物,起始剂量为每次2040mg,每日一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可在6~8h增加20~40mg,分两次或三次服用。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初始单次口服剂量为50mg,每日2次。依据患者的耐受性,剂量可增至每次200mg,每日2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周期为8在此期间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确保充足睡眠,并采取以清淡、低盐低脂为原则的饮食方式,鼓励患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提升心肺功能。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心功能指标;(2)血清学指标;(3)不良反应。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7.0版本的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计量数据,采用`x±s的形式进行表达,并通过t检验来评估其统计意义;而对于计数数据,则以数量(n)和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并提供x2检验,当P0.05时,则认为该结果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指标优(P0.05)。

2 心功能指标`x±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心排血量/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37.48±4.15

45.23±3.14*

60.26±6.17

54.23±3.04*

4.02±0.42

4.47±0.37*

观察

30

37.23±4.09

52.07±4.25*

60.19±5.89

51.12±2.36*

4.06±0.45

5.15±0.64*

t

-

0.235

7.090

0.045

4.426

0.356

5.038

P

-

0.815

0.000

0.964

0.000

0.723

0.000

注:与治疗前同组指标相比较,P*0.05

2.2 血清学指标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指标优(P0.05)。

3 血清学指标`x±s

组别

例数

脑钠肽/ng·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血肌酐/μ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803.61±72.53

459.87±62.36*

213.92±15.04

151.06±9.34*

124.38±8.92

102.21±7.48*

观察

30

811.24±71.09

326.29±45.31*

211.23±14.29

123.61±7.04*

126.12±9.03

84.17±6.05*

t

-

0.411

9.492

0.710

12.855

0.751

10.271

P

-

0.682

0.000

0.480

0.000

0.456

0.000

注:与治疗前同组指标相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的发生率差异小(P0.05)。

4 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肠道反应

血压异常

皮疹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1

1

1

310.00

观察

30

1

0

1

26.67

x2

-

-

-

-

0.218

P

-

-

-

-

0.640

3讨论

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承担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重要作用,确保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以满足,然而一旦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发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则可能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7]。此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无法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发生与心肌损伤和心肌重构紧密相关,心肌长时间处于受损状态会造成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加剧心脏的负担,进而使心衰症状更为严重,代谢异常也是引发心衰的常见因素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或腿部水肿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故需探寻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风险[8]

临床在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利尿剂作为治疗手段,而呋塞米则是最为常用的药物,此药物属于一种利尿剂,能有效促进身体排钠,改善水肿状况,并具备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心室负担,从而缓解病情[9]。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肾小管髓厚壁段对氯化钠的主动再吸收进行抑制,促进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排出,减少两者吸收,从而进一步增加氢离子及钾离子的排泄,然而鉴于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其心脏功能较弱,单独使用此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实现预期的疗效[10]。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由沙库巴曲与缬沙坦两种成分组合而成,属于新一代的抗心衰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阻碍血管紧张素II引发的心血管收缩作用,进而起到降压与减轻心脏负担的效果[11]。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肥厚及间质纤维化进程,可降低心脏负荷,使心室重塑得到改善,长期应用此药物,能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肺毛细血管的压力,提高心脏的输出量,从而优化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且还能提升心肌细胞功能,促进血管舒张,增加心率变异性,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12]

此试验显示,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血清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用药不良反应率上2组差异小(P0.05),呋塞米作为临床常使用的利尿剂之一,具有促进水分和电解质排出的作用,其能阻断钠、钾及氯的转运体,进而对于肾小管主动重吸收氯化钠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13]。然而单独使用呋塞米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对肾脏的浓缩功能产生影响,增加肾脏对钾离子的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钠血症[14]。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通过对细胞黏附分子进行抑制,使得炎症反应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降低,从而实现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的目的,减缓心肌纤维化的进程。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药物对于心脏细胞刺激,从而确保心功能得到稳定恢复[15]

综合分析认为,基于常规对症疗法,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呋塞米联合用药策略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还能有效推动病情的好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虹, 李仕林, 严定一.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CysCBNP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 21 (14): 2066-2070.

[2]王颖, 张静, 鲜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 (30): 37-40.

[3]刘瑾, 黄艳秋, 朱毅.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10): 1030-1033+1038.

[4]吴玲云, 杨伟林.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34 (10): 919-924.

[5]刘顺林, 胡章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 (30): 5-8.

[6]范志岗, 吴明明, 张巍. 达格列净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4, 19 (19): 95-98.

[7]徐增政, 程林.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 41 (05): 499-500.

[8]李朦朦, 高俊峰, 吴玉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与炎性指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 (29): 34-37.

[9]刘群, 宋虹, 王纯田.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的影响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 16 (07): 866-869.

[10]李雪杰, 陶丽珍.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 (30): 49-51.

[11]王勇军, 庾辉.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 35 (13): 1903-1905.

[12]谢晓, 张烨, 张亚男.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24, 43 (26): 74-77.

[13]侯平. 沙库巴曲缬沙坦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 (25): 41-44.

[14]孙良慧, 梁擂.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 5 (17): 119-122.

[15]杨霞, 孙江鸥, 安熊.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 (24): 17-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