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诊断中数字 X 射线摄影与多层螺旋 CT 的应用价值分析及比较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秦存凤 朱孔金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276600

摘要

目的:分析在肠梗阻诊断中,分别应用多层螺旋CT、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抽取2023.01-2024.12于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肠梗阻的受检者100例。均应用多层螺旋CT、数字X射线摄影、金标准(手术病例)检查,汇总结果差异。结果:10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检出89例阳性,11例阴性;多层螺旋CT共检出真阳性85例,真阴性8例;数字X射线摄影共检出真阳性76例,真阴性6例。多层螺旋CT在诊断灵敏度、符合率上均高于数字X射线摄影,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10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析检出89例,肠梗阻为绞窄性者32例,一般性为57例;梗阻程度方面完全性为39例,不完全性为50例,正确检出率为95.51%(85/89)。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及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关键词

肠梗阻;多层螺旋CT;数字X射线摄影;梗阻程度;诊断效能

正文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为每10万人100-200[1]。该病症发病突然,且病情恶化速度快若是未能对其及时诊断治疗,可能导致其出现死亡或是休克的情况。故早期检出该病并治疗是有必要的,数字X射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均可对该病有效检出,但数字X射线摄影的缺陷为空间分辨率较低,对肠梗阻的定位、病因分析及定性情况不佳故易导致漏诊的情况;同时此类技术无法提供足够的三维成像及组织对比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应用[2]。多层螺旋CT作为一类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其在干预时可借助快速的多层图像扫描及重建,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利于清晰显示肠道及其周围结构情况。为探讨上述两类技术在肠梗阻检出效果差异,开展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抽取2023.01-2024.12于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肠梗阻的受检者100例。其中共含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8-74(46.23±11.35)岁。病程3d-6个月(3.25±0.14)个月。

入组条件:既往未进行其他腹部手术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相关同意文件;剔除伴发恶性肿瘤者;伴发神经系统疾病者;未能全程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数字X射线摄影

    即患者为站立后进行前位检查,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

1.2.2 多层螺旋CT检查

    应用由联影公司所提供的uCT960+扫描机,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双臂抱头,以减少腹部的移动并提升图像清晰度。CT扫描参数设定:管电压/管电流=120kV/200mA,以获得适当的图像对比度及亮度;层厚及层间距为5mm;矩阵为512×512;螺距1.2。搜集数据借助迭代重建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期间观察肠管的扩张程度、肠壁厚度;通过观察扩张肠管,锁定肠梗阻具体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3 观察指标

1.3.1 检查结果:记录多层螺旋CT、数字X射线摄影及金标准检出结果;

1.3.2 诊断效能及梗阻性质:明确两类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记录不同梗阻性质的患者占比例数;

1.3.3 对典型影像图进行分析,并指出典型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评析

借助SPSS 26.0 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检查结果

    110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检出89例阳性,11例阴性;多层螺旋CT共检出真阳性85例,真阴性8例;数字X射线摄影共检出真阳性76例,真阴性6例。

1 检查结果(n/%

检测方式

检测结果

金标准

合计

+

-

多层螺旋CT

+

85

3

88

-

4

8

12

合计


89

11

100

数字X射线摄影

+

76

5

81

-

13

6

19

合计


89

11

100

2.2 诊断效能

    2,多层螺旋CT在诊断灵敏度、符合率上均高于数字X射线摄影,并且参数差异成立(P0.05)

2 诊断效能(n/%

组别

灵敏度

特异度

符合率

多层螺旋CT

95.51(85/89)

72.73(8/11)

93.00(93/100)

数字X射线摄影

85.39(76/89)

54.55(6/11)

82.00(82/100)

χ2

5.267

0.785

5.531

P

0.021

0.375

0.018

2.3 梗阻性质及梗阻程度比较

310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析检出89例,肠梗阻为绞窄性者32例,一般性为57例;梗阻程度方面完全性为39例,不完全性为50例,正确检出率为95.51%(85/89)

3 梗阻性质及梗阻程度比较(n/%

组别

梗阻性质

梗阻程度

绞窄性

一般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多层螺旋CT

30

54

36

48

病理诊断

32

57

39

50

符合数

30

54

36

48

2.4 典型影像图分析

    其中图158岁,中腹小肠梗阻,食糜影;图259岁,乙状结肠占位,结肠扩张;图368岁,肠系膜扭转性肠梗阻;图470岁,右下腹壁疝嵌顿并肠梗阻。

 

1 老年女性下腹肠梗阻

 

2 老年男性乙状结肠末端占位并肠梗阻

 

3 老年肠系膜扭转性肠梗阻

 

4 右下腹壁疝嵌顿性肠梗阻

3、讨论

肠梗阻为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发病主要特征与肠内容物运行受阻有关,上述情况的存在一方面会加速患者病情恶化的进程,还会影响其胃肠道功能。对其开展早期治疗是有必要的,因肠梗阻的危险性在于当患者病情恶化时其将进一步导致机体出现局部或是全身性的病变,这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3]。在临床日常干预中导致肠腔内容物运输障碍的原因诸多,其中以肿瘤、肠道粘连及炎症因素有关,在上述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排便困难、腹胀及腹痛等症状,不利于患者健康状态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从当前来看,肠梗阻病情进展迅速且发病率较高,其将使得对患者的及时救治变得困难。早期检出该病,能够为后续康复及治疗创设有利条件。影像学检查在机体内器官情况探查中较为常用,其中以数字X射线摄影及多层螺旋CT为主要检测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在诸多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应用,其最显著的特点即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但其在肠梗阻的判断方面效果一般,因其难以提供清晰度高的影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显示病灶周围器官及肠道病灶部位的细节能力,当病变程度不明显时易导致错误诊断的情况。扫查图像清晰度不足则代表着无法在干预时准确的识别肠梗阻的具体位置、性质及原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利于患者病情情况的预测。此类技术也难以准确的辨别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如麻痹性机械性肠梗阻等,这对于临床决策而言是不足的。故为进一步提升肠梗阻的检出率需引入一类清晰度更高且方便的检测方式;应用多层螺旋CT可改善这一情况。该技术原理为基于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干预时借助快速连续的螺旋扫描及多层图像重建,可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从不同角度清晰的看到肠道的周围结构,如肠壁厚度、扩张的肠管及可能的梗阻原因,如扭转、粘连及肿瘤等[4]。此项技术在肠梗阻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其可借助多层面的薄层扫描敏锐的捕捉到肠道的细微变化,这对于明确梗阻的性质及位置是较为重要的。同时多层螺旋CT也具有着扫描速度快的应用优势,干预期间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腹部扫描,这对于需紧急治疗及诊断的患者而言应用优势显著。借助所配备的数据分析软件,汇总多层螺旋CT扫查中所获取到的图像,医师可借助曲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平面重建等后期处理技术干预,进一步获取到更为丰富的辅助诊断数据,从而帮助医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5]

从梗阻性质及梗阻程度上分析:10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析检出89例,肠梗阻为绞窄性者32例,一般性为57例;梗阻程度方面完全性为39例,不完全性为50例,正确检出率为95.51%(85/89)。这一结果显示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较高的准确性检出不同类型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为该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分型,发病时患者的肠管不仅被堵塞同时肠道周围的血液循环也将受到影响,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肠壁坏死的情况发生。在多层螺旋CT影像上该症型的患者会出现肠壁增厚的情况,肠壁强化不均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流受损的情况。同时分析肠道内容物一般情况也将显示出异常密度表现,如高密度下则提示出血可能[6]。肠系膜水肿也为较常见的表现,在CT影像上会显示出脂肪条纹模糊或是消失的改变。进行CT强化扫描则会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异常,例如出现血流减少或血栓形成的情况。但应用X线平片检查效果则较为一般,其仅显示出肠道的扩张及存在的气液平面,但通常无法提供关于肠壁血液循环的信息[7]。一般性肠梗阻症状较上一症状轻一些,不涉及肠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在CT影像上会表现为梗阻近端处肠管扩张明显,远端肠管塌陷;肠道中的内容物均匀分布,并无异常密度改变,仅示液平显示;肠系膜处可见轻微水肿改变等X线平片扫查后无法清晰显示肠壁强化情况及厚度情况,也无法对肠系膜水肿的情况予以明确[8]。完全性肠梗阻在多层螺旋CT影像上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极度扩张,远端肠管塌陷;梗阻近端内部充满液体及气体,而远端肠管内可能没有内容物;X线平片则在这类情况下会显示出肠管扩张,但无法提供肠系膜及肠壁的详细信息,进而影响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允许部分肠道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多层螺旋CT影像上则会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轻度扩张[9];但是其扩张程度相较于完全性梗阻相比,扩张程度轻一些;或是无明显气液平面改变,或是气液平面不明显等。进行X线平片扫查时显示肠管轻度扩张,有或很少的轻微气液平面,这一症状体征不够典型故将使得肠梗阻的诊断变得复杂。结合上述影像变化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可获得清晰度更高的影像,呈现出更多梗阻部位的细节,从而利于辅助诊断开展[10]

虽然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优势显著,但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应用后会导致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增加,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CT扫查中患者受到的剂量已明显降低,正向着绿色医疗的方向迈进。

    综上,将多层螺旋CT应用到肠梗阻诊断中,不仅诊断效能高,且可有效分辨各类型肠梗阻,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都基权,焦健,许韫,. 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20,60(9):86-89.

[2] 刘林泉,江明,朱大兵.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28(2):39-42.

[3] 朱明杰,王自强. 应重视培养急腹症诊断中急性肠缺血的病理生理与CT影像相关联的系统性思维模式[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0,27(12):1473-1479.

[4] 朱福阳.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研究,2020,28(11):121-122.

[5] 毛小平. 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效能比较[J]. 医学信息,2020,33(1):167-168.

[6] 王文利,郑小叶,谢晴,. 超声与MSCT检查对小儿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CTMRI杂志,2021,19(1):165-166.

[7] 田晶,康星,周竹萍,. CT平扫对成人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临床急诊杂志,2021,22(4):270-274.

[8] 张丽. 64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4):146-148.

[9] 罗寰棋,刘明海.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腹部X线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对比[J]. 实用医技杂志,2022,29(10):1072-1075.

[10] 黄军荣,陀翠妮,张锋玫,.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在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2):45-48.

 

 


...


阅读全文